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大公信用]:建筑行业2022年信用风险展望——需求边际改善 信用水平保持稳定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建筑行业2022年信用风险展望——需求边际改善 信用水平保持稳定

建筑行业2022年信用风险展望——需求边际改善 信用水平保持稳定

1 建筑行业2022年信用风险展望 需求边际改善 信用水平保持稳定 目录 行业政策 ......................... 2 行业概况 ......................... 3 行业需求 ......................... 5 企业经营情况 ..................... 7 债市情况 ......................... 9 信用质量 ........................ 11 受益于疫情爆发后“稳增长”政策效果体现,2021年前三季度建筑业主要指标保持良好增长,但下游基建投资增速仍处于低水平,同时房地产调控在前三季度持续收紧导致销售同比显著下滑;不同属性企业经营质量出现较大分化,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同比下滑;债券市场发行主体仍集中于高评级主体。展望2022年,建筑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或将改善;下游基建政策及资金约束预计会有放松,投资存在提升空间,房地产调控依然从严,但融资渠道有望得到修正,投资增速保持一定韧性,对建筑业形成一定支撑;行业整体偿付压力一般,信用水平保持稳定,但部分企业的信用风险偏高。  行业政策:2021年建筑业政策集中于资质改革、规范市场行为及推动建筑模式转型升级等方面,行业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新兴建筑形式快速发展。  行业概况:受益于疫情爆发后“稳增长”政策影响,2021年前三季度建筑业总产值及新签合同额均保持良好增长。展望2022年,在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背景下,我国宏观政策预计会结构性宽松,政策发力适度靠前,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或将改善。  行业需求:2021年前三季度基建投资处于低位,房地产调控延续往年基调,但调控节奏年内有所微调。展望2022年,在“稳增长”目标下,基建政策及资金约束预计会有放松,投资存在提升空间,房地产调控基调延续,但融资渠道有望得到修正,投资增速保持一定韧性,对建筑业形成一定支撑。  企业经营情况:2021年前三季度建筑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保持增长,但不同属性企业经营质量出现较大分化,国有企业保持增长,民营及其他属性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营业利润同比下滑。展望2022年,在信用环境整体偏紧背景下,国有企业竞争力仍相对较强,经营业绩保持增长,民营及其他属性企业经营压力仍较大。  债市情况:2021年建筑业发债规模同比基本持平,仍以高评级国有企业为主且发行期限趋于短期化;存续债券集中于未来三年内到期。考虑到债务主体多为国有企业且行业每年滚动新发债规模较大,预判2022年建筑业整体偿付压力一般,但民营企业面临的偿付压力可能较大。  信用质量:2021年建筑业整体信用水平保持稳定,但不同属性企业信用水平的分化加大,民营企业信用风险提升。展望2022年,预计建筑业整体信用水平仍将保持稳定,但运营效率较差企业、民营企业及与房企深度绑定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偏高。 分析师 刘银玲 010-67413322 工商部 建筑组组长 liuyinling@dagongcredit.com 孙博 010-67413387 工商部 分析师 sunbo@dagongcredit.com 何晓红 010-67413345 工商部 分析师 hexiaohong@dagongcredit.com 客户服务 电话:010-67413300 客服:4008-84-4008 Email:research@dagongcredit.com 2021年12月30日 信用风险展望 建筑行业 信用风险展望 | 建筑行业 2 行业政策 2021年以来,建筑行业政策文件主要集中于深化资质改革、规范市场行为及推动建筑模式转型升级等方面,行业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新兴建筑形式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 为优化建筑行业营商环境,促进行业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近年来建筑行业持续按照中央部署推进“放管服”改革,在资质改革、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规范招标及定价行为、规范结算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解决农民工拖欠工资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市场秩序得到显著改善。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产品形态逐步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2021年以来,建筑行业政策文件主要集中于深化资质改革、规范市场行为及推动建筑模式转型升级等方面,建筑行业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新兴建筑形式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 表1 2021年以来建筑行业主要政策文件及相关内容 月份 文件名称 相关内容 分类 6月 《关于做好建筑业“证照分离”改革衔接有关工作的通知》 在新资质标准正式实施之前,建筑业资质继续有效,在新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实施之日按规定实行换证;停止受理62项建筑资质的首次、延续、增项和重新核定申请。 资质改革 1月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 明确对于采购限额标准以上,但规模较小,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项目,要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对于规模较大的采购项目,预留该部分采购预算的30%以上向中小企业采购等。 市场公平 6月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 明确不得设置不合理或者歧视性的准入和退出条件;不得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招标投标活动等。 全年 多省发布关于建筑材料价格调整政策文件 2021年,部分建材价格持续上涨,多省发文要求不得采用无限风险、全部风险规定合同条款中的材料价格风险内容和范围。 价格及结算 12月 《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新增当人工、材料和机械价格变动超出合同约定风险范围时,合同价款的调整方法;推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算,没有约定结算周期的,可认为其约定期限均为28日等内容。 12月 国常会对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明确部署 要求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1月 《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 明确绿色建筑标识分为三个星级,并由不同层级的住建部对不同星级绿色建筑进行认定。 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 2月 《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要求国家高新区率先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碳达峰、园区绿色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目标,部分高新区率先实现碳中和。 3月 国家“十四五”规划 要求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建设低碳城市。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引导下,各省陆续出台关于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的配套政策。 9月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构件尺寸指南》等 对装配式建筑主要构件或部品部件的尺寸进行规范,为各地及企业编制预制构件产品标准提供技术支撑。 10月 《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提出要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现全过程绿色建造,推广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建造方式;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11月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提出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宜结合BIM、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建造方式宜选择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新型建造方式。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大公国际整理 信用风险展望 | 建筑行业 3 行业概况 受益于疫情爆发后“稳增长”政策的影响,2021年前三季度建筑行业总产值及新签合同额均保持良好增长,预计2022年建筑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或将改善。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与宏观经济变化及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建筑行业的周期性具有双向特点,一般呈现顺周期性,但也存在一定的逆周期性,主要是其上下游行业广泛,各行业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所致。从具体数据看,2018~201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分别为5.9%和5.4%,增速同比分别下滑1.3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同期,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为9.9%和5.7%,也处于下滑状态。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调节手段发力,主要下游行业中房地产投资保持增长,基建利好政策发力,使建筑行业总产值在整体经济下滑情况下实现逆势增长,行业逆周期特性显现。 图1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及建筑业总产值变动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同时,建筑行业运行过程中继续呈现政策敏感性、竞争激烈、高杠杆及低毛利率等显著特征。政策敏感性方面,房地产、基建及制造业是建筑行业下游需求的主要来源,其中房地产是典型的政策敏感性行业,基建在政策层面是国家逆周期调节的主要手段,下游行业的特征决定建筑行业具有显著的政策敏感性。行业竞争方面,我国建筑企业数量众多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9月末,全国共有建筑企业12.13万家,较2020年末增长约4%,其中国有企业约3,500家,约占建筑企业总数的3%,行业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状态;从子市场情况看,普通房建及装修装饰市场进入壁垒低,竞争异常激烈,铁路、公路、隧道、桥梁、电厂、港口及矿山等市场进入壁垒较高,存在一定垄断。从市场集中度看,建筑行业呈现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2018~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8大上市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额占建筑行业整体新签合同额024681012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值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值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同比 信用风险展望 | 建筑行业 4 的比重分别为30.1%、33.4%、35.4%和39.4%,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18年以来,我国加大金融风险控制力度,在信用政策收紧及企业运营风险加大背景下,业主对施工企业资金实力要求更高,同时施工资质、招投标、安全管理等日趋规范,EPC模式推广持续深入,在以上因素综合影响下,规模较小的企业在项目遴选、订单体量、承揽模式等方面受到的较多限制,拥有规模、融资及技术等方面优势的国有企业竞争力更为突出,导致建筑业订单向龙头企业集中。 高杠杆及低毛利率方面,从产业链看,建筑行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各种保证金要求、垫资施工、工程结算周期过长及拖欠款等问题在近年来虽有改善,但仍普遍存在,导致建筑企业资金压力较大,以上因素叠加建筑业自身轻资产特性,致使建筑企业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盈利方面,建筑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且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弱。与此同时,高杠杆产生的财务费用也对利润形成了侵蚀。根据Wind数据,2018~2020年,建筑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5.0%、74.6%和72.3%,在信用收紧大环境下,逐年有所下滑,平均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7%、3.6%和3.4%,持续处于低水平。 从行业运营层面看,2021年前三季度,建筑行业主要指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2021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渐缓解,逆周期调节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前三季度在低基数基础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达到7.3%,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但两年平均增速仍处于低水平为3.8%1。在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下,建筑业总产值实现良好增长,前三季度实现总产值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