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邮证券 2024年5月15日 证券研究报告 具身智能:突破人机边界, AI产业的下一站 计算机行业投资评级:强于大市|维持 孙业亮/丁子惠 中邮证券研究所计算机团队 投资要点 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或将成为AI终极形态:人工智能的进步正在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催生了初代“AI+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 政策推进人形机器人发展:国家层面频繁发布关于机器人的相关政策,特别关注人形机器人这一未来产业的关键领域。相关政府部门调整战略方向,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和引领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市场空间广阔:随着人形机器人功能迈向多样化和普适化,产业分工日趋成熟,成本持续下探,潜在应用场景有望涵盖制造业、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市场机遇广阔。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约8700亿元。 投资建议:实现具身智能需要多个学科的交叉能力,当前具身智能产业链中机器人制造、机器视觉、多模态大模型、物理世界算法(计算机图形学)等相关环节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建议关注:索辰科技、中控技术、维宏股份、万集科技、大华股份、海康威视、宇瞳光学、拓尔思、熵基科技、中科创达、神思电子、井松智能、兰剑智能等。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投资不及预期;核心零件国产化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等。 请参阅附注免责声明2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实践 目录 二政策持续加码,市场空间广阔 三海内外人形机器人相继推出 四产业链及相关上市公司 五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3 4 4 一 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介绍 1.1人形机器人介绍 1.2具身智能介绍 1.3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或将成为AI终极形态 1.1.1人形机器人介绍 人形机器人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人类的外形特征和行动能力,除具备人形和模拟人类动作外还兼具智慧化和可交互性等特点,拥有更好的通用性。人形机器人主要包含三大核心技术模块:环境感知模块、运动控制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 图表1: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的区别 资料来源:未来智库,中邮证券研究所 请参阅附注免责声明 图表2:三大核心技术模块 资料来源:2024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白皮书,中邮证券研究所 5 1.1.2机器人分类 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机器人。 图表3:机器人分类 资料来源:电子发烧友,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中邮证券研究所 请参阅附注免责声明6 1.1.3人形机器人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人形机器人的行业迎来飞速发展。 业内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早稻田大学仿人机器人为代表的早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以本田仿人机器人为代表的系统高度集成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以波士顿动力仿人机器人为代表的高动态运动发展阶段。 图表4:人形机器人发展阶段 请参阅附注免责声明 资料来源:钢铁侠科技,中邮证券研究所 7 1.2具身智能 所谓具身,Embodied,指的是依附于真实世界的物理实体,类似于人或者动物需要一个肉体,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并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去影响世界;所谓智能,指的是需要具备感知、认知、推理、决策、持续迭代的能力。 但事实上,人形机器人只是具身智能的一种形态,也可能是终极形态,但除此之外,比如能在家庭中行驶并与人简单交互的宠物机器人、比如L4自动驾驶,本质上都同时具备具身和智能两种属性。 图表5:具身智能 资料来源:顺为资本,中邮证券研究所 请参阅附注免责声明 图表6:具身智能举例 资料来源:顺为资本,中邮证券研究所 8 1.2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最大的特质是自主感知物理世界,用拟人化的思维路径去学习,从而做出人类期待的行为反馈,而不是被动的执行。简单来说,具身智能即AI能够跟我们生活的环境进行交互,从而展现出智能行为,一次次迭代成长,自主学习并发现最优的行动策略。 英伟达CEO黄仁勋2023年5月提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是具身智能”。根据黄仁勋的描述,新型人工智能--“具身人工智能”,即能够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相比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有着智能化程度高、工作场景限制小、能够自主规划复杂工作的特点,成为国内外科技巨头和科研机构的兵家必争之地。 图表7:具身智能的三个模块 请参阅附注免责声明 资料来源:机器之心,中邮证券研究所9 1.3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或将成为Al终极形态 人工智能的进步正在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催生了初代“AI+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机器人不再是单纯地执行预定程序的机械设备,而是具有了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从单纯的执行预设程序,到拥有自主学习和决策的能力,从面向专业工程师的工具,到面向广大用户的日常伴侣,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近期,英伟达宣布成立新的研究部门—“GEAR”全称为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GeneralistEmbodiedAgentResearch),专注通用 具身智能体研究。 图表8:机器人发展趋势 请参阅附注免责声明 资料来源:2024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白皮书,中邮证券研究所10 11 11 二 政策持续加码,市场空间广阔 2.1政策梳理 2.2市场空间广阔,软件价值量较高 2.3应用场景广泛,已有落地案例 2.1政策梳理 中国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机遇,从政策层面全力支持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国家层面频繁发布关于机器人的相关政策,特别关注人形机器人这一未来产业的关键领域。相关政府部门调整战略方向,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和引领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在政策的引导和头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机器人技术的更新和产业发展正迎来热潮。 图表9:相关政策梳理 时间 政策名称发行部门 政策内容 2016/4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2016-2020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 三部委联合印发 强调机器人产业对于推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的重要性。规划旨在优化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2017/8 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科技部 科技部发布了2017年度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指南要求各单位按照国发〔2014〕64号方案组织申报,涵盖智能机器人、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等重点领域。 2017/11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发改委202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破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制造业发展形势、任务和要求,制定本行动计划。提出了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要求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智能控制、导航定位、多传感信息耦合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机器人产品智能化趋势愈加明显,具有感知、识别、决策、执行等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已成为产业竞争角力的新战场。 2017/12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工信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旨在推动AI与实体经济融合。计划目标包括规模化发展AI产品、增强核心基础能力、深化智能制造、建立产业支撑体系。力争到2020年,AI标志性产品取得突破,产业发展环境优化。 2019/10/30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改委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旨在引导投资方向和管理投资项目,包括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产业和项目。该目录经广泛征求意见和政策评估后,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替代了之前的版本。新目录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应急管理部,中邮证券研究所 请参阅附注免责声明12 2.1政策梳理 图表9:相关政策梳理 时间政策名称发行部门政策内容 2019/10/11 2021/12/21 2023/1/18 《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3个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5个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17个部门 中国政府发布《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旨在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 ,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计划涵盖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 ,目标在4年内改善设计问题,完善研究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 该规划于2021年12月21日印发,旨在指导“十四五”期间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涵盖机器人技术 、产业应用、法律法规、人才等方面,为机器人产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该行动旨在推动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增强自主机器人市场竞争力。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重点领域包括机器人新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和模式推广。 强调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目标到 2023/10/20《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 导意见》 2023/12/29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 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 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实现批量生产,并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目标是到2025年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并建立一批重点场景应急机器人实战测试和示范应用基地。主要任务包括加强应急机器人急需技术攻关,提高机器人载荷功能及模块化水平,提升机器人控制及智能化水平。这些指导方针反映了应急管理装备现代化发展趋势,是衡量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到2025年,我国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4/1/18 资料来源:中央人工信部,应急管理 2024/3/25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民政府网站,发改委,科技部,部,中邮证券研究所 公开征求对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及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 工信部 ,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 旨在规范工业机器人行业管理,引导企业良性竞争,推动工业机器人行业高质量发展。该规范条件要求从事工业机器人企业的申报标准。 资请料来参源阅:附中央注人免民责政府声网明站,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应急管理部,中邮证券研究所13 2.1政策梳理 图表10:地方政策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