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展望|钢铁行业 钢铁行业2024年信用风险展望 盈利承压促转型信用风险总可控 信用风险展望 钢铁行业 目录 行业政策2 供需分析3 价格趋势5 盈利能力5 债务压力6 信用质量7 分析师 张行行010-67413436 工商部钢铁组组长zhangxingxing@dagongcredit.com 夏婧涵010-67413425 工商部分析师xiajinghan@dagongcredit.com 客户服务 电话:010-67413300客服:4008-84-4008 Email:research@dagongcredit.com 2024年5月6日 2023年,钢铁行业前三季度需求偏弱业绩承压,第四季度盈利收增,全年产量持平但需求总量缩减,面临供需总量失衡和结构性失衡困境,预计2024年随着政策面推动积极向好的因素持续叠加,国内钢材需求总量有望维稳,仍需关注产量控减水平对行业利润的影响情况。债务方面,2024年钢铁企业债券偿付和滚动压力较大,债券新发和存续集中度较高,整体信用风险仍可控。 行业政策:2023年以来,钢铁行业政策主要围绕切实控制新增产能、引导产业升级、鼓励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等方面展开,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供需分析:2023年,我国钢材供给总量基本持平,而消费整体呈现总量缩减、结构变动、外需强于内需的情况,2024年随着政策面推动积极向好的因素持续叠加,预计国内钢材需求总量有望维稳,但同时仍需关注供需总量失衡和结构性转变带来的结构性过剩问题。 价格趋势:在政策预期和现实兑现之间,钢材2023年综合价格指数同比下跌,年内价格呈现较大波动;2024年1~2月,钢材价格持续走弱,未来钢材价格变动仍需关注产量调控情况。 盈利能力:2023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小幅下降,第四季度盈利收增,但2024年前两月增亏明显,2024年全年盈利存压。 债务压力:2023年以来,钢铁企业发债规模较稳定,存续规模仍较高,未来三年行业将处于偿债高峰期,特别是2024年债券偿付和滚动压力较大,债券新发和存续集中度较高,整体信用风险可控。 信用质量:2023年,受到行业需求和盈利波动影响,钢铁行业平均信用利差走扩明显而后收窄,预计2024年随着地产、基建项目开工情况回暖,钢铁行业平均信用利差有望进一步收窄。 行业政策 2023年以来,钢铁行业政策主要围绕切实控制新增产能、引导产业升级、鼓励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等方面展开,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3年,国内钢铁政策依然沿着产能总量平控、严禁任何形式新增、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推动高转炉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的方向推进。2023年1月,四川省发布《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严格执行钢铁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相关规定,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同月,《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到严禁钢铁行业新增产能,确保粗钢产量只减不增,大力推进钢铁生产工艺从长流程向短流程转变,到2030年,废钢比提升至30%;2023年4月,《山西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2023年行动计划》发布,要求1,200立方米以下高炉、100吨以下转炉 (电炉)、50吨以下合金电炉逐步实施产能置换,按照“先立后破”原则有序退出;2023年7月,河南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提出2024年年底前钢铁企业1200立方米以下炼铁高炉、100吨以下炼钢转炉、100吨以下炼钢电弧炉、50吨以下合金钢电弧炉原则上有序退出或完成大型化改造;2023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 《钢铁稳增长方案》,指出2023~2024年将严格落实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环评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得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同时坚持扶优汰劣,坚决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推动落后产能应去尽去;2023年11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 《四川省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细则》,提出置换比例不低于1.25:1;2023年12月,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其中提到,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有序引导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达15%,同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继续实施“以钢定焦”,炼焦产能与长流程炼钢产能比控制在0.4左右。自2016年以 来,国内钢铁行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压减产能1.5亿吨以上,“地条钢”出清 1.4亿吨以上。 同时,为提振行业信心,推动行业高质量稳增长,工信部等七部门于2023年8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鼓励钢铁企业加快结构转型、实施兼并重组、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等方面作出指导。具体来看,为应对目前下游需求总量不足和结构转变的问题,《方案》呼吁行业内企业通过促进钢铁材料制造与钢结构全产业链条协同,实施以推广钢结构桥梁和住宅为主攻方向的钢铁应用拓展计划,呼吁钢铁企业深化与船舶、交通、建筑、能源、家电等重点用钢领域的上下游合作机制,拓展用钢场景,呼吁钢铁企业加快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型,发展剪切、配送等增值服务等。为应对中国钢铁企业市场集中度偏低的问题,《方案》呼吁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建设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推动全国钢铁产能优化布局;支持在细分钢铁市场中具有主导权的专业化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钢铁产业生态圈;鼓励钢铁企业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为应对我国钢铁企业铁矿石高度依赖进口且供应来源集中问题,《方案》呼吁加快国内重点铁 矿项目开工投产、扩能扩产,支持铁矿企业推进智能矿山、绿色矿山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铁矿资源合作,特别是推进与周边国家铁矿资源勘查开采合作,呼吁加强废钢资源协调保障能力,推动废钢加工标准化和产业化。 供需分析 2023年,我国钢材供给总量基本持平,而消费整体呈现总量缩减、结构变动、外需强于内需的情况,2024年随着政策面推动积极向好的因素持续叠加,预计国内钢材需求总量有望维稳,但同时仍需关注供需总量失衡和结构性转变带来的结构性过剩问题。 供给方面,2023年,我国粗钢产量10.19亿吨,与上年持平;生铁产量8.71亿吨,同比增长0.7%;钢材产量13.63亿吨,同比增长5.2%。从区域分布来看,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和山西仍是我国钢铁的前五大产区,其中,河北省全年粗钢产量为2.11亿吨,同比减少0.68%,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20.7%,同比下滑0.27个百分点;江苏省粗钢产量为1.19亿吨,同比增加2.14%,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11.6%,同比上升0.18个百分点;山东省粗钢产量为0.75亿吨,同比减少1.90%,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21%,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辽宁省粗钢产量为0.74亿吨,同比减少1.44%;山西省粗钢产量0.63亿吨,同比减少2.04%。而从同比变动情况来看,湖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粗钢产量同比减少均超过100万吨,而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安徽省和广东省五省粗钢产量同比增加超过100万吨。 2024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我国粗钢产量1.67亿吨,同比增长 1.6%,生铁产量1.41亿吨,同比下降0.6%,钢材产量2.13亿吨,同比增长7.9%。 而从需求端来看,2023年,我国钢材消费整体呈现总量缩减、结构变动、外需强于内需的情况。从总量来看,2023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约9.4亿吨,同比略降。从结构来看,房地产行业对钢铁需求的拉动作用持续减弱,绿色低碳驱动的新能源用钢等钢铁新需求增长,汽车、造船、家电等传统用钢需求提质。目前,我国钢材下游消费结构中,建筑行业用钢占比约49%,排名第一;其次是机械行业,占比约17%;此外,汽车行业、能源行业、造船行业、家电行业用钢占比相对较高。对比来看,欧洲钢铁产品下游中建筑行业占比同样排名第一,接近30%,但比重显著小于中国,此外欧洲板材类需求最大的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占比同样接近30%;美国钢铁需求结构中,建筑用钢占比约44%,汽车和机械设备占比分别约为28%和9%。 2023年以来,伴随着国内钢铁需求总量下行,我国钢材消费结构同步发生较大转变。从下游应用场景来看,2023年1~11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5,525亿元,同比增长28.3%,全国造船完工量3,8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3%,全国汽车产量2,711.1万辆,同比增长10%,电力、船舶、汽车等产业用钢需求增长,用钢行业及钢材消费结构变化下,传统建筑用钢筋、线材等比重下降,而板材、型钢和焊管比例逐渐上升;同时,为提升附加值和差异化优势,国内钢厂加大产品线组合,部分建材钢厂开始投产高附加值棒线材,部分钢厂增加新能源钢等冷轧系高端产品投放。上述转变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进程需要,也和美国、欧洲等区域钢铁业发展变化相似,同时与之相比,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转型未来仍有一段路要走,消费 结构的转变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钢材强度、韧性、耐高温低温、疲劳寿命等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转型还需提速。 从出口情况来看,受世界其他主要产钢国产量萎缩、我国钢材价格优势加大等因素影响,2023年我国钢材整体出口情况向好,抵消了一部分国内房地产投资下行带来的需求萎缩的负面影响。2023年中国钢铁出口量为0.91亿吨,同比增加35%,为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出口国前五大分别为越南、韩国、泰国、菲律宾和土耳其。 2024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同比增长2.4%,增速提高4.6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2%,比2023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呈现上升态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3%,增速较2023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4%,增速较2023年全年加快2.9个百分点。主要下游消费中,全国汽车产量达到383.5万辆,同比增长4.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18.9万辆,同比增长25.6%;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到9万台,同比增长19.5%。此外,出口表现仍较好,全国出口钢材1591.2万吨,同比增长32.6%。 为应对当前钢材需求疲软及阶段性供需矛盾扩大的情况,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亦开始发挥平衡调节作用,国内部分钢企陆续主动降负荷减产。2023年4月,西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协调限产的通知》称,西北联钢各股东钢企及区域内主要钢企减产比例不低于30%,预计日均减少铁水产量6万吨以上;同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一季度部分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时呼吁钢铁企业主动减产,采取措施保持稳定的现金流,共同维护钢铁市场平稳运行。2023年10月,云南省钢铁工业协会发布《关于云南钢企控亏减产措施的信息提示》称,由于生产不顺和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并出现严重亏损,云南7家钢企在9月的基础上预计减产建筑钢材30万吨左右。此外,东北、山东、湖北等区域钢企均通过加强检修方式自发限产、减产。 2024年3月,中钢协呼吁钢铁企业反对低价倾销、抵制恶性竞争,共同营造稳定的市场环境。2024年4月,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巩固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多部门联合开展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将坚持以节能降碳为重点,区分情况、有保有压、分类指导、扶优汰劣,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但需关注到,由于炼钢炉的启动成本费用较高,同时钢铁生产的重资产和高折旧使得行业利润需要产量规模支撑予以摊薄成本,即使企业盈利较差但在达到现金流成本前,钢厂仍可能维持高产量,使得行业产量调控存在困难。 整体来看,2024年政策面推动积极向好的因素持续叠加,而随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超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