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河]:新质生产力之低空经济专题报告之二:低空之境,无限未来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新质生产力之低空经济专题报告之二:低空之境,无限未来

国防军工2024-04-18李良中国银河y***
新质生产力之低空经济专题报告之二:低空之境,无限未来

核心观点: 低空之境,无限未来 ——新质生产力之低空经济专题报告之二 分析师 何为“低空经济”,何为“低空”?低空经济是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主体产业,无人机是低空经济也是通用航空的主导产业。所谓“低空”,通常指真高1000米以下的空域,根 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迎来产业政策端共振,未来有望发展成国民经济增长新引擎。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低空经济有望乘风而起。顶层设计方面,低空经 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地方支持来看,已有27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呈现百舸争流新局面。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约5000亿元,预计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十年复合增速约为8.8%。 复制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低空产业新载体eVTOL将迎蓬勃发展。 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崭露头角,并实现在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指出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绿色航空制造体系,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我们认为,未来通用航空制造业有望复制新能源车领域的成功发展路径,实现在通航/低空产业的弯道超车。eVTOL作为新的载体,有望承载该使命,迎接城市空中新蓝海。根据赛迪顾问,2023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9.8亿元,随着多机型适航认证的加速推进,预计到2026年产业规模将达95.0亿元,3年复合增速113%。 数字低空将成为数字经济增长新引擎。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 据、5G、数字孪生等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低空将助力数字经济从平面空间向立体空间拓展,国民经济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智能融合低空系统可将低空空域转变为数字孪生空域,实现空域建模、时空计算、数据融合等功能,进而实现城市低空的“重新开发”,完成数字化产业增收,创造出新的GDP增长点。依托低空经济庞大的体量,叠加强有力的政策加持,数字低空有望成为数字经济增长新引擎。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低空+”有望催生万亿市场。无人航空 器为主要载体,“低空+UAM”市场空间广阔。根据MorganStanley预测,2025-2035年,UAM载货场景将率先迎来快速增长,载人场景将于2035年逐步进入爆发期,军事应用场景则贯穿始终。中性预测场景下, 2040年全球UAM市场规模将达1万亿美元,2050年达9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中国市场分别为2.5/2万亿美元。此外,“低空+物流”、“低空+应急”、“低空+旅游”等应用场景也处于爆发前夜。 投资建议:未来已来,抢滩低空经济万亿级蓝海市场。低空经济产业 链包括上游飞行基础设施及保障服务端,中游的航空器制造端以及下游的运营应用端。展望未来,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渐行渐近,基建先行,制造与运营齐头并进,建议“七维度”配置。整机端,关注中直股份、航天电子、万丰奥威等;动力系统端,关注卧龙电驱、宗申动力等;机身结构端,关注中航高科、广联航空、光威复材等;空域管理端,关注中科星图、莱斯信息等;适航认证端,关注广电计量;低空感知端,关注纳睿雷达、四川九洲、四创电子等;低空运营端,关注深城交、中信海直等。 首席军工分析师:李良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5090001 风险提示 1、相关监管法规发生变化的风险 2、意外事故造成低空发展停滞的风险 3、相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 低空经济专题报告 2024年4月18日 www.chinastock.com.cn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免责声明 目录 一、何为“低空经济”?何为“低空”?3 二、政策红利密集释放,空域管理是当前改革重点3 (一)政策端:中央/部委政策高屋建瓴,空域管理改革如何落地是下一步关键3 (二)政策端:地方政府百舸争流,低空经济发展及应用场景落地加速6 (三)监管端:多家公司进入TC审定,适航审批有望提速8 三、复制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低空产业新载体eVTOL有望迎蓬勃发展11 (一)美国通航产业发展成熟,我国差距巨大11 (二)eVTOL解决传统通航三大痛点,赋能城市空中交通(UAM)13 (三)eVTOL构型分三类,适用场景有所不同15 (四)eVTOL公司百花齐放,处于产业培育初期18 (五)新能源汽车和航空产业链赋能低空产业,适航级供应链亟需建设20 四、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低空+”有望催生万亿市场22 (一)无人航空器为主要载体,工业无人机和UAM市场空间广阔22 (二)“低空+物流”,支线末线物流迎蓬勃发展期23 (三)“低空+应急救援”需求迫切,有望先行先试25 (四)“低空+旅游”作为toC端落地较快的应用场景,处于爆发前夜28 (五)美军先行先试,eVTOL军事应用前景广阔30 五、数字低空有望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30 (一)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是低空数字化的关键一环31 (二)无人驾驶航空器及其管理服务体系将成为数字低空的主要载体34 (三)北斗提供万物空间和时间信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座35 (四)卫星互联网赋能,助力远期低空智能网联破局37 六、投资建议:未来已来,抢滩低空经济万亿级蓝海市场38 七、风险提示:39 一、何为“低空经济”?何为“低空”? 根据《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无人机、UAM的关系分析》国家发改委郭辰阳、敖万忠、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吕移宏,低空经济是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通用航空与无人机产业三者关系的本质与核心可概括为: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主体产业,无人机是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也是通用航空的主导产业。低空经济涉及军用、警用、民用,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贯通制造、飞行、保障、服务,具有“多领域、跨行业、全链条”的特点。 低空经济中所谓的“低空”,通常指真高1000米以下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迎来产业政策端共振,未来有望发展成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图1: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的关系 低空经济 警用无人机 低空空域管控与安全 反无人机等 通航有人机、 通航机场等 警用无人机、 海关无人机等 通航无人机 通用航空 暂无 暂无 运输航空和军用 大型无人机等 无人机 资料来源:《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无人机、UAM的关系分析》郭辰阳、敖万忠、吕移宏,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二、政策红利密集释放,空域管理是当前改革重点 (一)政策端:中央/部委政策高屋建瓴,空域管理改革如何落地是下一步关键1、国家级规划不断,指引发展路径 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这是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各类飞行器监管政策逐步完善。2023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按照分类管理思路,加强对无人驾驶航空器设计、生产、维修、组装等的适航管理和质量管控,建立产品识别码和所有者实名登记制度,明确资质要求;严格飞行活动管理,划设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制空域和适飞空域,将除管制空域以外的真高120米以下空域划为“适飞空域”,建立申请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置,健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此外,2024年1月,交通运输部公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确定了无人航空器分类、民航局管理范围、如何管理等监管内容。 eVTOL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提出2025试点、2035商用的时间规划。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到2025年使用可持续 航空燃料的国产民用飞机实现示范应用,电动通航飞机投入商业应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实现试点运行。到2035年,建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绿色航空制造体系,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2024年3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对eVTOL的电机、电池等产业链及支线末线物流、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作出进一步规划。 总体来看,2010-2019年是低空空域改革和基础设施初步进行建设的时期,2020-2023年是改革关键期,试点地区先行。2024年后或将是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期。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5000亿元,预计我国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 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2、空域改革进入第四轮,空域分类管理落地是关键 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推出,如何落地是关键。中国民航局于2023年12月21日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依据航空器飞行规则和性能要求、空域环境、空管服务内容等要素,将空域划分为A、B、C、D、E、G、W等7类,其中,A、B、C、D、E类为管制空域,G、W类为非管制空域。G类空域为B、C类空域以外真高300米以下空域,平均海平面高度低于6000米,航空器必须安装或携带可被监视的设备。W类空域为G类空域内真高120米以下的部分空域,允许微型、轻型、小型无人驾驶飞行器飞行,飞行过程中应当广播式自动发送识别信息。 图2:国家空域基础分类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国民航局,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当前空域改革为第四轮空域改革,重点是空域协同化、统一化管理。2000年,军航将全国航路航线移交民航指挥后,先后经历过三轮低空空域改革。第一轮空域改革为2010-2014年,重点为改革试点,首次实行空域分类化管理。航空管理系统率先在试点地区将低空空域由原来的全部为管制空域,改为管制、监视、报告三类空域,按照审批和报备两种方式实行分类管理,以提高低空空域的使用效率。第二轮改革为2015-2018年,重点为空域精细化管理。优化空域审批制度、动态灵活使用、建立低空空管服务保障示范、加强“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控等,着力解决空域管理粗放、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第三轮改革为2018-2023年,重点是突出空域协同化管理。 表1:空域管理改革及内容 空域管理改革 时间 内容 第一轮 2010-2014 改革试点,首次实行空域分类化管理。在试点地区将低空空域由原来的全部为管制空域,改为管制、监视、报告三类空域,按照审批和报备两种方式实行分类管理 第二轮 2015-2018 空域精细化管理。 优化空域审批制度、动态灵活使用、建立低空空管服务保障示范、加强“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控等,着力解决空域管理粗放、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第三轮 2018-2023 空域协同化管理将原低空空域由军民航分块管理转变为军地民三方协同管理,由军地民三方组成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中心;低空飞行由管制指挥模式转变为目视自主飞行模式,只需飞行计划报备即可飞行 第四轮 2024- 从试点地区到拓展到全国空域完善空域管理立法,制定全国统一技术标准;进一步拓展空域内航路资源,建立面向eVTOL和UAM的空域管理基础设施,推动低空智联网建设 资料来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进展及展望》孙卫国,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2018年至2023年2月,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先后批准四川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以及湖南、江西、安徽3省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拓展。从目前情况看,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试点范围仅局限于军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