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封装设备深度报告: AI等驱动先进封装加速发展,关注优质“卖铲人” 【华西机械团队】 刘泽晶:S1120520020002 2023年2月19日 核心观点 AI等驱动先进封装产业加速,HBM/CoWoS成为重要增长点。1)供给端:全球范围内,日月光、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OSAT、IDM、FAB厂商龙头均积极布局先进封装,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OSAT龙头同样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此外,华为积极布局先进封装领域,有望成为先进封装产业化重要推动者。2)需求端:AI、HPC需求放量背景下,英伟达、AMD相继推出GPU新品,HBM和CoWoS产能供给紧张,海力士、三星、台积电等扩产动力强劲,有望明显拉动2.5D/3D封装市场需求,Yole预计2027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72亿美元,2021-2027年CAGR约10%,具备持续扩张潜力。 先进封装技术路线快速升级,不断催生新的工艺需求。1)FC封装:核心工艺变革在于新增凸块制备,涉及光刻、涂胶显影、刻蚀等传统图形化工艺,同时对电镀铜需求度较高。2)WLP封装:为实现晶圆和凸块的电气连接,WLP封装主要新增再布线层(RDL),主要涉及光刻、涂胶显影、刻蚀、溅射沉积、电镀铜等传统制程类制备工艺。3)2.5D/3D封装:相较2D封装,硅通孔(TSV)为2.5D/3D封装核心增量技术工艺,涉及TSV刻蚀、气相薄膜沉积、电镀铜、CMP等工艺。为进一步提升器件集成度,2.5D/3D封装对于晶圆减薄技术要求明显提升,同时催生临时键合和解键合新需求,以及混合键合等高密度互联等工艺。 先进封装带动设备需求显著提升,国产设备加速实现进口替代。1)对于传统的后道设备,主要体现在技术迭代&升级,量价齐升趋势明显:(1)划片设备:光力科技并购ADT引领进口替代,激光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2)键合设备:先进封装由wire bond变为die bond,倒装键合、晶圆键合需求快速放量,拓荆科技、芯源微等企业积极布局晶圆键合领域;(3)固晶设备:对于贴片的精度、效率提出更高技术要求,华封科技、快克智能、新益昌等加大先进封装固晶机布局,国产替代进度有望加速;(4)塑封/切筋成型设备:压塑封装工艺占比有望快速提升,文一科技和耐科装备产业化突破有望快速落地;(5)减薄设备:3D封装需求放量&堆叠层数持续增加,减薄需求大幅提升,华海清科率先实现3D IC超精密减薄产业化突破;(6)电镀设备:凸块、RDL、TSV等工艺催生新的高技术指标电镀需求,盛美上海等为国内稀有的电镀设备供应商。2)先进封装新增凸块、RDL层、TSV等图形化工艺,泛前道工艺设备需求为新增量,从订单弹性和赛道国产化率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先进封装对于光刻、涂胶显影、量/检测等赛道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大。1)光刻设备:图形化核心工艺,激光直写光刻有望对掩膜光刻实现一定程度替代,上海微电子、芯碁微装等布局领先;2)涂胶显影设备:芯源微在后道已占据较高份额,下游扩产有望带动订单弹性;3)量/检测设备:2.5D/3D封装催生大量新增量/检测需求,中科飞测在后道先进封装领域布局领先。此外,先进封装对于薄膜沉积设备、去胶机、刻蚀机、清洗机等需求同样为新增量,看好前道相关企业在先进封装领域的降维优势。 投资建议:AI等驱动下先进封装行业加速发展,设备需求显著提升,叠加国产替代,看好相关投资机会:1)传统后道环节:键合设备受益标的拓荆科技、芯源微;减薄设备受益标的华海清科;电镀设备受益标的盛美上海;划片设备受益标的光力科技、德龙激光、大族激光等;固晶设备受益标的新益昌、快克智能等;塑封设备受益标的耐科装备、文一科技。2)泛前道工艺设备:受益标的芯源微(涂胶显影设备等)、中科飞测(量测设备)、芯碁微装(光刻机)等。风险提示:先进封装产业化不及预期、封测行业景气度下滑、设备新品产业化不及预期等。 目录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1.1中国大陆封测产业较为成熟,具备全球市场竞争力 相较晶圆制造、IC设计,中国大陆封测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具备较强全球竞争力。1)中观层面来看,2021年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达到4597亿美元,其中封测占比仅约为13%。对于中国大陆市场,封装测试发展较早,2004年在集成电路产业中的销售额占比高达52%,2021年下降至26%,仍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微观层面来看,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三家封测龙头长期位居全球封测企业市占率前十名,进一步验证中国大陆封测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1.2“后摩尔”时代背景下,先进封装具备较强应用必要性 纵观芯片封装发展历史,微型化、集成化为行业发展大趋势。封装技术的发展思路为追求芯片性能不断提高、系统微型化&集成化,大致可分为四段发展历史,2000年前依次经历了直插型封装、表面贴装、面积阵列封装三个阶段,“小型化、轻薄化、窄间距、高集成度”为主要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2000年以后封装行业开始从两维向三维发展,采用堆叠、异质整合等设计理念,逐步衍生出晶圆级封装(WLP)、2.5D/3D封装等工艺技术路线。 1.2“后摩尔”时代背景下,先进封装具备较强应用必要性 1.2“后摩尔”时代背景下,先进封装具备较强应用必要性 芯片性能需求持续提升背景下,先进封装有望加速渗透。核心驱动力包括: 1)从技术端来看:芯片性能提升主要依赖于增多晶体管数量(正比于芯片面积),但由于芯片尺寸受限于光罩极限,且良率随尺寸增大而降低,前道晶圆加工技术迭代趋于瓶颈,先进封装成为维持摩尔定律、超越光罩极限的有效方法。特别地,对于中国大陆市场,在美、日、荷相继加大设备制裁的背景下,先进制程晶圆制造产业化短期受阻,先进封装有望成为弯道超车的重要技术路线。 2)从成本端来看:随着工艺节点微缩,先进制程制造成本加速增加。Chiplet等先进封装工艺将大芯片拆解成多颗芯粒,以搭积木的形式将不同功能、不同合适工艺节点制造的芯粒封装在一起,可快速灵活开发,降低开发成本与周期。 1.2“后摩尔”时代背景下,先进封装具备较强应用必要性 从制造工艺端来看,为持续提升集成度,先进封装从最初的倒装封装(FC),逐步向晶圆级封装(WLP)、2.5D/3D封装等迭代。 1.2“后摩尔”时代背景下,先进封装具备较强应用必要性 在日趋完善丰富的先进封装工艺基础上,系统级封装(SIP)、Chiplet等设计理念快速落地,进一步带动先进封装产业发展。特别地,Chiplet(芯粒)利用先进封装方法将不同工艺/功能的芯片进行异质集成,具备工艺良率高、可拓展性强、成本低,突破制造工艺限制等优势。从设计制造角度来看,Chiplet核心思想为“先分后合”,其中架构设计为“分”的关键,先进封装为“合”的关键。从产业化进展来看,Intel、AMD、Marvell等半导体龙头积极布局Chiplet领域,2022年3月Intel牵头并联合9家公司指定通用芯粒互连技术(UCIe)标准,大幅改善Chiplet产业生态,有望反向带动先进封装工艺需求放量。 1.3海内外半导体大厂纷纷布局,先进封装产业化加速推进 全球范围内来看,OSAT、IDM、FAB厂均在积极布局先进封装领域。 1)OSAT厂商:日月光重点布局WLP和2.5D封装,安靠重点布局SWIFT(2D)和SLIM(3D)封装;2)IDM厂商:英特尔和三星在先进封装领域的资本开支位居全球前五,其中英特尔核心技术包括EMIB(2.5D)和Foveros(3D),三星不仅涉及I-Cube(2.5D)和3D SIP封装,还在面板级封装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3)FAB厂商:2022年台积电在先进封装领域资本开支达到40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核心技术包括InFO(2D)、CoWoS(2.5D)、SoIC(3D)等,成功构建“3D Fabric”平台。 1.3海内外半导体大厂纷纷布局,先进封装产业化加速推进 1.3海内外半导体大厂纷纷布局,先进封装产业化加速推进 对于中国大陆市场,OAST企业在先进封装领域已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1)长电科技:2021年在先进封装领域实现收入48.4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四,全面掌握2.5D/3D、WLP、FO、SiP、TSV等先进封装核心技术,并积极布局Chiplet、PLP面板级封装等领域;2)通富微电: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公司全面布局2.5D/3D、WLP、SiP、FO等先进封装领域,客户端和AMD紧密合作,是国内少数具备7nm、Chiplet先进封装技术规模化量产能力。3)华天科技:已掌握3D、FO、WLP等先进封装技术,并重点推进2.5D、UHDFO、FOPLP等领域;4)晶方科技: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公司是晶圆级TSV封装技术领先者,重点聚焦以CIS为代表的智能传感器市场。 图:中国大陆封测厂商同样积极布局先进封装领域 通富微电 长电科技 华天科技 晶方科技 掌握2.5D/3D集成技术、晶圆级与扇出封装技术、系统级封装(SiP)、倒装(FC)、硅通孔(TSV)、MEMS与传感器封装技术,并加大Chiplet、PLP面板级封装实用技术研发。 在Chiplet、WLP、SiP、FO、2.5D/3D堆叠等均有布局和储备,具备7nm、Chiplet先进封装技术规模量产能力。和AMD紧密合作,是其最大封装测试供应商(订单占比80%以上)。 掌握TSV、WLP、FO、SIP等先进封装技术,为晶圆级TSV封装技术领先者,是全球将WLCSP专注应用在以影像传感器为代表的传感器领域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已掌握3D、FO、WLP、SiP、FC、TSV等主要先进封装技术,推进2.5DInterposer(RDL+MicroBump)项目研发,积极布局UHDFO、FOPLP等先进封装技术。 1.3海内外半导体大厂纷纷布局,先进封装产业化加速推进 特别地,华为积极布局先进封装领域,有望成为先进封装产业化重要推动者。华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逐年提升,2022年华为研发费用高达1615亿元,研发费用率为25.1%,较2018年提升11pct。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信息,2022-2023年华为陆续公布15条芯片堆叠封装相关发明专利,显示了华为在先进封装领域的投入力度和创新能力。在不提升制程工艺前提下,芯片堆叠可以提升芯片产品性能,我们认为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先进制程卡脖子问题,并进一步带动先进封装需求放量。 此外,作为国产存储IDM龙头,长存、长鑫同样积极布局先进封装领域,有望成为后续行业发展重要推进者。 1.4先进封装市场持续扩张,HBM/CoWoS将成重要增长点 整体来看,全球范围先进封装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渗透率稳步提升。据Yoledevelopment数据,2021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约321亿美元,2027年有望达到572亿美元,期间CAGR约10%,核心增长驱动力在于先进封装渗透率快速提升,2021年约为45%,2027年有望达到52%。对于中国大陆市场,先进封装渗透率更低,2023年仅约39%,明显低于全球(47%)。往后来看,受益于AI、服务器、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需求放量,看好国内先进封装市场加速放量。 1.4先进封装市场持续扩张,HBM/CoWoS将成重要增长点 细分技术路线来看,倒装封装(FC)仍为先进封装市场主体,2.5D/3D封装、FO(扇出)封装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扩张。 1)从市场占比来看,根据yole数据,2022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中,FCCSP和FCBGA合计高达54%,FC仍为先进封装主要构成。此外,2022年2.5D/3D封装全球市场占比约为20%,同样是重要组成部分。2)从增速来看,根据yole数据,2.5D/3D、FCCSP、FO封装较为靠前,2021-2027年CAGR分别达到14%、13%和11%。受益于HBM、3D NAND需求放量&堆叠层数增多,全球3D封装市场规模有望加速放量,2026年有望达到102亿美元,2019-2026年CAGR高达29%。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