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BIS]:2008 年波罗的海国家的金融危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08 年波罗的海国家的金融危机

2022-12-15BIS我***
2008 年波罗的海国家的金融危机

金融稳定研究所 FSI危机管理 系列 No3 2008年波罗的海国家的金融危机 PatriziaBaudino,OlgaLielkalne,TomasReichenbachas,MariTamm,RastkoVrbaski 2022年12月 果冻:E58,E63,G21,G28,G33 关键词:内部贬值,盯住汇率,外资银行,担保,违约,互换额度 FSI危机管理系列论文由国际清算银行(BIS)金融稳定研究所(FSI)的成员撰写,通常与外部专家合作。这些论文旨在为传播有关银行危机管理的实践知识做出贡献。其中表达的观点仅是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国际清算银行或基于巴塞尔的委员会的观点。 由FSI主席FernandoRestoy授权。 该出版物可在BIS网站(www.bis.org)上找到。要与BIS媒体和公共关系团队联系,请发送电子邮件至press@bis.org。您可以在www.bis.org/emailalerts.htm上注册电子邮件警报。 ©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2022.Allrightsreserved.Briefexcerptsmaybereplicatedortranslatedprovidedthesourceisstated. ISSN2707-9511(在线) ISBN978-92-9259-618-7(在线) Contents 第1节-介绍6 第2节-危机的起源7 宏观经济方面7 银行业的结构和外国银行的作用10 监管环境和银行业状况14 第3节-2008年左右危机高峰期的波罗的海国家17 宏观经济紧张局势17 金融市场陷入困境17 第4节-危机应对措施20 国内银行的重组21 流动性支持措施24 与外国当局的协调25 外资银行的回应26 财政整顿和公共借款27 第5节-危机后的结构变化31 银行业结构的变化31 监管和监督改革32 第6节-结论35 参考文献37 2008年波罗的海国家的金融危机1 执行摘要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之后,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的银行业在2008-09年左右面临着重大挑战。由于当时的经济结构薄弱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银行业在2007-09年的大金融危机(GFC)期间受到相当大的市场压力。它们的银 行业面临流动性短缺的风险,作为回应,采取了特殊措施。 压力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不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条件。在1990年代初恢复独立后,三个波罗的海国家从计划经济转 向市场经济,并追求经济自由化,同时将其汇率与美元,特别提款权,德国马克或后来的欧元挂钩。从2000年代初期到全 球金融危机,这三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都很高。1990年代和加入欧洲联盟后进行的经济改革有助于普遍增强信心。在同一时期,所有波罗的海国家的经常账户赤字都在增加,与此同时,单位劳动力成本也在急剧增加。 银行信贷增长迅速,支持了宏观经济扩张。从2002-04年,波罗的海国家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房地产活动融资的推动。在2004-08年,银行信贷每年增长40%以上。最终,这造成了资产价格泡沫,尤其是在房地产领域,这引发了人们对经常账户赤字和如此高的经济增长率是否可持续的疑问。 波罗的海国家银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外资银行的大量存在。到21世纪初,波罗的海三个国家的银行系统都以大量外国银行为特征。这在爱沙尼亚尤其明显,在拉脱维亚则不那么明显,拉脱维亚的主要银行之一仍由国内所有。立陶宛是一个中间案例。波罗的海当局认为外国对国内银行的所有权是有利的,因为外国银行可以提供波罗的海国家从苏联解放后缺 乏的经营银行活动的知识和经验。由于进入全球市场,外国银行还为这些国家的经济提供了比国内更多的信贷资源。 从200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开始达成共识,即波罗的海经济过热。高通货膨胀、工资急剧增长、经常账户赤字扩大和单位劳动力成本增加表明国际竞争力丧失。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和相关的全球经济放缓,波罗的海国家的出口下降。加上基础广泛的经济收缩,这对政府财政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影响:随着失业率开始增长,政府支出增加,同时政府收入减 少。对波罗的海国家经济状况的担忧开始出现,引发了人们对贬值“不可避免”的猜测。 1帕特里齐亚·鲍迪诺(帕特里齐亚。鲍迪诺@之二。org)和RastoVrbasi(Rasto。Vrbasi@bis。org),国际清算银行;OlgaLielale(Olga.Lielale@ba。lv),拉脱维亚银行;托马斯·莱欣巴哈斯(TReichebachas@lb。lt),立陶宛银行;马里·塔姆(马里。Tamm@eestipa。ee),爱沙尼亚银行。作者感谢RodrigoCoelho,ReierMarti,StasysJaeliüas以及在危机期间由波罗的海金融当局雇用的联系人(ThomasAvääärt,阿克维尔·巴雷凯特,戴纽斯·格里金尼斯,杰娜·埃贝德瓦,贾纳·卡斯克,普里特·基尔马,海伦·科朱-库尔,安德烈斯·库尔,朱丽斯·克拉瓦利斯,西姆克拉斯·奥德·奥塔,维尔玛·马克斯·萨纳基恩·里纳·萨格斯·萨格·萨格纳·萨格里斯·TheodoraMapfmo提供了宝贵的行政支持。 根据本系列的范围,本文重点介绍了政策应对措施。从2006年开始,波罗的海国家推出了各种措施,试图为其过热的经济降温,但这些措施还不够。 地方当局可用的银行部门措施工具包在各种方面受到限制。首先,由于所有波罗的海国家都很早就决定保留盯住汇率制度,以便最终加入欧元,因此波罗的海中央银行向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的能力受到限制。第二,监管和监督干预的范 围在其适用性方面受到限制。特别是,国内当局对外资银行的战略决策几乎没有影响,因为作为分支机构运作的外资银行不在波罗的海当局的职权范围内。最后,财政空间有限。 立即的政策反应包括所有三个国家的内部贬值,而在支持措施方面对银行部门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对财政预算的影响各不相同。鉴于他们对货币挂钩的承诺以及恢复经济竞争力的需要,三个波罗的海国家采取了财政整顿措施。劳动力市场疲软和移民减少了工资压力。欧洲基金帮助降低了宏观经济方面的调整成本。银行业方面,三国启动流动性支持措施, 在盯住汇率约束范围内。此外,还与外国银行的母国当局合作,向在波罗的海国家开展业务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提供了流动性支持。 一些银行需要采取资本支持措施,以应对不良贷款数量的增加。在这方面,外资银行提供的支持至关重要。它们的立即反应是加强其在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当地子公司的资本状况,而爱沙尼亚则不需要采取此类措施。 这三个国家对财政预算的影响不同。在爱沙尼亚,较高的资本水平,较低的不良贷款率和危机前保守的财政政策意味着财政影响很小。对立陶宛来说,政府不得不以相对较高的成本增加政府债券的发行。在拉脱维亚,一家主要的国内银行倒闭,当局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经济援助计划的支持。 从中期来看,当局对银行业进行了结构性改革。同样利用欧元的采用,在2011-15年期间,这些国家引入了重大的监管和监督变革,涵盖了新当局的建立,巴塞尔协议III的采用,宏观审慎和银行决议框架的引入等等。 外国银行调整了在波罗的海国家的业务战略。特别是,在选择继续活跃在波罗的海国家的同时,它们减少了足迹,调整了筹资结构,以减少对外国资金的依赖。 波罗的海银行业金融压力事件的教训是多方面的。固定汇率掩盖了不断增加的压力,否则这些压力会以国家货币贬值的形式出现。与加入欧洲联盟相关的繁荣和欧元的预期采用也导致了对风险的认识下降。外国对银行的所有权允许更快的增长,但在危机中可能成为金融部门脆弱性的根源。最后,完善的审慎和危机管理工具包,包括宏观审慎工具和银行解决 权力,可以加强金融部门的抵御能力。成功管理危机的关键是外国银行选择在该地区保持活跃,公众接受内部贬值。然而,这些因素与波罗的海经济和社会的具体特征有关,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不容易复制。 第1节-介绍 1.从2007年开始,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的银行业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大金融危机(GFC)加剧了这种压力。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极其迅速的扩张之后,宏观经济失衡变得明显,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这使得这些经济体本来就很脆弱。宏观 经济条件的变化也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银行使用的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随着雷曼兄弟在2008年倒闭,不利的国际背景,其特点是全球市场动荡加剧后国际流动性紧缩,这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的银行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因为这些银行严重依赖外国批发资金。 2.这些经济体及其银行业的具体特征塑造了危机的展开方式。尽管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在危机的起源和危机的发展方式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在金融部门和经济结构方面也存在一些关键的相似之处。特别是,所有这些都是小型开放经济体,在1990年代回到了基于市场的经济体系。由于他们的安排有一些微小的差异,他们都通过钉住货币来锚定货币政策。他们的经济通过贸易和商业联系与欧洲其他地区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在2004年加入欧盟之后。至于它们的银行系统,它 们主要由外资银行主导,尤其是那些总部位于斯堪的纳维亚的银行。2 3.波罗的海金融当局的危机应对受到银行业结构的影响。由于其货币和汇率政策,有限的财政空间以及尽快加入欧元区的承诺,这些国家无法通过扩张性的国内政策来克服全球流动性的收缩和经济下滑。对银行的审慎措施仅适用于国内特许银行(即国内银行和外资子公司)。因此,对策取决于其他工具,特别是通过所谓的内部贬值来提高国内竞争力。对于 银行业的反应,外国银行采取的行动,例如注资,至关重要。获得欧洲联盟的资金有助于降低调整成本,并在财政方面提供支持。 4.这些国家应对危机的一个特殊特征是,外国银行在危机高峰期和之后继续在那里经营。由于外国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它们的业务选择对波罗的海国家至关重要。大多数外国银行选择保留在波罗的海的业务,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银行最终的经营规模比2008年之前要小,这反映出危机后那里的信贷增长空间更加有限。重要的是,他们将资金重新集中在依赖国内来源而不是国际来源。这一调整伴随着2008-09年压力期之后信贷拨备的收缩。 5.这些国家的经验为两个不同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即趋同过程和外国银行的作用。当波罗的海国家在 20世纪90年代回归市场经济时,他们的平均收入约为欧盟平均水平的40%,十年后上升到60%。尽管一些追赶是可以预 期的,但鉴于潜在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信贷增长的速度,外国资本流入和快速的经济增长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第二个教训是外国银行在正常和危机时期的作用。就波罗的海国家而言,信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国银行提供的,这使得它们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它们内部信贷产生能力所允许的速度。外国银行的存在也使得将金融部门风险与国家主权风险分开成为可能,前提是: 2到2006年,这三个国家的外国银行所有权均超过60%,而爱沙尼亚则高达99%。 国内银行没有成为金融稳定风险的来源。考虑到多元化的外国银行进入波罗的海国家,这是可能的。不利的一面是,对外国银行的依赖可能使金融危机期间的政策反应更加复杂。 6.本文旨在从类似于波罗的海国家的银行业危机情况中汲取一些教训,在波罗的海国家,外国银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波罗的海经济体的具体特征及其在2000年代中期的危机经历,有大量文献,这反映在这三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出版物中。和本文引用的学者。文献涵盖了危机的宏观经济和金融 部门方面。本文侧重于银行业方面,特别是审慎和危机应对措施。波罗的海国家的经验凸显了当局在应对由外资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危机时面临的重要权衡和相关挑战。 7.论文组织如下。第2节回顾了2008年前波罗的海国家宏观经济和金融部门的发展情况。第3节描述了压力阶段高峰期的市场动态,以及面对危机时当局和政策制定者的具体困境。第4节讨论了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而第5节分析了长期的结构变化。第6节提供了一些结论性的思考。 第二节危机的起源 宏观经济方面 8.在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