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 粤港澳大湾区系列研究(一):经济与产业篇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也是大湾区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年。2024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在此背景下,研究院将围绕大湾区经济发展和重点产业开展系列研究。本篇作为系列报告的首篇,从区域经济数据着手,通过跨区域比较分析,总结梳理大湾区的区域特色及发展趋势。 ■发展基石:开放活力与制造基础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鲜明底色。大湾区经济总量大,2023年“9+2”城市GDP突破1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11.1%。高密度集聚式发展特征显著,地均GDP、人口密度分别是长三角的2.9、3.1倍。经济外向度全国领跑,贡献了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5,外贸依存度约75%,在区域重大战略板块中居首位。工业实力雄厚,制造业领先优势突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远高于其他重点板块。行业门类齐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汽车等十余个规上工业大类营业收入排名全国第一。 ■承压前行:近年来传统比较优势有所弱化,大湾区发展面临多重考验。一是经济增速放缓,规模优势减弱。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全国占比都呈现收缩态势。二是开放型经济竞争压力加剧。受国际需求走弱、全球供应链重构、结构化转型偏慢等因素影响,大湾区近期出口下行压力较大。三是产业转型步入关键期,制造业比重下滑明显。一方面,传统产业受土地与成本制约明显,另一方面,高端制造业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四是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珠江口两岸呈现“东强西弱”,城市梯队建设不及长三角地区。 ■转型加速: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在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三大领域融合聚变,塑造湾区发展新动能。一是科创与产业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科技创新实力提升显著,围绕产业升级方向,补齐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短板。二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规模快速增加,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探索成效显现。三是粤港澳三地融合,全方位开放格局加速形成。三地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对接,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互联互通取得实质性进展。 ■策略建议:(本部分有删减,招商银行各行部如需报告原文,请以文末方式联系研究院) 储楚招商银行研究院区域研究员 :0755-83195867 :chuc@cmbchina.com 实习生徐畅对本文亦有贡献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目录 一、发展基石:开放活力与制造基础是大湾区鲜明底色1 (一)经济规模总量大,发展密度高1 (二)对外开放活力强,经济外向度全国领跑2 (三)制造业实力雄厚,11个行业大类全国第一3 二、承压前行: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区域发展面临考验5 (一)经济增速放缓,规模优势减弱5 (二)大湾区开放型经济竞争压力加剧6 (三)产业转型步入关键期,制造业占比大幅下降8 (四)发展不均衡,内部分化明显10 三、转型加速:融合聚变,塑造大湾区发展新动能11 (一)科创与产业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12 (二)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激发湾区产业活力13 (三)粤港澳三地融合,加速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15 四、策略建议17 图目录 图1:大湾区2013-2023年GDP规模及占比1 图2:全国重点区域2023年经济密度对比2 图3:2022年全国主要城市地均GDP前十名2 图4:2023年大湾区外贸规模与外贸依存度2 图5:2023年出口前十省市出口规模及增速对比2 图6:2022年广东省出口结构按贸易方式划分3 图7:2018-2022年广东省不同主体出口占比变化3 图8:2022年大湾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 图9:头部省份工业增加值对比(单位:亿元)4 图10:大湾区主要城市2022年产业结构对比5 图11:大湾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5 图12:2013-2023年GDP增速变化6 图13:2023年头部四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对比6 图14:大湾区“9+2”城市GDP全国占比变化6 图15:2023年重点区域GDP全国占比及变化6 图16:2022年广东省主要外贸伙伴出口占比7 图17:2013-2023年广东外贸全国比重变化7 图18:2013-2022年工业增加值占比变化对比8 图19:大湾区主要城市2023年工业用地成交楼面均价9 图20:大湾区“9+2”城市2023年GDP及人均GDP对比10 图21:2023年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不同GDP规模城市数量对比11 图22:2022年重点区域各省市R&D投入对比12 图23:2022年珠三角九城R&D投入对比12 图24: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分布情况(截止2024年1月不完全统计)13 图25: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及占比变化14 图26:主要省份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对比14 图27:工信部国家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前十省市14 图28: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14 表目录 表1:2021年广东省重点规上工业行业营收规模及全国排名4 表2:2023年广东省出口重点商品总值表7 表3:广东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代表性“卡脖子”环节9 表4:2018-2022年珠三角核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占比变化11 表5:粤港澳大湾区四大合作平台建设要点16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今 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在“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下,大湾区建设迈入纵深发展新阶段。2024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支 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本文从区域宏观经济数据着手,回顾近年来大湾区总体表现,并通过跨区域比较分析1,总结大湾区特色优势与面临的问题,立足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提出我行深化区域经营的策略建议。 一、发展基石:开放活力与制造基础是大湾区鲜明底色 (一)经济规模总量大,发展密度高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总量规模优势突出。2023年大湾区经济规模创新高,“9+2”城市GDP合计突破1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11.1%。其中,内地九市(即珠三角城市)是过去十年湾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GDP占比约八成,2023年GDP规模约11.0万亿元。近年来虽然香港、澳门经济增长波动明显,但珠三角地区整体保持向好发展态势。从各省横向对比来看,广东已经连续35年经济规模全国各省第一。 图1:大湾区2013-2023年GDP规模及占比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注:香港、澳门GDP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 高密度集聚式发展特征显著。在全国各大重点区域中,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在经济总量上不及长三角,但是在发展密度上表现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土地面积5.6万平方公里,在各大重点区域中面积最小,但是地均经济产出、 1报告中跨区域比较分析包括大湾区、京津冀和长三角等重大战略区域对标以及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头部省份对标,不同指标将考虑数据可比性来选定对标对象。此外,由于数据可获得性,大湾区的数据口径包括“9+2”城市、湾区内地9城(即珠三角地区)及广东全域等不同口径,在具体指标分析中将单独标注,未注明时默认为大湾区“9+2”城市。 人口密度均名列前茅。2023年大湾区“9+2”城的地均GDP(2.51亿元/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068万人/平方公里)分别是长三角的2.9、3.1倍。从城市层面来看,大湾区的高密度发展特征更为显著,2022年GDP前30强城市 (不含港澳)中,地均GDP前5城有4个在大湾区。 图2:全国重点区域2023年经济密度对比图3:2022年全国主要城市地均GDP前十名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资料来源:各地统计年鉴,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二)对外开放活力强,经济外向度全国领跑 大湾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外向型经济特点显著。大湾区内地九市2023年进出口总值达7.9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9%,贡献了广东全省外贸总量的95%以上。其中,深莞广佛合计占珠三角比重超过八成。2023年大湾区内地九市外贸依存度约7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9%),在重大战略板块中居首位,超出长三角约20个百分点。从省域数据来看,广东省 2023年进出口总值(8.3万亿元)已连续37年居全国首位,其中,出口增速 (2.5%)在外贸前十省市中仅次于安徽和浙江,外贸压舱石作用突出。 图4:2023年大湾区外贸规模与外贸依存度图5:2023年出口前十省市出口规模及增速对比 资料来源:各地统计局,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资料来源:各省统计局,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近年来大湾区外贸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一是一般贸易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相比加工贸易,一般贸易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具有更强的产业自主发展能力。2023年广东一般贸易进出口4.78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进出口总值的57.6%,较上年提升了2.9个百分点。二是民营企业活力更强。2023年广东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首次突破了13万家,同比增加9.4%。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八成,自2018年开始成为广东第一大外贸主体。2022年私营经济占出口总值的58.3%,较2018提升了11.9个百分点。三是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广东外贸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连续8年全国第一,近五年年均增速达70.8%。 图6:2022年广东省出口结构按贸易方式划分图7:2018-2022年广东省不同主体出口占比变化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招商银行研究院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招商银行研究院 (三)制造业实力雄厚,11个行业大类全国第一 大湾区是我国主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工业实力雄厚。2022年,广东省 工业增加值达到4.8万亿元,居全国第二,过去十年全国占比保持在12%左右。虽然工业增加值自2021年起被江苏赶超,但相比排在第三、四位的浙江和山东,依然保持显著优势。其中,珠三角九城工业实力尤其突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总量的八成以上。此外,2022年珠三角九城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0%,远高于其他重点区域,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依然保持核心地位。 图8:2022年大湾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图9:头部省份工业增加值对比(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CEIC,招商银行研究院资料来源:各省统计年鉴,CEIC,招商银行研究院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汽车等行业全国领先。大湾区制造业行业门类齐全,综合实力突出。从全国规上工业分行业营业收入来看,2021年,在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中,广东电子信息、电气机械、汽车等11个大类营业收入排名全 国第一,占比优势突出。此外,广东省化学原料、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石油、纺织服装等产业规模较大,全国排名依次为第4、第3、第2、第3、第2,处于全国第一梯队。从产品来看,广东的5G手机、空调、冰箱、电饭锅、微波炉等产量全球第一。 表1:2021年广东省重点规上工业行业营收规模及全国排名 类别 行业 营业收入(亿元) 全国占比 全国排名 省内十大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6395 31.6% 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9904 23.0% 1 汽车制造业 9646 11.0% 1 金属制品业 8599 17.3% 1 化学原料和化学品 7136 8.5% 4(仅次于苏鲁浙)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089 10.3% 1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6487 21.4% 1 通用设备制造业 5639 11.4% 3(仅次于江苏、浙江) 专用设备制造业 5050 13.5% 2(仅次于江苏)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4923 7.0% 5(仅次于赣鲁豫苏) 其他特色行业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4064 7.3% 3(仅次于山东、辽宁) 文教、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