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ESG专题研究:尽责管理:ESG投资新趋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ESG专题研究:尽责管理:ESG投资新趋势

2024-05-16王开国信证券一***
ESG专题研究:尽责管理:ESG投资新趋势

证券研究报告|2024年05月16日 ESG专题研究 尽责管理:ESG投资新趋势 核心观点策略研究·策略深度 尽责管理是一种负责任投资策略。这一概念强调投资者积极利用其影响力推动实现企业提升可持续管理水平与能力。加强尽责管理有助于形成一个更为透明、更具责任感和更具可持续性的投资环境,最终实现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共同利益和长期增长。 ESG理念为尽责管理翻开新篇章,ESG+尽责管理成为ESG投资发展新趋势。近年来,ESG理念的兴起重塑了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同时,政策监管持续发力,A股市场投资生态开始向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转变,投资者在制定投资策略时开始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非财务因素纳入考量。但是,仅通过ESG策略进行投前标的筛选远远不够,我国上市公司ESG绩效的提升多为随着企业发展的被动提升,企业缺乏激励其提高自身的ESG绩效。鉴于此,部分机构投资者开始采用尽责管理策略,以推动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长期表现,同时完善自身的治理架构,以进一步支持尽责管理实践。尽责管理是践行ESG投资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价值兑现的必要条件,投后的尽责管理重要性日益攀升,ESG+尽责管理逐渐成为ESG投资发展新趋势。 海外投资机构在尽责管理实践中表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从海外案例的跟踪情况来看,摩根大通以明确的管理策略和专业团队确保投资目标清晰,同时关注ESG风险,提高长期收益。贝莱德则通过其尽责管理团队强调公司治理和财务稳健性,利用持续对话和代理投票等手段推动尽责管理的最佳实践。高盛以“气候转型”、“包容性增长”和“公司治理”为主题,展现其全球领先的责任感和影响力。 国内的尽责管理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目前国内的尽责管理面临信息不对称、规范体系在完善规范等挑战。未来,我国可以综合借鉴国际经验,结合ESG投资发展现实需求,加强法规支持和监管指导,建立更加全面和细化的尽责管理框架,形成鼓励和推动ESG投资及尽责管理的政策环境。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落地时点和节奏的不确定性;文中所提及的上市公司仅做案例分析,不构成具体的投资建议。 证券分析师:王开联系人:李晨光 021-60933132010-88005492 wangkai8@guosen.com.cnlichenguang@guosen.com.cn S0980521030001 基础数据 中小板/月涨跌幅(%)5890.94/2.36 创业板/月涨跌幅(%)1838.89/2.42AH股价差指数136.40 A股总/流通市值(万亿元)72.90/66.18 市场走势 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相关研究报告 《多元资产比较系列(八)-从宏观择时到定量配置》——2024-05-15 《ESG深度研究-如何理解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2024-05-11 《策略专题研究-如何理解“壮大耐心资本”》——2024-05-06 《2023年报&2024一季报深度解析(一)》——2024-04-30 《多元资产比较系列(七)-寻找股债配比的黄金分割点》——2024-04-2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内容目录 “ESG+尽责管理”——ESG投资发展新趋势4 尽责管理的内涵及发展脉络5 尽责管理的内涵5 尽责管理的发展6 (1)国内的制度建设6 (2)海外的制度建设8 案例分析:海外机构尽责管理实践11 摩根大通的尽责管理11 贝莱德的尽责管理12 高盛的尽责管理经验和案例14 海外经验对国内机构尽责管理的启示16 图表目录 图1:尽责管理的工具5 图2:尽责管理制度框架6 图3:中国“尽责管理”制度建设6 图4:欧盟“尽责管理”制度建设8 图5:美国“尽责管理”制度建设9 图6:日本“尽责管理”制度建设10 图7:摩根大通的尽责管理框架11 图8:摩根大通尽责管理的优先事项11 图9:贝莱德投资尽责管理团队(BIS)的风险管理和问责制框架13 图10:高盛的尽责管理框架15 “ESG+尽责管理”——ESG投资发展新趋势 尽责管理概念的兴起,是在资本市场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时,股东多为分散形式存在的弱势群体,中小股东难以集结力量,采取集体行动共同管理持有对象。同时,一股独大问题始终存在,内部控制人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长此以往,大部分投资者逐渐丧失了对股市的信心,从而催生了股市整体的投机性倾向,这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削弱了股市在资源配置上的核心功能。近年来,这种现象有所改观,资本市场建设的政策基调发生转变,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成为时代诉求。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开始崛起,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持续增加,在上市公司中的话语权也不断提升,机构投资者开始注重通过行使股东权力,履行尽责管理义务,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尽责管理作为股东积极主义在微观企业层面的落实,是外部股东制衡和监督内部控制人的投资者自我保护机制,投资者通过尽责管理,积极参与被投资方管理和监督,可以推动企业业绩改善,进而降低风险、创造价值。这一转变不仅有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股市资源配置功能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ESG理念为尽责管理翻开新篇章,ESG+尽责管理成为ESG投资细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ESG理念的兴起重塑了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同时,政策监管持续发力,A股市场投资生态开始向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转变,投资者在制定投资策略时开始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非财务因素纳入考量。但是,仅通过ESG策略进行投前标的筛选远远不够,不少上市公司ESG绩效的提升多为随着企业发展的被动提升,并非自身主动作为,而且企业ESG绩效的提升本质上是将其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外部性内部化。国内ESG生态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制定还在完善路径中,企业践行ESG理念会承担额外的成本,这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短期内相悖。因此,企业缺乏激励其提高自身的ESG绩效。鉴于此,部分机构投资者开始采用尽责管理策略,以推动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长期表现,同时完善自身的治理架构,以进一步支持尽责管理实践。投后尽责管理有助于解决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负外部性问题,有助于实现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进而实现投资组合的长期增值。尽责管理是践行ESG投资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价值兑现的必要条件,投后的尽责管理重要性日益攀升,ESG+尽责管理逐渐成为ESG投资发展新趋势。 尽责管理的内涵及发展脉络 尽责管理的内涵 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将尽责管理(Stewardship)定义为“对当前或潜在的投资对象/发行人、政策制定者、服务提供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施加影响力,实现整体长期价值的最大化。该等价值包括共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资产的价值,而收益以及客户和受益人的利益取决于此”。 PRI指出,有多种工具可以运用于尽责管理。这些工具根据影响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影响投资对象和发行人的工具”,“更广泛的尽责管理工具”: 图1:尽责管理的工具 资料来源: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2023年末,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联合华夏基金共同发布了《2023中国ESG投资发展创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尽责管理:推动ESG投资价值进一步放大”篇章中,《白皮书》将“尽责管理”定义为ESG投资七大策略之一,在ESG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责管理 (stewardship)又称积极所有权(activeownership),是指机构投资者(包括资产所有者和资产管理者)最大限度运用其影响力,通过对被投企业进行负责任监督管理,防范和管控风险,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长期价值”。根据《白皮书》,当前国内尽责管理制度框架包括政策与准则、监督与评估、股东行动等,具体如下: 图2:尽责管理制度框架 资料来源: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华夏基金.《2023中国ESG投资发展创新白皮书》[R].https://ff.lingxi360.com/f?fid=DSYdsoThev-kc&utm_bccid=LXEI9iSSWvKri5HU,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总体而言,尽责管理强调投资者积极利用其影响力推动实现企业提升可持续管理水平与能力,从而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而具体框架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机构内外的协调合作,并对各种政策和策略进行定期审查及调整。加强尽责管理不仅能帮助投资者保护和增长其资产,还能推动整个投资行业向更加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尽责管理的发展 (1)国内的制度建设 目前国内对“尽责管理”直接相关的针对性政策法规在逐步完善发布。近年来,各国家部委以及各层级的监管机构逐渐对上市公司和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布指导意见,推进尽责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尤其强调与ESG因素和可持续发展措施融合,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3:中国“尽责管理”制度建设 资料来源:《2023中国ESG投资发展创新白皮书》,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等,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也被称为《资管新规》)。这是中国多金融监管部门在规范资产管理问题上的首次合力,要求金融机构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积极稳妥审慎推进;界定了合格投资者;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明确其应当具备与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公司治理良好,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问责机制健全。本次合力为负责任投资创造了公平良好的环境,也为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和加强尽责管理奠定了基础。 ·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要求发挥各方合力,强化持续监管,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和发展环境。该文件指出要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规范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明确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界限和法律责任,重点是要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并建立董事会与投资者的良好沟通机制,健全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渠道和方式。 ·2021年1月,原中国银保监会通过《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该文件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治理主体在内的公司治理架构,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职责边界、履职要求,完善风险管控、制衡监督及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银行保险机构也应当支持股东之间建立沟通协商机制,推动股东相互之间就行使权利开展正当沟通协商。 ·2021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指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和支持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并首次要求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融入ESG要素。正式文件于2022年4月公布了,并于同年5月施行。 ·2022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文件要求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不仅要完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的公司治理机制,还鼓励其作为投资者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既要“用脚投票”,更要“用手投票”。 ·2022年6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特别注重组织管理,内控管理、投融资流程管理以及监督管理。 ·2023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尽责管理准则 (草案)》。该文件细化了尽责管理的具体内涵以及开展途径,提供了信息披露模板,为行业尽责管理的落地和加强奠定了基础。 ·2023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尽责管理准则 (草案)》。该文件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