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老牌企业、业绩稳步增长。公司深耕光伏组件十数载,以组件业务为核心逐步延伸产业链至电站、电池、支架等环节,受光伏行业需求旺盛推动,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由2018年11.36/0.01亿元增至2022年63.87/1.18亿元,四年CAGR达41.25%/159.64%;2023年受组件价格快速下跌影响,根据公司业绩快报,2023年营收为41.20亿元,同降35.5%,同时电池片价格也下跌,利润空间有所增大,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48亿元,同增25.09%。 光伏平价已至,需求持续旺盛,预计2026年全球需求700GW、2023-2026年CAGR达21%。硅料价格下行叠加行业竞争加剧推动组件价格回落,2024年3月组件价格为0.9-1元/W,较2022年高点接近腰斩,组件价格快速下行推动光伏经济性愈发凸显,光储平价已至,有望进一步刺激需求增长,同时技术方面N型将成为市场主流,TOPCon、HJT、BC电池多点开花,中国光伏协会预计2024年N型占比将超60%,其中TOPCon为市场主流,我们预计2024年全球装机达525GW,2026年全球光伏装机达733GW,2023-2026年CAGR达21%,光伏装机需求持续旺盛。 光储一体化布局不断推进,延伸非光伏领域打造新增长极:1)光储一体化布局不断提升。上游延伸布局电池环节,其中一期5GW TOPCon电池产能预计2024Q4投产,投产后有望提升公司一体化率进而降本增利; 下游电站业务持续开发,我们预计2024年开发超过100MW,同比翻多倍增长,并将进一步增加制造端盈利;配套支架业务亦快速放量,2024年我们预计支架实现营收约2亿元,同比翻倍以上增长,同时后续电站业务有望带动配套储能业务发展实现盈利。2)非光伏新业务多点布局,打造公司新业绩增长点。公司积极横向拓展布局,2022-2024年先后公告布局风能、石墨电极、换电、氢能等新业务,实现风光储氢全面一体化布局形成完整产业链生态,有望打造公司新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48/2.10/3.38亿元,同比+25%/42%/61%,对应PE为14/10/6倍;考虑公司一体化率不断提升,多业务持续高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1.光伏领先企业,深耕组件十余载 1.1.深耕组件市场,研发经验丰富 深耕光伏组件行业,同时进行一体化布局。公司于2006年成立,致力于成为以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核心,并开展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等业务的新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于2011年正式投产第一条125MW组件产线,凭借产品严格的技术标准及过硬的质量水平于2013年成为工信部公布的首批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并和知名厂商达成合作。公司先后在越南,朔州等地建立生产基地,2020年成为Tier1一级组件制造商,2021下半年总产能达到8GW,2022年公司于北交所上市。 图1:海泰新能发展历程 公司股权集中,结构清晰稳定。截至2023年9月30日,王永与其妻子刘凤玲为共同实际控制人,分别持股38.45%和4.52%,直接持股合计约42.97%,公司股权较为集中。 图2:海泰新能股权结构(截至2023年9月30日) 公司架构稳定,管理层行业经验丰富。董事长王永先后在青岛邦德,唐山邦德任职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务,2015年至今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管理及行业经验丰富。公司副总兼首席技术官李纪伟曾任职于山东力诺和CNPV中国光伏集团,深耕光伏行业多年,技术造诣颇深,目前担任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 表1:2023年海泰新能管理层任职情况 1.2.产品布局全面丰富,同时参与电站建设 光伏组件为基,横纵向拓展布局,业务布局全面丰富。公司以光伏组件为核心,业务不断横纵向延伸拓展布局,目前公司业务涵盖光伏组件、光伏电池、光伏电站、光伏支架、储能集成、电池pack、氢能、风能、石墨电极、换电等十大业务,致力于系统化的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具价值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图3:光伏电池组件产品 1.3.产业链跌价影响营收略有下滑,成本降幅更大下盈利有所改善 营收受组件价格下跌影响有所下滑,成本端降幅更大下利润稳步增长。2018-2022年公司组件出货持续高增带动公司营收持续增长,2018/2022年营收分别为11.36/63.87亿元,2018-2022年CAGR达41.25%, 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41.2亿元,同降35.5%,主要系光伏组件价格快速下降所致;盈利方面,2018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仅为0.01亿元,2019年归母净利润达0.6亿元,同增6339.63%,主要系组件出货大幅提升叠加规模效应降低费用率,2020年受诉讼及老旧设备计提资产减值影响导致利润增速有所放缓,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18亿元,同降19.36%,主要系2022Q4开工率不足叠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所致,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1.48亿元,同增25.09%,主要系电池片价格同步下跌,成本端降幅更高,利润增速逐步恢复。 图4:公司营收持续增长 图5:归母净利润企稳回升 光伏组件为主,其他业务为辅。公司主要销售产品为光伏组件,2018-2022年组件销售占比均超过85%,光伏组件加工费,光伏支架等其他收入占比较低;毛利占比中,光伏组件占比均超过60%。 图6:光伏组件为主要营业收入 图7:组件占主要毛利 受原材料价格下降影响,2023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有所上升。2019-2022年主要原材料电池片成本持续上升叠加疫情影响,光伏组件毛利率持续下降,由2019年10.30%降至2022年4.50%,因组件在业务占比中持续提升,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降低至5.92%。 2023H1原材料电池片价格下降,6月降幅23.46%,推动组件业务毛利率修复至10.22%,拉动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提升至10.59%/3.01%。 图8: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有所回升 图9:光伏组件毛利率有所回升 费用控制能力较强,期间费用率逐步下降。2018-2022年,期间费用率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已从2018年11.71%降至2022年3.68%,主要系公司逐步加强管控下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逐步下行所致。2023Q1-Q3期间费用率有所上升增至6.67%,主要系组件价格下跌,营收有所下滑导致费用率有所提升。 图10:海泰新能期间费用率逐步下降 2.平价周期已至,全球光伏需求持续稳增长 2.1.碳中和作指引,多政策齐助力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国进行碳中和规划。碳中和指将温室气体排放减至与地球自然系统吸收相等的水平,实现净零排放;它是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提出的长远规划,旨在降低碳排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和自然灾害频发问题。其意义主要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降低极端天气威胁、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推动绿色经济产业发展等。《巴黎协定》签署后,世界各国纷纷确立了碳减排、碳中和目标。其中,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表2:各国家和各地区碳中和目标 多国政府出台政策推动光伏装机。光伏产业作为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兴起的朝阳产业,是未来全球先进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在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产业支持政策,推动本国光伏装机成长,支持本国光伏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表3:海外国家及地区光伏政策 2.2.组件价格快速回落,平价周期已至 硅料价格持续下跌,带动成本下降。2020-2022年在双碳背景下,全球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硅料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不断抬高,2022年8月单晶致密料最高达305.1元/kg。2022年底随着新产能爬坡和新疆囤积硅料释放,硅价逐渐下行并有所企稳,2024年3月硅料价格约6万元/吨。受原材料价格下行以及产业竞争加剧影响,组件价格亦快速下行至0.9-1元/W,价格较2022年高点接近腰斩,组件价格快速回落下,经济性愈发凸显,光储平价已至,有望推动需求持续高增。 图11:硅料价格回落企稳 图12:组件价格持续下降 2.3.N型技术多点开花,TOPCon为2024年主流 电池技术不断升级,P型占比不断下滑,N型技术多点开花,TOPCon技术为2024年主流。光伏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是光伏发电系统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也是当前光伏产业技术变革的唯一核心环节,降本增效作为光伏发展主线,其过程伴随着光伏技术的升级和迭代。当前PERC电池已接近极限效率,N型技术不断突破发展,2024年以来N型占比不断提升,TOPCon、HJT、BC类电池等多种N型技术多点开花,考虑TOPCon经济性更强,2024年将成为市场主流,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4年N型占比将超60%,其中TOPCon将成为市场主流。 图13:不同电池技术市场占比 2.4.全球光伏装机需求有望持续稳增长,2026年装机有望突破700GW 全球光伏装机需求持续高增,预计2026年装机达700GW+。随着碳中和这一全球共同理念的形成以及海内外各国加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全球光伏装机处于高速增长态势,同时随着组件价格的快速下行刺激全球光伏装机需求高增,我们预计2024年中国/全球装机将分别达260/525GW,到2026年中国/全球光伏装机将达290/733GW,全球2023-2026年CAGR达21%。 图14:国内光伏装机预测(GW) 图15:全球光伏装机预测(GW) 3.加大光储一体化布局,新业务多样化发展贡献新增长点 3.1.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光储一体化布局不断提升 技术迭代下公司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工作,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费用。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费用3645.47万元,至2022年研发投入已达26393.49万元,2018-2022年CAGR达48.58%,2018-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均维持在3%以上。 图16: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单位:万元) TOPcon、HJT均有布局,上游拓展至电池环节完善公司一体化布局。为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业布局,顺应光伏行业发展趋势,公司于2022年公告投资3亿元HJT组件产能扩张;同时为增强公司在光伏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助力公司稳健,可持续发展,公司积极推动产业链业务向上游延伸,2023年10月发布公告投资50亿元进行“10GW-TOPcon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建设,其中一期建设5GW,预计2024年四季度投产,进而公司一体化布局加强公司盈利能力和整体规模效益。 表4:TOPcon、HJT产能扩张项目 持续加大下游电站开发,推动盈利进一步增厚。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参与开展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等业务,包括集中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公司有望通过电站资源开发带动组件出货增长同时提升制造端盈利,2024年预计电站开发超100MW,同比翻多倍增长。 支架与储能业务配套发展,贡献业绩新增量。公司亦逐步推动光伏支架业务发展,业务有望快速起量,我们预计2024年有望实现营收约2亿元;储能业务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已推出相关产品,后续有望通过光伏电站项目配套储能实现储能业务盈利。 3.2.新业务多点布局,打造公司新业绩增长点 横向拓展业务布局,打造公司新增长点。公司除光储业务外,积极横向拓展布局,2022-2024年先后公告布局风能、石墨电极、换电、氢能等新业务。公司风光储氢等全面一体化布局形成完整产业链生态,有望打造公司新业绩增长点。 图17:公司逐步拓展业务布局 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4.1.公司盈利拆分 组件业务:公司组件业务预计持续增长,我们预测2024/2025年公司组件实现营收增长25%/20%;毛利率方面考虑2024年行业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