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金证券]:企业出海系列(II):投资我国出海机遇的三条线索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企业出海系列(II):投资我国出海机遇的三条线索

2024-04-12张弛、吴慧敏国金证券�***
企业出海系列(II):投资我国出海机遇的三条线索

一、引言 基于报告《日本企业出海的历史经验与重要启示》的核心结论:(1)日本企业出海的路径选择为拥有庞大内需的欧美 市场和具备相对要素成本优势的市场;(2)拥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率先出海奠定基本格局,并逐步向微笑曲线两端迁移。因此借鉴日本经验,本文主要挖掘中国出口比较优势的相关产业,希望为企业出海投资机会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二、中国“新航海时代”或已然到来 在人口老龄化+有效需求不足+逆全球化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企业出海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企业出海的动机包括开拓 东道国的市场份额、规避贸易壁垒以及寻求低廉的要素成本等。(1)成本角度,无论是劳动力人口还是成本来看,东盟等新兴国家具备相对优势;(2)规避政策风险,对于当下的中国企业而言,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或更具复杂性,而具备全球竞争力+贸易摩擦程度较低或者主要需求地区为新兴国家出海进程或更为“顺利”。事实上,相比于当年的日本,我国出海拓展市场方向在于“均衡”;(3)出海是否有利于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份额、稳定甚至提升企业盈利水平?营收角度,具备“海外业务”特征的个股营收增速相比于纯粹依靠内需的个股组合营收增速明显更快;盈利角度,海外收入占比的提升对于该板块的景气度确实起到明显的提振作用,这将为日后企业出海提升盈利水平提供了可能性。 三、借鉴日本,掘金中国出口的优势产业 近些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上主要偏向于非制造业。但相比日本来看,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占比 (15%)仍明显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或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那么,与日本相比,从出口到出海,中国如何对标日本?出口比较视角下,当前的中国或可类比80年代的日本。彼时的日本出口货物总额占全球份额于1986年见顶后回落; 同时各类产品份额的见顶时间则呈现劳动密集型→重工业→技术密集型的先后顺序。而当下的中国出口货物总额2022年处于14-15%的水平,仍处于上行通道;结构上,劳动密集型和重工业自2013年后已经先后触及顶部区间,而具备出口比较优势的行业则仍处于上行趋势,与80年代的日本存在相似性,这也为日本企业出海经验为我国提供借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产业变迁:从劳动密集型走向高端制造。一是出口占比高但持续下滑的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集中于消费制造业;二是出口占比高且持续提升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主要集中于高端制造业。(2)全球竞争力:具备全球竞争力且当前仍然处于上行通道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化工(化学制品等)、机械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力设备(锂电池、光伏)、汽车(客车、商用车、电动车)、金属制品(钢铁制品、玻璃及其制品)。 四、如何筛选出海投资机会?关注三条线索 我们结合全球竞争力、产品需求地区以及财务指标对各板块进行筛选,进而提出出海相关投资机会的三条线索: 第一、筛选:海外业务占比高+海外营收连续增长+净利率提升的行业。参考日本经验,伴随出海版图的扩张或将享受更高的超额收益,主要包括:家电(白色家电、家电零部件)、汽车(汽车零部件、商用车)、机械设备(工程机械)、军工(航海装备)、轻工(家居用品)、服装家纺等,主要集中在部分消费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第二,筛选:全球竞争力+海外业务占比高+能够较为顺利实现出海的行业。考虑到当前我国多数行业仍然处于出海初期,海外市场规模的扩张并非立马能带来营收及净利率的双升,筛选出来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子(元件、消费电子)、化工(化学制品、农化制品、化学纤维、橡胶、塑料等)、机械设备(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汽车(乘用车)等。第三、具备全球竞争力 +未来有空间:主要以锂电、新能车、光伏为代表的行业。尽管其出海进程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本身具备全球竞争力+需求有空间;参考日本经验,未来仍有可能“走出去”并带动第二增长曲线。针对此种类型的企业,可自下而上筛选出向主要向新兴国家布局产能且具备全球化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误差;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升级。 内容目录 一、引言4 二、中国“新航海时代”已来4 2.1被“倒逼”的出海,或将是中国新时期的产物4 2.2企业出海动机及目标达成的可行性探讨6 三、借鉴日本,掘金中国出海的优势产业10 3.1中国制造业出海具备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出口比较优势的领域将加快实现出海10 3.2从出口到出海,中国如何对标日本?11 3.2.1“80年代”日本的出口结构变迁对我国出海产业方向有较高的参考性11 3.2.2产业变迁维度:从劳动密集型走向技术密集型13 3.2.3全球竞争力维度:哪些产业具备全球竞争力+或能够较快实现“顺利”出海?17 四、如何筛选出海投资机会?关注三条线索21 五、风险提示22 图表目录 图表1:过去20年我国外贸出口发展历程4 图表2:当前已经进入国际标准下的轻度老龄化单位%5 图表3:2010年后中国劳动人口占比持续下滑5 图表4:美国制造业规模虽然不断扩张但占GDP比重下行5 图表5:198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趋势下行5 图表6:开拓海外市场是企业(准备)开展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6 图表7:对实体清单企业而言,规避贸易壁垒是企业(准备)开展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6 图表8:东南亚国家劳动人口仍处于上升趋势7 图表9:东南亚国家具备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优势7 图表10:整体来看,在基础设施方面,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与中国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多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8 图表11: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指数对比8 图表12: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税率对比8 图表13:中国与东南亚五国工业基础设施代表性指标对比8 图表14:近些年来,欧美在我国出口结构中的比重有所回落,而东盟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则出现占比提升(单位:%) ................................................................................................9 图表15:2022年东盟+俄罗斯+沙特人口约8.6亿10 图表16:东盟国家未来人口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0 图表17:2013年后海外收入占比TOP30%与海外收入占比>0组合的ROE只差明显趋于收敛甚至转为正值10 图表18:随着海外收入占比的提升,收入来源包含外需的板块营收扩张速度快于纯粹依靠内需的板块10 图表19:202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1788.19亿美元11 图表20:从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更高11 图表21:日本出口总量占全球比重于80年代中期见顶12 图表22:各类型板块先后见顶,优势行业见顶最晚12 图表23: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见顶,正处于顶部区间12 图表24:SITC6-8类细分板块的出口份额来看,以机械设备、汽车为代表的产业出口份额仍然处于上升趋势13图表25:按SITC编码分类的出口占比情况(筛选占比>0.5%的类目)14 图表26:按HS编码分类的出口占比情况(筛选占比>0.5%的类目)15 图表27:主要出口商品来看,具有比较优势且占比提升的行业一览16 图表28:主要出口商品来看,出口占比下降的行业一览16 图表29: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来看,以运输设备、化学制品、机械产品等为代表的行业竞争力凸显18 图表30:全球出口市场份额来看,部分化工细分产品、机械、电力设备及运输设备处于提升趋势18 图表31:RCA指数来看,化工、纺织、家具以及机械、电力设备等行业的全球竞争力较强19 图表32:更进一步拆分,全球市场份额和RCA指数来看,“新三样”均具备较强全球竞争力19 图表33:部分出口优势产业的出口地区拆分与比较20 图表34:无论是2023H1还是近三年的对外投资数据来看,中东和东盟是主要的目的地20 图表35:海外收入占比高+海外营收扩张+净利率改善21 图表36:海外收入占比高+海外营收扩张但净利率未改善21 图表37:2023H1运输设备行业主要往东南亚和欧洲投资22 图表38:近三年运输设备行业主要投向东南亚、欧洲等22 图表39:从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来看,我国新能车主要出口国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2 一、引言 基于我们企业出海系列第一篇报告《日本企业出海的历史经验与重要启示》,尽管90年代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进入“失去的三十年”,内需沉沦,日经指数和东证指数至今仍未超过89年末泡沫的高点,但其实在这期间日本经济并不缺乏闪光点,日本企业出海业务版图的扩张为企业整体贡献了业绩增量,同时出海业务的盈利优势亦证明了日本企业出海的成功。根据我们对日本企业出海的研究可以得到相应的经验与启示:(1)出海目标市场选择方面,日本企业出海的路径选择为拥有庞大内需的欧美市场和具备相对要素成本优势的市场;(2)出海行业选择方面,拥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率先出海奠定基本格局,并逐步向微笑曲线两端迁移。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相比以往有了一定的变化,包括经济增速下台阶、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此,本文作为企业出海系列报告的第二篇,主要借鉴日本企业出海的经验,通过对中国出口结构的拆解,挖掘具备比较优势的相关产业,希望为企业出海投资机会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二、中国“新航海时代”已来 2.1被“倒逼”的出海,或将是中国新时期的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外贸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来,国内经济充分享受了全球化的红利,出口高增对国内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伴随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企业出海形式逐步多元化,从最初的产品出海到国外投资建厂等,彰显出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进展以及企业出海的突破式发展。我们采用WTO公布的商品进出口数据,回顾过去20年中国商品出口的变化,这可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企业出海的发展历程。具体来看,(1)2000-2010年,中国商品出口总额由2492.03亿美元上升至1.58万亿,年均复合增速18.3%,占据全球商品进口份额的比例由3.7%上升至10.2%。倘若除去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出口大幅下滑之外,这个阶段国内商品出口增速中枢维持在25%-27%左右。(2)2011-2019年,中国商品出口总额由1.58万亿增长至 2.5万亿,年均复合增速5.2%。尽管出口规模仍在不断扩张,但在后金融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我国商品出口增速中枢持续下移,尤其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之后,2019年中国商品出口增速仅为0.5%。(3)2020-2022年,中国商品出口总额由2.5万亿增长至3.6万亿,年均复合增速13%,得益于经济复苏及全球供应链割裂背景下我国工业体系的完善。期间,尽管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产品出口仍为我国企业出海的主要模式。 图表1:过去20年我国外贸出口发展历程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当下中国企业出海模式如何选择——产品出口or对外投资?基于我们对日本企业出海的研究,其出海的变迁主要由“贸易立国”转向“对外投资”。彼时日本外部面临来自于美国贸易摩擦的加剧,内部面临经济陷入长期低增长、低通胀以及人口老龄化时代背景下的内需低迷,企业需要寻求出海机遇以获得第二增长曲线。参考日本经验,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出海在保持本身既有出口份额的同时,亦可扩大对外投资规模,通过在海外投资建厂、生产的模式建立“本土化”供应链,抓住海外市场发展的机遇。主要基于: (1)在人口红利退潮背景下,企业或主动寻求出海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在国内人口跨过 刘易斯拐点、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的背景下,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国内人口优势有所缩小,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力、产业链成本优势减弱。尤其是对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来说,其所面临的成本优势丧失问题或更为严重,这就迫使企业可能主动寻求出海,优化生产资源配置。事实上,2022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约13.72%,达到国际通用标准产下的轻度老龄化 (7%-14%);同时,我国15-64岁人口占比自2010年之后便拐头回落,人口增长率中枢亦持续下移,2014年以后持续为负增长。 (2)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期,打开出海市场将利于稳定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