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能源报告 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2024年3月 目录 第一部分综述1 第二部分重点议题3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3 二、保障能源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5 三、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9 四、推动技术创新,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13 五、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18 六加强对外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21 第三部分形势展望23 第一部分综述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在和煦的春风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23年—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所取得的成绩,综合分析研判了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明确了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 政策取向,对2024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为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等建言献策。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过去一年,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果断实行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全力推动经济恢复发展,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能源资源供应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擘画大计,凝聚伟力。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需要和可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均与能源行业密切相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政府工作报告》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对2024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能源发展融于多个方面。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深化电力、油气、铁路和综合运输体系等改革,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加强重点储备设施建设。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全国两会期间,能源议题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新型能源体系、新能源、氢能、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成为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 第二部分重点议题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2023年工作回顾”中提出,“制定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政策。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启动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积极推动全球公平公正碳减排 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 目前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三方面问题和挑战。 针对全球碳减排不公正现象突出的问题,建议积极推动全球公平公正碳减排,坚持倡导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推动发达国家正视历史排放责任,采取更大雄心和行动率先快速减排,并给予发展中国家转型更多技术经济支持;发展中国家则要立足国情尽己所能、积极行动,携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针对当前推动全球转型进程中仍存在壁垒和挑战的问题,建议强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转型合作,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等公平竞争和合作;推动全球非化石能源有序替代化石能源,确保全球安全降碳和长期可持续转型等。 针对我国在低碳转型政策和行动上的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建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对外沟通交流,支持智库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研究,支持和鼓励国际媒体、专家学者、年轻人实地见证中国转型成效,积极利用国际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等宣传中国实践、中国贡献,积极宣介我国应对气 候变化理念。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 ◆加强我国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序推进碳排放双控,当务之急是先摸清“碳家底”,必须要以准确的计量、健全的标准和可信的认证为基础。 为此,建议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研发高准确度烟气流量测量技术,扩大碳监测试点行业覆盖范围,增加参试企业,健全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全国碳排放在线监测管理平台,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重点行业碳排放数据实时监测、自动校验和智能预警。逐步将碳排放连续监测纳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核算体系,与核算法形成数据交叉验证,提高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数据质量和报送效率。 与此同时,碳排放标准体系建设也有待加快。建议由政府部门引导,行业协会组织,龙头企业牵头,汇聚产业链上下游力量,抓紧研制火电碳监测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行业协会牵头搭建碳足迹数据中心,共享上下游数据资源,逐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加快推进碳排放国际标准工作,鼓励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和产业优势,依托国际标准组织,积极主导制定碳排放国际标准,推进国内标准成果向国际标准转化。 此外,我国亟需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检测认证体系,推进碳足迹核算与认证国际衔接互认。建议定期发布国家、区域和省级电网排放因子,并形成动态更新机制。规范碳足迹核算认证机构市场准入管理,支持将碳足迹纳入绿色政府采购、企业绿色供应链建设和产品市场准入体系,鼓励采信国内第三方机构核算认证结果,培育我国碳核算认证服务龙头企业。同时,与主要贸易伙伴建立碳足迹核算认证机构资质互认机制,提高国内认证机构国际认可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 ◆加快建立健全绿电抵扣碳排放机制 绿电是指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电力,主要来源为太阳能、风力、地热等。目前,中国绿电交易已运行两年多,但在绿电降碳方面仍存在三大问题。 其一,绿电交易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提供了重要渠道,但当前机制 对企业使用绿电降碳的激励不足。尽管国家明确认可绿电的降碳效果,但仍未出台全国性政策统筹指导各地方、各部门认可企业在履约、考核时可以以绿电抵扣碳排放。由于缺少统一明确的绿电抵扣碳排放政策,导致企业在购买绿电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目前除了北京、天津、上海、湖北等地试点碳市场允许企业购买绿电用于碳排放核算抵扣外,全国及其他试点碳市场控排企业尚无法抵扣碳排放,不利于以市场机制促进社会绿色电力替代。 其二,目前电网排放因子计算方法和相关的绿电抵扣核算方法,不利于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在降碳方面的认可。包括欧盟、RE100在内的相关主体仅认可环境权益未被重复出售、转让和声明的绿电,但中国全国范围及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计算中,尚未扣除已交易绿电,导致该部分绿电的环境价值被重复计算,因此中国出口企业绿电抵扣碳排放可能无法获得国际认可。 其三,相关部门间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绿电抵扣碳排放政策从地方试点碳市场向全国碳市场推广过程中,需要解决电网排放因子同步调整,绿电、绿证交易与碳市场关联等诸多问题,对主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虽然目前相关部门建立了部门间协调机制,但由于涉及领域复杂程度高,关联性强,需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的力度。 为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是建议生态环境部加快制定绿电抵扣碳排放政策,从碳排放统计角度制定消费主体购买绿电抵扣碳排放制度,从全国及试点碳市场角度制定控排企业购买绿电折算碳排放履约制度。 其次是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尽快发布绿电交易所对应电量的电网排放因子,有效提升中国绿电的国际认可度。 最后,建议从更高层面进一步加强部委间统筹协调,针对此问题研究成立专题联合工作小组,引入该领域外部权威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加快解决政策出台涉及的相关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海炼化大榭石化副董事长王志良)二、保障能源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2023年工作回顾”中提出,“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经济金融重点领域风险稳步化解。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提出,“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加强重点储备设施建设”。 ◆科学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国家能源局始终把保障能源安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供应能力不断增强。近几年,我国能源供需保持总体平衡、价格总体稳定,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四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当前,能源安全保障也面临不少压力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加剧,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治理体系面临深度调整。从国内发展看,我国人均用能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生活用电量仅为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40%左右,随着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今后一个时期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近年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应对台风洪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能源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应急保障能力还有待加强;建设美丽中国对提升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立足国内资源禀赋,多措并举增加能源供给能力,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强化能源储备能力建设,提升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