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ESG因素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 ESG因素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 大公国际:ESG因素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 文/吴雅菲 摘要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关注不断加强,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ESG因素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道德责任,更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和风险管理。环境维度的污染排放、能源消耗等情况,社会维度的员工待遇、保密管理等情况,治理维度的内控体系、反腐败制度和控制权等,都可能对公司经营情况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经营风险。将ESG因素融入信用评级体系有助于更早识别出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前对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进行预警。 ESG代表了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良好治理方面的表现,具有前瞻性,反映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长期利益。 环境、社会和治理,简称ESG,代表了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良好治理方面的表现。环境因素包括能源使用、排放、水资源管理等;社会因素涵盖员工权益、社区关系、供应链责任等;治理因素涉及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独立性、透明度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企业的声誉、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ESG指标与传统信用评级判断指标不同的是,传统指标更关注企业在财务状况方面的表现,是基于财务报表等历史数据分析而得出,不能完全代表企业当下及未来的财务趋势。而ESG指标则更具有前瞻性,反映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长期利益。我国市场对企业ESG表现的关注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年来国家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倡议,加之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有关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相关的政策与ESG相关信息披露的规定,金融机构在投资决策中也逐渐重视起ESG因素的影响。 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应承担起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科学治理方面的责任。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政策,规范公司ESG方面的要求和信息披露工作。 我国ESG体系建立起步较晚,2006年深交所首次推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指引,明确了我国企业应披露环境、社会和治理等方面的非财务信息,2008年上交所也紧接着推出了相关信息披露指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理念,绿色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建设的主流思想;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方案》,要求建立上市子公司环保型信息强制披露机制,完善节能低碳,生态环保项目的担保机制,加大风险补偿力度;2016年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 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对于属于环保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的上市公司,研究制定并严格执行对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等具体信息披露要求;2017年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3号》,要求属于环保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的公司或其重要子公司在年报及半年报中披露有环境污染及排污方面的信息;其他公司遵循“不披露即解释”原则,2018年证监会修订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发布,将我国ESG体系的设立落到了实际执行层面;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2022年国资委制定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中提到将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在2023年实现ESG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二十大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更应承担起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科学治理方面的重任。随着国内监管机构陆续发布相关政策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ESG信息披露框架正在由资源披露向强制披露过渡。 ESG因素在企业的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从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方面影响着企业的长期价值。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在企业的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企业的长期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环境因素方面,公司的环境表现直接关系到其生态足迹、资源使用和污染排放情况。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污染和资源稀缺,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法律诉讼、环境损害赔偿以及监管风险,特别是在制造业、煤炭等高污染行业中尤为常见。因环境事故引发的负面舆论更有可能造成企业的声誉损失,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导致潜在经营风险。例如2018年4月,央视曝光山西三维集团违规倾倒工业废渣、排放工业废水,对周边地区造成巨大环境危害,导致*ST三维连续跌停,公司市值大幅缩水,经营风险增大。此外,从税收角度看,从事环保事业的企业享有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为企业创造额外收益,进而降低经营风险。 社会因素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员工待遇、社区关系、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不良的社会表现可能导致劳工纠纷、声誉损失,甚至引发社会舆论压力,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公司的业务稳定性和持续经营能力。例如2022年9月30日,海天味业被爆出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方面区别对待国内和海外商品,引发社会层面巨大舆论,10月10日A股开盘后股价随即下跌9.35%,市值大幅缩水,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增大经营风险。 治理因素方面,公司治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管理层的透明度、董事会的独立性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缺乏透明度和有效治理可能导致内部腐败、公司丑闻,甚至受到监管处罚,进而引发经营风险。例如:“12湘鄂债”的发行主体中科云网在违约前,曾出 现实控人大量减持公司股份、公司高管频繁变动、实控人长期滞留海外的负面舆情。公司于2014年10月12日受到证监会立案调查,且公司实控人自十一假期出国后长期滞 留海外不归,自此公司股价一路下跌,由10月13日开盘时的12.01跌至12月31日收盘时的6.09,公司治理维度发出的负面信号导致了公司市值缩水,加剧公司经营情况恶化,经营风险增加。 结合部分ESG指标难以量化的特点,将ESG因素以调整项的形式融入信用评级体系,针对环境、社会与治理维度中的具体表现,做出相应调整,有助于展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作为对传统信用评级的有益补充,对评级作业过程中预警机制的完善有一定借鉴意义。 考虑到中国发债企业繁多,且部分ESG指标数据难以量化,将ESG指标融入信用评级体系可采取加入调整项的方式进行调整,结合国内相关案例及国外经验,总结出下列建议可供参考。 1、环境维度(E) 环境维度主要有以下几个识别要点,一是环境管理,当公司业务存在环保和绿色效益,能够获得相关认证或较强的政策支持时,可酌情上调。二是资源消耗,包含水、能源、物料、土地等自然资源,可根据消耗量、消耗强度等进行相应调整;三是污染排放,包含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可根据排放量、排放强度等进行相应调整;四是环境负面事件,当发生环境污染负面事件,受到监管处罚或引发公众舆论时,可根据对公司经营产生影响的程度下调分数。此外还可考虑气候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影响。 2、社会维度(S) 社会维度主要有以下几项识别要点,一是员工权益,公司出现员工纠纷、安全事故、拖欠薪资或员工流失率较高等负面事项带来公司财务或声誉等损害,并对正常经营产生影响时,可根据对公司盈利和经营影响程度减分。二是产品与服务方面,公司在产品与服务管理方面发生若较多客户投诉或产品负面等事件对公司财务或声誉带来影响,可根据影响程度下调。三是社会响应方面,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层面战略或政策时,可根据响应程度酌情上调。此外还可考虑供应链管理、其他利益相关方等方面的影响。 3、治理维度(G) 治理维度可主要包含以下几项识别要点,一是公司治理,股权结构是否清晰、所有者和经营者间制衡和监督机制是否完善、公司治理框架是否完善、高层人员变动是否频繁、对子公司管理是否规范并对导致公司治理出现风险等事项均为潜在风险因素,当发生对应事件时,可作相应下调。二是商业道德方面,重要经营管理层、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自身风险如因犯罪被立案调查、处分、撤职等并导致公司治理出现风险时,可下调分数。此外还可考虑合规管理情况、信息披露情况等方面的影响。 将ESG因素以调整项的形式融入信用评级体系,针对环境、社会与治理维度中的具 体表现,酌情调整分数,有助于展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作为对传统信用评级的补充,更全面的分析企业经营过程中暴露出的风险,对评级作业过程中预警机制的完善有一定借鉴意义,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一定参考。目前对于ESG信息的获取尚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ESG信息披露制度,对于发债企业的ESG信息披露要求由自愿向强制转变,并对披露指标作出统一规定。同时,各评级机构也应结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积极完善对ESG指标的量化与分析方法,进一步提升评级体系对经营风险预警的有效性。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