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度报告 2024年3月 2023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农兴中、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温路平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王皓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年度报告涉及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理性投资。 公司在本年度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详细阐述了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实现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理性投资。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400,01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9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2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6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0第四节公司治理........................................................................46第五节环境和社会责任.................................................................65第六节重要事项........................................................................67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90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96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97第十节财务报告........................................................................98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公司在《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和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其他相关资料。 释义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四、注册变更情况 五、其他有关资料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否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是一家为轨道交通、市政、建筑等建设工程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工程咨询公司。 (一)所处行业情况 1.交通强国政策持续释放市场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在构建“交通强国”蓝图中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52号文”),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GDP、市区常住人口等方面提高地铁、轻轨的审批标准。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逐步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从重建设逐渐转变为建设、运营并重,规划建设规模增速放缓,重心逐步向“互联便捷、装备先进、低碳环保”过渡。在政策收紧的背景下,2018年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年均投资完成额仍保持在5,000亿元以上的规模。2023年3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交通强国的重要指导文件——《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的行动目标和行动任务。在“交通强国”等政策的指引下,预计我国轨道交通投资需求将长期持续释放。 2.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发展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到2025年,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建成。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优化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快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安排8,800亿元用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城际铁路运营里程将由2020年的1,455公里增加到2025年的2,500公里。随着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以及南京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武汉都市圈等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市域(郊)铁路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3.TOD模式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开发模式得到快速发展。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将“构建轨道交通引导的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发展开发模式,实行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作为重大行动之一。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现有的城市公共汽电车枢纽站、首末站、停保场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车辆基地等,利用场站内部分闲置设施开展社会化商业服务,以及鼓励有条件的存量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实施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2023年,广州、成都、重庆、上海等地相继发布土地和开发相关政策,鼓励对公共交通设施用地进行综合开发,地下空间实行分层利用。TOD开发模式拓展了新的发展路径,为轨道交通行业创新、多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4.“双碳”建设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2年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国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2023年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交通领域清洁低碳转型。轨道交通是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引导承载绿色低碳出行的骨干交通方式。绿色低碳发展是轨道交通行业面临的历史性任务,是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战略,更是城市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2023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以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为重点,布局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其中交通领域示范项目包括综合交通枢纽场站绿色化改造、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方向。国家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为轨道交通节能环保、降碳增效、减振降噪等业务创造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5.数字化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住建”是国家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建部印发的《“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推动勘察设计行业数字转型,推进BIM全过程应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快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化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创新开展工程建设工法研发、评审、推广。住建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也提出,加快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汇聚融合、业务协同的工作机制,打通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全生命周期审批监管数据链条。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数字技术与勘察设计行业广泛融合和深度渗透,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6.“一带一路”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一带一路”对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包括: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2,24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4%;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6,00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对外投资增长态势良好。宏观环境的改善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承接境外建设工程项目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二)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所处的工程咨询行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咨询行业具有较高的资质壁垒、技术及人才壁垒、项目经验壁垒等,进入本行业有较高门槛,呈现市场集中度高、但龙头企业之间竞争较为激烈的特点。 公司作为国内首家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咨询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拥有国家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城乡规划编制甲级、甲级测绘等行业最高资质以及工程咨询甲级资信评价等资质,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设计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在业务技术、科研创新、服务品牌和市场占有率方面位居国内前列,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公司承担项目(含已开通和在建)包含地铁、轻轨、城际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