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组件龙头,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立足光伏行业20余年,聚焦科技创新,稳健经营,形成一体化和全球化产能布局,着力BC技术升级迭代,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2023年营收1294.98亿,同增0.39%; 归母净利润107.51亿,同降27.4%;扣非归母净利润108.34亿,同降24.84%。 价格波动出货收缩,整体盈利承压。2023年公司硅片出货125.42GW(外销53.79GW),同比增长47.45%,连续九年单晶硅片全球出货量第一;电池对外销售5.90GW;组件出货67.52GW(外销66.44GW),同比增长44.40%。HPBC出货5.95gw;受2023H2产业降价影响,HPBC盈利随现货波动、暂不及PERC。2024Q1硅片出货26.74GW(外销12.43GW),同增12.26%,盈利亏损;电池外销1.51GW;组件出货12.89GW(外销12.84GW,HPBC出货4.75GW),同增16.55%。2024Q1因行业价格下行、计提存货减值26.49亿及固定资产减值1.52亿。行业低价竞标态势下公司采取相对保守的价格策略,造成出货收缩。 全球化产能布局,新技术积极储备。截至2023年末公司硅片/电池/组件产能170/80/120GW,马来西亚2.8GW组件、越南3.35GW电池等项目按期逐步投产,马来西亚6.6GW硅棒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新技术上:新开发泰睿硅片采用全新TRCz拉晶工艺,大幅提高硅片电阻率均匀性,公司预计2024Q2导入量产;公司创造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BC)效率27.09%和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33.9%双料冠军记录,同时开发HPBC二代(功率高TPC5%以上)推出产品。氢能方面,发布ALK Hi1系列新品,制氢直流电耗降至4.0kwh/Nm³,并推出业内首家单槽3000Nm³/h碱性电解槽。 在手现金充足,经营性现金承压。2023年期间费用同增42%至80.36亿,期间费用率上升2.71pct至6.21%,主要系经营规模扩大、员工人数增加导致管理费用上升。23年经营现金净流入81.17亿,同降66.69%; 2024Q1经营性现金流出48.89亿,环增36亿,竞争加剧,经营性现金有所承压。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行业竞争加剧,全产业链盈利承压,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35/60/85亿元(24-25年前值为130/151亿元),同比-68%/73%/42%,对应当前PE 41/24/17倍,考虑到公司行业龙头地位,并且新技术储备充足,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1.一体化组件龙头,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1.1.公司发展历程 2000年2月14日,公司的前身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以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的开发、制造、销售为主要业务。2006年12月,全资控股子公司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成立,致力于单晶硅棒的研发和制造,是西安隆基重要的研发和制造基地。2008年7月,公司名称变更为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西安通鑫半导体辅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半导体生产所需化学物料的研发生产。2018年12月,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在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了以光伏发电驱动光伏产品制造的“Solar for Solar”理念,引发全球关注。 1.2.一体化组件龙头,BC技术打造差异化优势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以“善用太阳光芒,创造绿能世界”为使命,秉承“稳健可靠、科技引领”的品牌定位,聚焦科技创新,构建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工商业分布式解决方案、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形成支撑全球零碳发展的“绿电”+“绿氢”产品和解决方案。 2023年,一方面光伏市场高速增长,另一方面行业阶段性供需失衡、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新技术迭代、海外贸易壁垒凸显,面对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公司坚持科技引领、稳健经营,聚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控制产能建设进度,着力布局BC技术升级迭代,基于HPBC技术优势形成了丰富的全场景产品矩阵,完成具备量产条件的高效HPBC二代产品研发,蓄力下一代产业技术变革。公司智能化、数字化制造能力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公司以客户为中心,全面深化营销变革,探索公司产品与多场景客户需求的深度融合,可持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凸显。公司经营能力和品牌实力受到光伏行业、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的广泛认可,多次蝉联PV ModuleTech权威认可的可融资性最高评级。 报告期内,公司贯彻产品领先战略,聚焦构建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技术优势,加快领先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迭代,自主研发的HPBC技术经过上半年艰苦的调试攻关,在四季度量产提效和降本攻关均实现突破。Hi-MO X6组件最高转换效率23.3%,正面无栅线的设计增加了2.27%的光线吸收,弱光下相对发电增益高达2.01%,温度系数优化至-0.29%/℃,低衰减特性保障25年后依然拥有88.9%的发电效率。这款产品以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完美外观获得全球客户广泛认可,目前已稳定实现月超2GW的规模化出货。 1.3.公司2023年营收1295亿元,同比+0.4%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94.98亿元,同比增长0.39%;实现利润总额119.89亿元,同比下降26.92%;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7.51亿元,同比下降27.41%。其中2023Q4,实现营业收入353.98亿元,同比下降15.65%,环比增长20.20%;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42亿元,同比下降124.57%,环比下降137.46%。2023年毛利率为18.26%,同比上升2.88pct,2023Q4毛利率14.67%,同比上升0.81pct,环比下降6.10pct;2023年归母净利率为8.30%,同比下降3.18pct,2023Q4归母净利率2.66%,同比下降11.80pct,环比下降11.20pct。 公司2023年费用同比增长42.07%至80.36亿元,期间费用率上升2.71个百分点至6.21%。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分别同比下降18.67%、上升70.79%、上升78.08%、上升0.49%至26.7亿元、49.15亿元、22.83亿元、-18.32亿元;费用率分别下降0.48、上升1.52、上升0.77、上升0.01个百分点至2.06%、3.80%、1.76%、-1.41%。 2023Q4,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分别同比+10.97%/+23.94%/+33.00%/-15.83%,费用率分别为3.86%/3.41%/1.89%/-1.30%。 图2:2023年归母净利润107.51亿元,同比-27.41%(亿 图1:2023年收入1294.98亿元,同比+0.39%(亿元,%) 图3:2023年期间费用80.36亿元,同比+42.07%(亿 图4:2023Q4现金净流出-12.66亿元,同比-132.73%(亿 2.价格波动出货收缩,整体盈利承压 2023年公司硅片出货125.42GW(外销53.79GW),同比增长47.45%,连续九年单晶硅片全球出货量第一;电池对外销售5.90GW;组件出货67.52GW(外销66.44GW),同比增长44.40%。HPBC出货5.95gw;受2023H2产业降价影响,HPBC盈利随现货波动、暂不及PERC。2024Q1硅片出货26.74GW(外销12.43GW),同增12.26%,盈利亏损;电池外销1.51GW;组件出货12.89GW(外销12.84GW,HPBC出货4.75GW),同增16.55%。2024Q1因行业价格下行、计提存货减值26.49亿及固定资产减值1.52亿。 行业低价竞标态势下公司采取相对保守的价格策略,造成出货收缩。 3.全球化产能布局,新技术积极储备 截至2023年末公司硅片/电池/组件产能170/80/120GW,马来西亚2.8GW组件、越南3.35GW电池等项目按期逐步投产,马来西亚6.6GW硅棒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新技术上:新开发泰睿硅片采用全新TRCz拉晶工艺,大幅提高硅片电阻率均匀性,公司预计2024Q2导入量产;公司创造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BC)效率27.09%和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33.9%双料冠军记录,同时开发HPBC二代(功率高TPC5%以上)推出产品。氢能方面,发布ALK Hi1系列新品,制氢直流电耗降至4.0kwh/Nm³,并推出业内首家单槽3000Nm³/h碱性电解槽。 4.在手现金充足,经营性现金承压 2023年期间费用同增42%至80.36亿,期间费用率上升2.71pct至6.21%,主要系经营规模扩大、员工人数增加导致管理费用上升。23年经营现金净流入81.17亿,同降66.69%;2024Q1经营性现金流出48.89亿,环增36亿,竞争加剧,经营性现金有所承压。 5.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行业竞争加剧,全产业链盈利承压,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35/60/85亿元(24-25年前值为130/151亿元),同比-68%/73%/42%,对应当前PE 41/24/17倍,考虑到公司行业龙头地位,并且新技术储备充足,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6.风险提示 (1)政策不及预期。未来政策走向对行业盈利空间和公司业绩有较大影响。 (2)竞争加剧。若行业竞争加剧,将影响业内公司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