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 N T HE ESG RATING S YSTEM O F LOCAL GO VERNMENTS IN CHINA (2023) 当前,全球范围内ESG责任投资发展迅速,ESG理念正在成为全球市场投资的主流原则。本项课题创新性地构建了以地方政府为主要评级对象的ESG评级指标体系,自2021年开始连续发布《中国地方政府ESG评级指标体系研究》系列报告,以地方政府作为ESG评级对象,旨在通过ESG评估过程更好地引领地方可持续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引导市场和投资主体共同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中国地方政府ESG评级指标体系研究报告(2023)》沿用2022年研究报告中构建的以地方政府为评级对象的ESG评级指标体系,对2016-2020年72个城市的ESG发展情况展开评价。同时,报告对核心经济指标与ESG表现的相关关系进行了专项研究。这项报告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地方在2016-2020年ESG总体发展情况及异质化特征进行总结提炼,对于引领地方可持续发展与促进可持续投资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本报告首先总结了近年来中国ESG发展的整体情况与相关政策,并阐述了中国地方政府ESG评级的重要意义及应用场景。随后,本报告沿用2022年研究报告中构建的以地方政府为评级对象的ESG评级指标体系,对中国72个城市和30个省份2016-2020年的ESG总体表现情况进行了定量评级,对其环境、社会、治理维度的表现水平进行深度分析(城市ESG评级结果由低至高分为B、BB、BBB、A、AA、AAA六个等级),并对核心经济指标与ESG表现的相关关系开展了专项研究。在定量研究与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为中国地方政府推进ESG发展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2016-2020年72个城市的评级结果显示,第一,ESG整体表现在波动中上升,平均水平偏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获评AA级及以上的城市数量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由3个增加到11个。72个城市的ESG综合表现的平均水平偏好(A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杭州、深圳、广州和成都长期处于ESG领先水平。第二,地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表现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位于东部地区的城市评级平均达到A级,处于领先位置。而位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内陆城市的ESG综合表现则相对落后,两个地区的平均水平均为BBB级。第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ESG表现更加优异。72个城市中人均GDP(2020年)排在前50%的城市的ESG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在A级及以上的级别中,人均GDP排在前50%的城市占比呈现明显优势,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优势呈现略微扩大趋势。本报告进一步对72个城市在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的评级情况分别进行了展示和分析。 同时,本年度报告在2021年、2022年报告基础上对中国各省ESG表现评级进行了年度更新。研究发现,2020年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五省(直辖市)的ESG发展最好;而新疆面临发展瓶颈,ESG评级始终未得到明显提升,仅处于BB级。从地区发展情况来看,东部地区ESG整体水平领先,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环境维度,各省(直辖市)实现飞跃性提升,AAA级省份(直辖市)数量显著增加。其中,湖北与重庆发展最好。同时,各地区发展情况较为均衡。社会维度,多数省份的评级结果与2019年保持一致,全国整体水平未有明显变化。其中,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天津在全国范围内保持处于领先水平,东部地区的整体发展也明显高于其它地区。治理维度,全国整体水平稳步上升,BBB级及以上省份(直辖市)数量增加。东部地区整体水平较高,但地区内省份(直辖市)存在一定差距。西部地区整体水平较低,地区内省份(直辖市)基本仅处于BB级与B级。 报告进一步对核心经济指标与ESG表现的相关关系进行深度分析。第一,核心经济指标与ESG综合表现间具有明显相关性。“人均GDP”与“ESG综合得分”间具有协同关系,“债务率”与“ESG综合得分”间具有制衡关系。第二,核心经济指标与ESG综合表现间的相关性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东部地区的核心经济指标与其ESG综合表现间的相关性最为明显。东部地区中,“人均GDP”与“ESG综合得分”间具有协同关系,“债务率”与“ESG综合得分”间具有制衡关系;而中部、西部地区中,只有中部地区的“人均GDP”与“ESG综合得分”间具有协同关系。第三,核心经济指标与ESG综合表现间的相关性未呈现明显时变特征,较为稳定。2016-2020年,“人均GDP”与“ESG综合得分”间一直保持着协同关系,“债务率”与“ESG综合得分”间一直保持着制衡关系。 最后,本项报告对当前中国ESG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总结。当前,中国ESG发展具备的主要优势包括政府关注、市场推动、国际标准要求、可持续发展需要;主要面临的风险挑战包括缺乏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标准、ESG报告“漂绿”现象日益显著等。基于本项报告的结果和当前中国ESG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建议进一步构建并完善中国ESG生态体系,并加速推动地方政府ESG评级进展。 目录 执行摘要目录图表目录前言一、中国地方政府ESG评级研究概述1.1 中国ESG发展概况1.1.1 中国ESG发展相关政策1.1.2 中国ESG建设参与主体1.2 中国地方可持续发展趋势和重要进展1.3 中国地方政府ESG评级的理论创新与研究意义1.3.1 ESG评级体系的理论创新1.3.2 中国地方政府ESG评级的研究意义1.4 中国ESG评级体系应用场景二、中国地市级、省级ESG评级体系构建2.1 地市级ESG评级体系构建2.1.1 地市级评级指标体系设计2.1.2 地市级ESG评级指标的数据收集与处理2.1.3 地市级ESG评分与评级2.2 省级ESG评级体系构建2.2.1 省级评级指标体系设计2.2.2 省级ESG评级指标的数据收集与处理2.2.3 省级ESG评分与评级三、中国城市ESG评级研究结果与分析3.1 中国城市ESG综合评级情况3.2 中国城市环境维度(E)评级情况3.3 中国城市社会维度(S)评级情况3.4 中国城市治理维度(G)评级情况四、中国各省ESG评级研究结果与分析4.1 中国各省ESG综合评级表现4.2 中国各省环境维度(E)评级表现4.3 中国各省社会维度(S)评级表现4.4 中国各省治理维度(G)评级表现五、核心经济指标与ESG表现的相关性分析六、政策与建议:中国ESG发展的机遇与挑战6.1 中国地方政府ESG评级总结与发现6.2 中国ESG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6.2.1 中国ESG发展面临的机遇6.2.2 中国ESG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6.3 推动中国地方ESG发展的政策建议6.3.1 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构建并完善中国ESG生态体系6.3.2 提升社会维度的绩效水平,降低治理维度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6.3.3 重视地方债务问题,完善债务预警与管理制度6.3.4 推动促进地方政府ESG评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鸣谢课题组成员机构简介12345557899910111111131315151616171720222427272830313233333434353535363636373737 图表目录 图片 图 1 中国ESG生态体系图 2 ESG评级体系的理论架构图 3 中国地方政府ESG评级的应用场景图 4 中国地方政府(地市级)ESG评级指标体系图 5 中国地方政府(省级)ESG评级指标体系图 6 2016-2020年各评级城市数量图 7 2016年ESG综合评级城市分布情况图 8 2020年ESG综合评级城市分布情况图 9 2016-2020年环境维度各评级城市数量图 10 2016年环境维度评级城市分布情况图 11 2020年环境维度评级城市分布情况图 12 2016-2020年社会维度各评级城市数量图 13 2016年社会维度评级城市分布情况图 14 2020年社会维度评级城市分布情况图 15 2016-2020年治理维度各评级城市数量图 16 2016年治理维度评级城市分布情况图 17 2020年治理维度评级城市分布情况图 18 2020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ESG综合评级结果图 19 2020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环境维度评级结果图 20 2020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社会维度评级结果图 21 2020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治理维度评级结果070910121518191921222223242425262628293031 表格 表 1 中国ESG发展大事记表 2 72个评价城市表 3 城市ESG各维度评估的分级标准表 4 城市ESG综合评估的分级标准表 5 省级ESG各维度评估的分级标准表 6 省级ESG综合评估的分级标准表 7 2016-2020年各城市评级结果表 8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ESG评级情况表 9 2016-2020年环境维度各城市评级结果表 10 2016-2020年社会维度各城市评级结果表 11 2016-2020年治理维度各城市评级结果表 12 2016-2020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ESG综合评级结果表 13 2020年各地区各等级省份数量表 14 2016-2020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环境维度评级结果表 15 2016-2020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社会维度评级结果表 16 2016-2020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治理维度评级结果表 17 核心经济指标与ESG综合表现间相关性的空间差异表 18 核心经济指标与ESG综合表现间相关性的时变特征061314141617182021232527282930313233 前言 《中国地方政府ESG评级指标体系研究报告》由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是国内研究机构首次运用ESG理念对中国地方政府进行评级指标体系研究。本研究以地方政府作为ESG评级对象,旨在通过ESG评估过程更好地促进地方可持续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引导市场和投资主体共同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中国地方政府ESG评级指标体系研究报告(2023)》沿用其2022年研究报告中构建的以地方政府为评级对象的ESG评级指标体系,对2016-2020年72个城市和30个省份的ESG发展情况展开评价。同时,报告对核心经济指标与ESG表现的相关关系进行了重点研究。 本报告首先总结了近年来中国ESG发展的整体情况与相关政策,介绍了中国地方政府ESG评级的重要意义及应用场景。报告主体部分沿用《中国地方政府ESG评级指标体系研究报告(2022)》中构建的以地方政府为评级对象的ESG评级指标体系,对中国72个城市和30个省份2016-2020年的ESG总体表现— —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表现进行定量评级,并分析其的演化特征和异质性特征。此外,本报告还对核心经济指标与ESG表现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为中国地方政府推进ESG发展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本报告倡导新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旨在通过创新性地构建地方ESG评级指标体系,为各级政府、市场机构与社会大众提供量化参考,帮助上级监管部门全面系统地评估地方政府现有发展模式,提升民众、媒体、企业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从而有效促进地方政府的可持续发展转型和治理水平提升,进一步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该项报告对于引领地方可持续发展与促进可持续投资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一、中国地方政府ESG评级研究概述 1.1 中国ESG发展概况 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是一种关于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通常用来评估企业行为并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表现。基于ESG评级,投资者可以通过观测企业ESG绩效,评估其投资行为和企业(投资对象)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在ESG理念提出前,已有“伦理投资”、“责任投资”、“绿色金融”等与之密切关联的概念提出。2006年,联合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