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子大宗气体龙头,前期订单投建带来业绩增长。2024年3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公告显示,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5亿元,同比增长19.20%;实现归母净利润3.20亿元,同比增长35.7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39.09%。其中2023年Q4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环比增长4.4%;实现归母净利润0.9亿元,环比增长35.6%。 截止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达到72.53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到57.30亿元。 开发更多一手氦源,打造内资氦气供应链龙头。公司不断开发新的长协气源,致力自主开拓更多国际供应渠道,获得更多一手氦气气源,目前已与美国、俄罗斯等气源地厂商直接签订长期采购协议,预计2025年公司自主开拓的气源地采购占比将达到64%。此外,公司通过大批量采购液氦冷箱、研发4K温区超低温的储运、液氦冷箱的冷却、氦气循环回收提纯等液氦供应链核心技术等方式,不断巩固其在氦气领域的优势。预计至2025年,公司将具备800-900万方/年氦气运力,成为国内氦气进口量第一大企业。 聚焦泛半导体客户,发力电子特气产品。电子大宗气体和电子特气的客群重合度高,公司通过优势业务电子大宗气体在客户端打下品牌基础,为后续电子特气产品导入提供产品背书,从而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了公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目前公司已局部三氟化氮、六氟丁二烯、电子级溴化氢、烷类混配气、高纯氢气等产品,将与公司电子大宗业务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风险提示:氦气价格持续下滑的风险;订单投建延期的风险;下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公司新增订单受限的风险。 投资建议: 考虑到2023年下游资本开支力度较弱,公司新增订单受到一定影响,对应新增订单投产期2025年业绩增速将放缓,我们谨慎下调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至4.92亿元(前值为5.40亿元,同比减少8.89%),维持2024年4.10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水平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0/4.92/6.12亿元,摊薄EPS分别为0.31/0.37/0.4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27/22x。维持“增持”评级。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国内电子大宗气体龙头,前期订单投建带来业绩增长。2024年3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公告显示,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5亿元,同比增长19.20%;实现归母净利润3.20亿元,同比增长35.7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39.09%。其中2023年Q4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环比增长4.4%;实现归母净利润0.9亿元,环比增长35.6%。截止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达到72.53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到57.30亿元。 2023年,公司前期获取订单中合肥综保区、华星光电t9、合肥长鑫二期、北京长鑫集电、上海鼎泰匠芯等多个重点项目电子大宗气站持续建设并陆续实现商业化,带动公司业绩增长。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业绩稳定增长的关键来自于面板厂、晶圆厂的新增产能投放带动的电子大宗气体配套需求。2023年,根据Canalys数据显示,全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总出货量为11.4亿部,同比下降4%,而自2023年Q4起则同比实现8%的增长,终端消费电子显示出一定的复苏迹象;显示面板方面,根据IDC预计,2024年中国PC显示器市场将稳步恢复,预计同比增长3.4%,电竞酒店数量增长也将带动电竞显示器增长4.5%,预计2024年晶圆厂与面板厂投资强度将优于2023年,进而带动更多电子大宗气体配套需求。2023年,公司获取了西安欣芯、广州增芯、广州广芯、深圳赛意法、北京赛莱克斯等10项电子大宗气体项目,占国内电子大宗现场制气新增产能比例为24.6%,合计用气量达7.05万 Nm3/h 。随着2024年下游面板、半导体行业投资力度增强,将持续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图1:广钢气体营业收入及增速(单位:亿元、%) 图2:广钢气体归母净利润及增速(单位:亿元、%) 电子大宗收入占比不断提升,期间费用率下降。2023年随着前期公司电子大宗项目订单投建,电子大宗气体收入、毛利润占比进一步提升。由于2023年氦气价格回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在电子大宗气体板块的毛利率水平,公司电子大宗气体板块毛利率同比下滑5.43pct。未来公司将通过获取更多一手氦气资源、扩充液氦供应能力的方式,打造全国最大的氦气进口链,以量补价,实现氦气业务板块增长。期间费用方面,公司实现销售费用率下降0.72pct,管理费用率下降0.01pct,财务费用率下降0.80pct,仅研发费用率增长0.18pct,主要用于公司在气体制备、气体储运、数字化运行、全时在线气体供应、智能充装等领域的技术研发。 图3:广钢气体毛利率与净利率(单位:亿元、%) 图4:广钢气体期间费用率(单位:亿元、%) 图5:广钢气体收入占比结构(单位:万元) 图6:广钢气体毛利占比结构(单位:万元) 开发更多一手氦源,打造内资氦气供应链龙头。公司采用国际氦气供应链战略,自2020年进入全球氦气供应链体系以来,积极建设全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能力。在上游气源环节,公司不断开发新的长协气源,致力自主开拓更多国际供应渠道,获得更多一手氦气气源。公司目前已与美国、俄罗斯等气源地厂商直接签订长期采购协议,预计2025年公司自主开拓的气源地采购占比将达到64%,将超过自林德气体剥离的气源量。通过多样化的气源组合控制极端事件发生风险,从而保障公司氦气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表1:公司自主拓展氦气气源采购占比情况 与公司快速增长的一手氦源进口资源对应,公司通过大批量采购液氦冷箱、研发4K温区超低温的储运、液氦冷箱的冷却、氦气循环回收提纯等液氦供应链核心技术等方式,不断巩固其在氦气领域的优势。截止至2022年末,公司已自购投入运营25个液氦冷箱,预计到2023年末拥有40多个液氦冷箱,同比提升约1倍的运力;2025年末预计达到100个液氦冷箱,进一步实现运力翻倍。每个液氦冷箱周转频率约为3.5次/年,公司在2024预计会有约450万方/年的氦气运力水平,2025年将达到800-900万方/年的运力,配合公司快速拓展的一手氦源,届时公司将成为国内氦气进口量第一大企业。 图7:广钢气体液氦冷箱储备增长(单位:个) 图8:广钢气体未来两年氦气运力变化(单位:万方/年) 随着公司在广州、武汉氦气生产基地相继竣工投产,更多氦气资源的开拓,国内外优质氦气终端客户的开发进展,尽管氦气价格逐步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利润率水平,但公司通过搭建日趋完善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氦气的市场供应能力实现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公司氦气业务的领先地位。 图9:氦气价格走势(元/瓶,40L) 聚焦泛半导体客户,发力电子特气产品。电子大宗气体和电子特气的客群重合度高,公司通过优势业务电子大宗气体在客户端打下品牌基础,为后续电子特气产品导入提供产品背书,从而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了公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目前公司正在上海金山化工园区布局电子级高纯氯化氢的项目,在内蒙赤峰正准备筹建3000吨的三氟化氮的项目,在湖北潜江开展六氟丁二烯项目,涉及从合成到提纯全工艺覆盖,目前项目均处于建设阶段。此外,在合肥电子化学品专区,公司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展开合作,投资建设3.9亿元电子特气项目,预计2024年3月开工,2025年12月竣工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电子级溴化氢300吨、烷类混配气20000瓶、高纯氢气1438吨、高纯氦气35.71吨。电子特气的逐步投产将与公司电子大宗业务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表2:广钢气体电子特气产品布局情况 风险提示:氦气价格持续下滑的风险;订单投建延期的风险;下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公司新增订单受限的风险。 投资建议:考虑到2023年下游资本开支力度较弱,公司新增订单受到一定影响,对应新增订单投产期2025年业绩增速将放缓,我们谨慎下调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至4.92亿元(前值为5.40亿元,同比减少8.89%),维持2024年4.10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水平。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0/4.92/6.12亿元,摊薄EPS分别为0.31/0.37/0.4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27/22x。维持“增持”评级。 表3:可比公司估值表 财务预测与估值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利润表(百万元)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