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央网信办]: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

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

2.02024年4月 I前言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数字乡村建设作出系统安排。为进一步指导各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工作,2021年7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办公厅联合发布《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以下简称《指南1.0》),首次提出数字乡村建设总体参考架构和若干应用场景。近年来,各地参照《指南1.0》,立足当地实际,积极开拓创新,涌现出一批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当前,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正处于深入探索的关键阶段。为指导各地更好应对数字乡村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对《指南1.0》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以下简称《指南2.0》)。《指南2.0》主要面向省、市、县三级相关政府部门,适用于指导县域数字乡村建设、运营和管理。《指南2.0》非强制性标准,各地可在充分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基础上,综合考虑本地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参照使用,分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各地尤其要注意探索适合本地区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模 II式,避免不切实际的举债式发展,更不能大拆大建、贪大求全。《指南2.0》编制工作组由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牵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联通研究院等相关单位专家共同组成。在编制过程中,天津、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宁夏等地方有关单位补充了案例并提出了修改意见,给予了大力支持。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指南2.0》也将在实践中持续迭代更新,欢迎更多研究机构、地方有关单位、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今后指南的升级完善工作。 III目录一、总体要求........................................................................................................1(一)指导思想..............................................................................................1(二)基本原则..............................................................................................1(三)建设框架..............................................................................................2二、建设内容........................................................................................................3(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3(二)涉农数据资源......................................................................................6(三)智慧农业..............................................................................................8(四)乡村数字富民产业............................................................................14(五)乡村数字文化....................................................................................18(六)乡村数字治理....................................................................................20(七)乡村数字惠民服务............................................................................25(八)智慧美丽乡村....................................................................................29三、建设方法......................................................................................................32(一)规划设计............................................................................................32(二)投资建设............................................................................................33(三)运营管理............................................................................................34四、保障措施......................................................................................................35(一)加强组织保障....................................................................................35(二)强化多元共建....................................................................................35(三)加强安全保障....................................................................................35(四)深化试点探索....................................................................................36(五)营造良好氛围....................................................................................36 —1—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持续加大统筹协调和政策支持力度,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演进,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深刻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农村治理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各地区要紧抓信息化发展机遇,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主攻方向,着力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着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着力繁荣乡村数字文化,着力提高乡村数字治理服务效能,着力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农民主体。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农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建设数字乡村的内生动 —2—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和美乡村,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需求。顺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针对乡村全面振兴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根据各地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政策举措,分类有序推进,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坚持系统思维,共建共享。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需要各方主体紧密配合、上下联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形成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推进机制协同共建的新局面。(三)建设框架按照“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的思路,数字乡村建设框架包括建设内容、建设方法和保障措施三部分。建设内容中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涉农数据资源是基础和前提,还包括智慧农业、乡村数字富民产业、乡村数字文化、乡村数字治理、乡村数字惠民服务、智慧美丽乡村等六方面重点任务。建设方法和保障措施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始终,是做好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的关键。 —3—图1数字乡村建设框架二、建设内容(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1.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延伸拓展。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补齐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短板。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从农村生活场景延伸至生产经营场景,因地制宜采用移动通信网络、宽带网络、卫星网络和窄带物联网(NB-IoT)等多种方式,加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区域的网络覆盖,满足农业农村用网需求。加快推动“宽带边疆”建设。鼓励市场主体积极推进北斗导航地面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生产区域北斗时空基准服务网络覆盖。积极开展电信普遍服务和农村地区4G基站补盲建设,推动实现边境地区移动信号全覆盖,逐步推进5G和千兆光纤网络向有条件有需求的乡村延伸。二是建强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结合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和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对农村及边疆地区有线广播系统和有线电视网络进行 —4—升级改造,增配各类智能终端,建设智慧化播控平台,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转型,加快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直播卫星标清终端向高清超高清升级,推广普及直播卫星高清超高清终端。2.协同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原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一是推进农村公路数字化。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提升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比例,深化检测评定数据在农村公路养护计划、预算安排、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应用。利用信息化创新农村公路管养模式,结合“路长制”,探索通过应用程序(App)、小程序等手段实现公路基础设施的日常巡检、事件上报、养护施工

你可能感兴趣

hot

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指南(试行)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2022-08-15
hot

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

建筑建材
2021-07-01
hot

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

北京大学2021-09-13
hot

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

未知机构202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