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24年第一季度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24年5月10日 内容摘要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转正,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逆周期调节,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年初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 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注重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 贷均衡投放,为经济提供稳定、可持续的金融支持。二是促进融资成 本稳中有降。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继续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2月引导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下行0.25个百分点。三是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设立5000 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范围,做好金融“�篇大文章”。四是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汇率对 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是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稳妥处置重点区域 和重点机构风险。有序推进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 货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融资总量稳定增长,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增长8.7%和8.3%,一季度新增贷款9.5万亿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0.3%和26.5%,民营经济贷款同比增长10.7%,均超过全部贷款增速。融资成本稳中有降,3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3%,较上年同期低0.22个百分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波动,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3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上年末上涨2.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分化,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开局良好、回升向好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要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 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为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有效支持。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市场形成单边预期并自我强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目录 第一部分货币信贷概况1 一、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 二、金融机构贷款量稳价降2 三、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8 四、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10 第二部分货币政策操作12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12 二、开展常备借贷便利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13 三、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3 四、继续完善宏观审慎制度和管理框架14 �、发挥货币政策结构优化作用14 六、提升信贷政策服务质效16 七、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18 八、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18 九、防范化解金融风险19 十、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服务能力20 第三部分金融市场运行23 一、金融市场运行概况23 二、金融市场制度建设29 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分析31 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31 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31 第五部分货币政策趋势43 一、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43 二、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44 专栏 专栏1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3 专栏2从存贷款结构分布看资金流向6 专栏3持续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21 专栏4如何看待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26 表 表12024年第一季度人民币贷款结构3 表22024年第一季度分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情况3 表32024年3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情况5 表42024年1~3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区间占比5 表52024年1~3月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6 表62024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结构情况6 表72024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10 表82024年第一季度银行间外汇即期市场人民币对各币种交易量19 表92024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回购、同业拆借资金净融出、净融入情况23 表102024年第一季度利率互换交易情况25 表112024年第一季度各类债券发行情况27 表122024年3月末主要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及占比情况28 表13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金融指标33 图 图1货币市场利率走势2 图2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9 图3经常项目人民币收付金额按月情况11 图4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情况25 第一部分货币信贷概况 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一、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2024年第一季度,人民银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方式投放流动性。其中,2月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1万亿元。灵活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及时熨平春节现金投放、财政税收、政府债券发行等短期波动因素,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平稳运行,为推动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流动性环境。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5%,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数据来源:中国货币网。 图1货币市场利率走势 二、金融机构贷款量稳价降 信贷总量合理增长。2023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放较快,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着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均衡投放,为支持实体经济留有后劲,提升信贷增长的质效和稳定性。一季度金融机构信贷冲高现象有所缓解,在保持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投放节奏更趋均衡。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51.8万亿元,同比增长9.2%,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7.0万亿元,同比增长9.6%,比年初增加9.5万亿元。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3月末,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6.2万亿元,在全部企业贷款中占比为79.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5%,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6.9个百分点。普惠小微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3%,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0.7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6201万户,同比增长7.5%。 表12024年第一季度人民币贷款结构 单位:亿元 3月末余额 同比增速 当年新增额 人民币各项贷款 2470493 9.6% 94620 住户贷款 814370 5.1% 13318 企(事)业单位贷款 1631791 11.4% 77735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 10096 100.8% 2336 境外贷款 14236 48.4% 1231 注:企(事)业单位贷款是指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表22024年第一季度分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 当年新增额 中资大型银行① 51664 中资中小型银行② 42462 小型农村金融机构③ 13511 外资金融机构 440 注:①中资大型银行是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大于等于2万亿元的银行(以2008年末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参考标准)。②中资中小型银行是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小于2万亿元的银行(以2008年末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参考标准)。③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专栏1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分区域看,各地区贷款增速与经济增速也无必然联系,比如2023年某地区贷款平均增速为11.4%,GDP平均增速为5%,而另一地区贷款平均增速仅3.3%,但GDP平均增速也有4.8%。一些省份贷款增长较快,但未有效带动经济增长;还一些省份以较低的信贷增长支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资金使用效率实际是提升的。目前,我国信贷总量已从过去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但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 生重大转变,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加强,过去靠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债务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另一方面,传统高度依赖信贷资金的重工业趋于饱和,轻资产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信贷需求较前些年会出现“换挡”,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即使信贷增长比过去低一些,也足够支持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二是当信贷存量规模比较大时,继续增加信贷投放的边际效果递减。过去 我国贷款增速长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较高水平,与当时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为经济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尤其是为应对新冠疫情,着力稳住经济大盘,金融又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存量货币信贷已经不低,并将持续发挥作用。当前,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化为需求约束,对该变化还有个认识、适应的过程,仍有“规模情结”。当贷款投放超过实体经济真实有效的融资需求时,不仅会使得低效企业长期占用信贷资源、难以出清和优胜劣汰,低价恶性竞争拖累经营高效企业,也容易造成部分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地位,将低成本贷款资金用于购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给其他企业,带来企业资金空转套利问题。 三是直接融资的良性替代效应。信贷只是社会融资渠道之一,不能反映金融 支持实体经济的全貌。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尚未经历完整成熟的生命周期,迫切需要的是与其高风险、高收益、专业性强、知识和信息迭代快等特点相匹配的资金,主要是股权资金等直接融资。随着直接融资发展,融资结构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更加适配,同样会导致信贷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趋弱。 下一步,要正确认识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变化,保持合理的融资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宗旨出发,信贷投放归根结底应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相适配。要科学认识信贷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转变片面追求规模的传统思维,宏观上要更加注重把握好融资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