充电桩与储能行业或进入加速建设期,公司作为领军企业,近年来海内外全方位布局,有望率先受益于行业需求提升,带动公司销售规模与盈利能力提升。 电能质量设备起家,业绩持续高增 公司成立于2007年,以电能质量设备起家,但近年来持续布局新能源业务,现阶段业务领域已覆盖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和电池化成领域;2023年公司新能源变换设备和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占比合计达到66%。受益于充电桩与储能景气度回暖,公司2023年保持业绩高增势头,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0亿元,同比+80.2%。 充电桩业务增长强劲,技术及市场持续突破 受益于政策加持与充电建设需求回暖,公司2023年充电桩业务实现高增,营收达8.5亿元,同比+99.6%;公司作为国内充电整桩及模块领军企业,近年来在客户、市场等方面持续加码,现阶段公司主要客户已覆盖能源客户、充换电运营商、车企等市场主体;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充电产品已相继获得欧标与美标认证,未来有望进入收获期。 PCS性能优势推动全球储能市场开拓 24Q1国内储能EPC招中标数据同比高增,预计全年新增装机功率有望同比增长51%;2024年2月底美国大储在建项目规模同比增长42%,亦有望对装机增长形成较强支撑。公司产品通过多分支、积木式、模块化等设计,在转换效率和电能质量等方面具备优势;据CNESA,2023年公司PCS国内出货同比增长约266%;海外PCS出货量同比增长约67%;增速处于行业头部企业中较高水平,彰显公司产品和渠道优势所带来的市场份额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8/47.6/56.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2.5%/25.9%/18.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7.0/9.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3%/32.4%/28.3%,EPS分别为1.7/2.3/2.9元/股,3年CAGR为31%。绝对估值法测得公司每股价值为39.20元,可比公司2024年平均PE为22倍,考虑到公司较高的成长性并结合行业估值水平综合相对估值法,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为42.51元/股、市值为132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充电桩建设不及预期、储能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出海进度不及预期。 投资聚焦 核心逻辑 充电桩业务有望保持高增势头。受益于国内政策加持与充电建设需求回暖,公司2023年充电桩业务实现高增,营收达8.5亿元,同比+99.6%;海外市场方面,截至2023年底公司产品已获得欧盟、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认证,2024年2月公司直流及交流产品获得美标认证,海外布局未来有望进入收获期,助力公司充电业务持续高增。 储能产品及渠道优势显著。公司产品在转换效率和电能质量等方面具备优势,公司2023年储能业务(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收入达9.1亿元,同比提升256%,营收占比达34%;据CNESA,2023年公司PCS国内出货同比增长约266%;海外PCS出货量同比增长约67%;增速处于行业头部企业中较高水平,彰显公司产品和渠道优势所带来的市场份额提升。 不同于市场的观点 市场部分观点认为充电桩环节竞争激烈,较为担心盈利能力。我们认为产品矩阵完善,且自研自产模块,成本管控能力较强,盈利能力领先,且依托与近年公司的海外布局,现阶段汽车充电产品已具备欧标及美标认证,未来充电桩业务的海外营收占比有望提升,助力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市场部分观点认为储能行业壁垒较低,造成当前行业价格战较严重的情况。我们认为PCS环节凭借产品的快速迭代形成动态技术壁垒,价格体系以及行业格局相对稳定。公司凭借产品性能优势、全球布局的渠道优势以及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市占率逐渐提升,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需求的提升。 核心假设 1)电动汽车充电桩:预计2024-26年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分别为40%/41%/41%。 2)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预计2024-26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5.0/18.6/21.2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8/47.6/56.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2.5%/25.9%/18.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7.0/9.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3%/32.4%/28.3%,EPS分别为1.7/2.3/2.9元/股,3年CAGR为31%。绝对估值法测得公司每股价值为39.20元,可比公司2024年平均PE为22倍,考虑到公司较高的成长性并结合行业估值水平综合相对估值法,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为42.51元/股、市值为132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国内外市场稳步发展,业绩持续高增 1.1电能质量设备起家,业务领域不断拓展 公司以电能质量设备起家,业务领域逐步拓展至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和电池化成领域,主要从事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于2007年在深圳成立,2008年推出国内第一款模块化APF,成为国内首家应用模块化技术制造电能质量设备的企业,2017年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挖掘产品需求,向多业务、多元化发展:2010年,成立储能微网产品线;2011年,成立电动汽车产品线;2012年,成立电池化成与检测业务条线; 2019年新增智能配电、工业电源等多项业务,近年来稳步发展,是行业领先的能源互联网核心电力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目前主要聚焦电能质量、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和电池化成与检测四大业务。主要产品集中在工业配套电源、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池检测及化成设备等应用领域,为客户提供从新品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产品包括有源滤波器(APF)、动态电压调节器(AVC)、不间断电源(UPS)、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等电能质量设备;分体式及一体式充电设备、交流充电桩等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储能变流器等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以及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 图表2:公司业务分布 充电桩、储能业务逐步成为公司业务重心。近年来公司业务重心逐步转向新能源,据公司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工业配套电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电池检测及化成设备业务、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营收分别为5.3、8.5、3.0和9.1亿元,营收比例分别为20.11%,32.06%,11.27%,34.32%,电动汽车充电桩和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的营收比例合计高达66%。 图表3:2018-2023营业收入占比 图表4:公司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际控制人为公司董事长。截至2023年年报,公司前三大持股人分别为方兴先生、盛建明先生、肖学礼先生,三人总持股份额占总股本的28.82%。其中,公司董事长方兴先生为最大持股人,持股份额的总股本的18.75%,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司于2022-2024会计年实施一项股权激励计划。计划授予人数238人,授予限制性股票453.50万股,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2.21%,其中首次授予397.10万股,预留授予56.40万股,每股授予价格为24.81元。 图表5:公司股权结构情况(截止到2023年年报) 1.2业绩持续高增,海外发展迅猛 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实现稳步增长。近年来,受益于公司充电桩、储能行业需求迅猛提升,公司营收规模持续扩大。据公司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6.51亿元,同比增长76.37%,2018-2023年营收复合增速为38.77%,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80.20%,2018-2023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52.72%,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图表6:公司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表7: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电动汽车充电桩与储能业务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2018-2023年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公司充电桩与储能业务增长迅猛,2023年充电桩业务实现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99.58%,2018-2023年复合增速为35.34%;新能源变换设备业务实现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255.65%,2018-2023年复合增速为81.09%。 图表8:2018-2023公司各业务营收(万元) 整体毛利率保持高位,净利率呈上升态势。据公司2023年年报,公司毛利率为41.01%,净利率为15.13%。2018至2022年,公司毛利率稳定在43%以上,22年起,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储能市场放量影响,公司毛利率略有下降,但总体毛利率稳定在高位。净利率方面,因为公司销售、研发、管理、财务费用率的逐年下降。2018至2023年,公司净利率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22年后保持在14%以上,2023年进一步上升至15%以上。 费用管理较好,费用率逐年下滑。近年来公司在费用方面把控较好,费用率整体随着营收规模的扩大而逐年降低。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销售、研发、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47%,8.71%,3.55%和-0.42%。公司注重研发投入,近五年平均研发费用率接近10%左右。 图表9:2018-2023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情况 图表10:2018-2023公司费用率情况 海外占比逐步提升,出口业务加速发展。近年来,凭借具有先发优势的海外认证、较全的覆盖领域以及与海外客户的合作,公司海外市场业务发展加速。2023年公司海外营收为5.34亿元,同比增长81.91%,出口业务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20.15%。 随着海外认证完成后项目交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预计公司海外收入将继续增长。 图表11:公司近期海外营收情况(亿元) 2.充电桩行业:政策与需求共振,迎接加速建设期 2.1政策持续落地助力行业发展 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新能源车方面,根据中汽协及公安部数据,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保有量达2041万辆,销量达949.5万辆,同比分别提升56%/38%;充电桩方面,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3年底全国充电桩保有量达860万台,同比增长65%,对应车桩比为2.4:1,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272.6万台,同比增长51.7%,对应公共车桩比为7.5:1,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大了对充电桩的需求,我国公共充电桩覆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24年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充电联盟数据,2024年1-4月,国内充电桩新增装机101.7万台,同比提升15.4%,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达25.1万台,同比提升10.3%;全国新能源车销量达294万辆,对应车桩增量比为2.39:1。 图表12: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 图表13:全国新能源车销量 图表14:近年国内充电桩保有量及车桩比 图表15:近年国内公共桩保有量及车桩比 政策持续加码,支持充电桩建设。2023年以来,国内持续出台政策鼓励充电桩建设。2023年2月初八部委明确公用桩与公共新能源车比例力1:1的目标;2023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创新融合、安全便捷的基本原则,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配电网具备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 中央重视力度持续提升。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4年2月29日下午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在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充电桩设施建设。 我们认为国内官方层面持续出台政策支持充电桩基建,有望进一步刺激充电桩建设热情。 图表16:近年国内充电桩相关政策梳理 在汽车电动化加速、政策持续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