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国内气候信息披露的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
此报告旨在探讨中国在气候信息披露领域的国际经验,并提出基于碳市场统一标准的高质量、连续性和有效性的政策建议。气候信息披露是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关键手段,它对于推动气候投融资具有重要基础作用。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气候信息披露,并将其作为评估气候风险和促进绿色投资的核心工具。
国内视角
- 双碳目标背景下的探索:中国在推动企业碳信息披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为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提供了方法指导。同年,生态环境部颁布《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企业年度环境信息披露需包含碳排放信息,这为碳信息披露提供了政策依据。
面临的挑战
- 标准不统一:目前,中国碳信息披露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限制了信息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 披露质量差异:不同企业间的披露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信息的整体效用。
- 企业参与积极性:企业参与碳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动力。
基于碳市场优势
- 提升数据质量:依托碳市场数据报送系统,碳信息披露的数据质量得以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得到保障。
- 标准化进程加快:全国碳市场数据报送平台实现了数据标准化,增强了信息的可比性。
政策建议
- 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碳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体系,确保数据的规范化和一致性。
- 加强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碳市场数据报送平台,明确披露平台,提高数据的公开透明度。
- 能力建设与监督管理:加强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的信息披露能力建设,同时强化监督管理,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结论与建议
报告基于国际碳市场信息披露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关键建议:
- 统一碳核算标准:建立一套科学、统一的碳核算标准体系,为碳信息披露提供明确的指引。
- 完善信息披露平台:构建统一的碳信息披露平台,促进数据的共享和透明度。
- 强化能力建设与监管:加强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的信息披露能力建设,同时加强监管,确保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合规性。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可以进一步提升气候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