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融负增?——4月金融数据点评 研究结论 5月11日央行公布金融数据,2024年4月新增社融-1987亿元,去年同期新增 12249亿元,1-4月累计新增社融127300亿元,去年同期157544亿元,均表现为下降。具体来看: 尽管社融负增并不多见,但本次数据波动与政策环境息息相关:(1)新增政府债券-984亿元,去年同期4548亿元,可以解释社融总收缩幅度的39%。开年至今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偏缓,我们判断与投融资规范化影响到地方项目建设资金配套、 往年前置程度较高等因素均有关,从各地的发债计划、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完成的专项债券项目筛选、特别国债发行的箭在弦上等等信号来看,这一社融分项后续有望有明显改善;(2)4月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4486亿元,去年同期-1345亿元,可以解释社融总收缩幅度的22%。值得注意的是,表内信贷中4月新增票据融 资8381亿元,去年同期1280亿元,同比有大幅增加,从这个角度看,企业的总 体用票规模并无下行甚至有所改善(两者相加,4月单月3895亿元,去年同期-65亿元),更多是贴现占比的变化;(3)4月新增企业债券融资493亿元,股票 融资186亿元,去年同期分别为2940亿元和993亿元,这两项直接融资渠道可以解释社融总收缩幅度的23%,与资本市场强监管、房企信用债发行环境仍无明显改善等因素有关。 社融口径下,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306亿元,去年同期4431亿元,同时结构也存在一定瑕疵:(1)新增票据融资达8381亿元,但总体“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一项仍然仅有763亿元,原因在于居民短期贷款(-3518亿元,去年同期-1255亿元)与企业短期贷款(-4100亿元,去年同期-1099亿元)均构成拖累;(2) 居民中长期贷款-1666亿元,去年同期-1156亿元,系历史最低水平,意味着截至 4月居民购房意愿仍无可持续的改观。不过4月末政治局会议强调“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从多地房地产“以旧换新”模式来看,多数会要求新房价格高于旧房(如太仓要求“旧房总价抵扣比例不得高于所购新房总价的80%”),其中的资金缺口可能会对未来居民中长期贷款有所提振;(3)4 月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4100亿元,去年同期6669亿元,开年至今累计同比为-10%(前值-7%),一方面企业融资需求偏弱,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和今年财政发力偏缓也有一定联系,一些基于项目的融资有待后续发力。 4月M0同比10.8%,前值11.0%,M1同比-1.4%,前值1.1%,M2同比7.2%,前值8.3%,均呈现下行,其中M1变化幅度最大(较前值下行2.5个百分点),在此之前,仅有2022年1月春节错位导致M1同比增速录得负值。存款的角度,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6.6%,前值7.9%。一方面,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 明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一 系列监管举措一定程度上影响存款,4月企业新增存款-18725亿元,去年同期-1408亿元;另一方面,随着存款利率的下降趋势不断明确,近期存在存款向理财 “搬家”的现象,居民存款端4月新增-18500亿元,去年同期-12000亿元,与此同时,4月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同比增长7.6%,与前值持平,连续两个月为正,在此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呈现负增。 总的来看,社融转负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既有监管的推动(禁止“手工补息”影响存款意愿),也有宏观基本面的原因(如企业中长期贷款不及预期、居民购房意愿持续低迷),同时也与财政有关(发债及配套资金落地偏缓),展望后续,尽管监管将持续在位,但财政节奏加快在即,企业融资需求也有望随之改善,无需担忧社融的短期波动。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与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 宏观经济|动态跟踪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2日 陈至奕021-63325888*6044 chenzhiyi@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9090001香港证监会牌照:BUK982 孙国翔sunguoxiang@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3080009 出口回暖的线索基本延续一季度——4月进出口点评 2024-05-10 高基数不改“五一”消费亮眼表现——月 2024-05-09 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宏观经济|动态跟踪——如何理解社融负增?——4月金融数据点评 分析师申明 每位负责撰写本研究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研究分析师在此作以下声明: 分析师在本报告中对所提及的证券或发行人发表的任何建议和观点均准确地反映了其个人对该证券或发行人的看法和判断;分析师薪酬的任何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过去、现在及将来,均与其在本研究报告中所表述的具体建议或观点无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投资评级和相关定义 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行业或公司的涨跌幅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 (A股市场基准为沪深300指数,香港市场基准为恒生指数,美国市场基准为标普500指数); 公司投资评级的量化标准 买入:相对强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15%以上;增持:相对强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5%~15%; 中性: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在-5%~+5%之间波动;减持:相对弱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在-5%以下。 未评级——由于在报告发出之时该股票不在本公司研究覆盖范围内,分析师基于当时对该股票的研究状况,未给予投资评级相关信息。 暂停评级——根据监管制度及本公司相关规定,研究报告发布之时该投资对象可能与本公司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情形;亦或是研究报告发布当时该股票的价值和价格分析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缺乏足够的研究依据支持分析师给出明确投资评级;分析师在上述情况下暂停对该股票给予投资评级等信息,投资者需要注意在此报告发布之前曾给予该股票的投资评级、盈利预测及目标价格等信息不再有效。 行业投资评级的量化标准: 看好:相对强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5%以上; 中性: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在-5%~+5%之间波动;看淡: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在-5%以下。 未评级:由于在报告发出之时该行业不在本公司研究覆盖范围内,分析师基于当时对该行业的研究状况,未给予投资评级等相关信息。 暂停评级:由于研究报告发布当时该行业的投资价值分析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缺乏足够的研究依据支持分析师给出明确行业投资评级;分析师在上述情况下暂停对该行业给予投资评级信息,投资者需要注意在此报告发布之前曾给予该行业的投资评级信息不再有效。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 免责声明 本证券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由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制作及发布。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报告的全体接收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本报告被转发给他人。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客户也不应该认为该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同时,本公司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本公司会适时更新我们的研究,但可能会因某些规定而无法做到。除了一些定期出版的证券研究报告之外,绝大多数证券研究报告是在分析师认为适当的时候不定期地发布。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若有必要应寻求专家意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作出邀请。 本报告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收入可能会波动。过去的表现并不代表未来的表现,未来的回报也无法保证,投资者可能会损失本金。外汇汇率波动有可能对某些投资的价值或价格或来自这一投资的收入产生不良影响。那些涉及期货、期权及其它衍生工具的交易,因其包括重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 本报告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间或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所有报告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协议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发或公开传播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将报告内容作为诉讼、仲裁、传媒所引用之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 经本公司事先书面协议授权刊载或转发的,被授权机构承担相关刊载或者转发责任。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提示客户及公众投资者慎重使用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慎重使用公众媒体刊载的证券研究报告。 东方证券研究所 地址:上海市中山南路318号东方国际金融广场26楼 电话:021-63325888 传真:021-63326786 网址:www.dfzq.com.cn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相关主管机关核准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据此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正在或将要与本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发展业务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对报告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证券研究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