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 钢铁行业 行业研究|钢铁行业 大公国际:钢铁行业三大趋势分析及其对信用评级业务的启示 文/刘佳聪 摘要 本文基于在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钢集团”)为期两个月的一线调研,通过深入了解钢铁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情况,认识到钢铁行业的供需矛盾长期存在,如何科学有效的化解过剩产能、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行业现阶段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议题。本文结合当前相关政策以及鞍钢集团等重点钢铁企业的实际,分析得出钢铁行业的三大趋势,一是兼并重组继续加速推进,二是绿色发展成为长期方向,三是智能制造引导行业变革,这三点环环相扣,为解决行业核心问题提供重要思路,评级机构未来也应当根据行业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以便对钢铁企业做出审慎合理评价。 正文 2023年11~12月,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组织第三期“墩�行动”,地点为鞍钢集团。通过为期两个月的一线调研,一方面,认识到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实体产业集团之间的区别联系以及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践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完成在鞍钢集团的炼钢总厂、露天铁矿、地下矿井、冷轧热轧厂、鲅鱼圈钢铁基地,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的钒制品分公司、矿业公司、轨梁厂、西昌基地等的学习后,深入了解了上下游产业链情况,充分认识到行业目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结合行业现状,分析得出钢铁行业三大趋势以及关于评级机构对钢铁企业开展信用评级业务的一些启发。 (一)行业现状 钢铁行业的供需矛盾长期存在,化解过剩产能、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行业现阶段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议题。 作为关乎工业稳定增长、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领域,钢铁行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约占我国GDP的5%。自2016年开始,我国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期间圆满完成压减粗钢产能、出清“地条钢”的任务,为促进钢铁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以来,继续巩固去产能成果,全方位构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钢铁行业的供需矛盾长期存在,如何科学有效的化解过剩产能,如何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行业现阶段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议题。 2022年以来,在下游需求复苏缓慢、原燃料价格高位波动、钢材价格持续低迷等因 素叠加下,钢铁产业出现大面积亏损。根据中信行业分类的53家钢铁上市公司公开数 据,2022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为27,335.33亿元、499.03亿元和428.7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99%、69.74%和68.88%;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为19,918.84亿元、347.87亿元和284.3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96%、32.68%和31.54%。目前,钢铁行业正处于下行周期,改善疲软态势走出寒冬是行业涅槃重生的必经之路。 (二)分析与思考 本文结合当前相关政策以及鞍钢集团等重点钢铁企业实际情况,分析得到钢铁行业的三大趋势,一是兼并重组继续加速推进,二是绿色发展成为长期方向,三是智能制造引导行业变革,这三点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均为行业进行深度调整的重要步骤,共同推动产能结构优化。 1、兼并重组继续加速推进 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较低,多项政策支持加快行业兼并重组进程,兼并重组在优化产能结构、提升对上游原材料的定价权、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9月,国务院提出到2025年, 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但2022年,国内前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为42.80%,虽然较2018年的35.25%有所改善,但是距离目标仍然有一定差距。同时,根据世界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世钢协”),日本、欧盟、美国前四大钢企的产量分别占其钢铁总产量的75%、73%、65%,对比来看,我国行业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近年来,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理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兼并重组分为三步走,其中第三步是2020~2025年,大规模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2022年1月,国家生态环境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双重推动和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进程加快。根据冶金工程规划研究院发布《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暨发展质量)评级研究成果》,2021~2023年,入围钢铁企业分别为122家、109家和107家,合计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90.2%、90.9%和93.0%,入围企业持续减少,合计产量占比持续提升,反映了行业内兼并重组进程正在提速。 兼并重组的案例中,国有企业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武”)和鞍钢集团为代表。2016年9月,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宝武,2020年,中国宝武粗钢产能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的钢铁公司;自2016年至今,已经先后重组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及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大型钢铁公司,被重组公司均为所在省最大的钢铁企业;2023 年12月,战略投资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宝武提升北部沿海区域产业引领能力的重要举措,更好的发挥了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2021年10月,鞍钢集团与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重组,重组后的鞍钢集团粗钢年产能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位,全国排名前十的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由此提高到40.39%,形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在鞍本重组中,中国国新向鞍钢集团注资75亿元,持有鞍钢集团17.83%股权,两家央企的深♘情谊始于本次股权合作,也成为鞍钢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的重要一步;2023年3月,鞍钢集团与朝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签署协议,收购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9%股权,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优化产能布局。民营企业中,2018年德龙钢铁有限公司重组国企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天津市新天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敬业集团有限公司收购英国钢铁公司;近几年,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在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等地实施重组,并于2018年收购马来西亚东钢集团有限公司。 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不简单是为提高行业集中度指标,更不是为了一味追求规模,而是一个行业结构重塑、形成健康格局的过程,应当尊重行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兼并重组的深远意义。一是有利于优化产能结构,通过集团统一管控,根据市场进行产能和产量控制,避免资源浪费,减少同质化竞争,同时当前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加速落后产能应去尽去,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二是有利于提升对上游原材料的定价权,目前我国80%铁矿石需要进口,国内钢铁企业小散乱的需求端难以形成集中采购合力,不利于提升议价能力,并容易出现“卡脖子”,目前海外高通胀,国内需求不足,行业成本压力无法有效转移至下游,这部分成本具有一定的压缩空间。三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内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领域的统筹规划和合作共享,提高运行效率,提升行业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 2、绿色发展成为长期方向 钢铁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化转型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以绿色低碳赋能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是行业的主要任务和挑战。 在国家“双碳”战略指引下,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化转型,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以长流程钢为主,能源以煤为主,碳排放强度高,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根据中钢协于2022年8月发布的《钢铁行 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我国钢铁产业“双碳”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30年至2040年实现深度脱碳;2040年至2050年冲刺极限降碳;2050年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2023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指出钢铁行业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改造,加快推进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助力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世钢协数据,2022年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4%,在世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中国钢铁碳排放占到60%以上。由此可见,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化转型, 也对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影响重大。 绿色低碳化转型案例中,以中国宝武为例,2021年11月,中国宝武发布碳中和冶金技术路线图,包含着两条主要工艺路径,一是以富氢碳循环高炉HyCROF为核心的高炉~转炉工艺路径,二是以氢基竖炉为核心的氢冶金工艺路径。在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方面,八一钢铁点火投运全球首个400立方米工业级别的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三个月的实验数据表明HyCROF固体燃料消耗降低达30%,碳减排超21%,代表着中国宝武实现了全球绿色低碳冶金技术新突破。在零碳工厂建设方面,2023年4月,湛江钢铁建设国内首套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投产后对比传统铁前全流程高炉炼铁工艺同等规模铁水产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以上。同时,在推进示范项目、持续推进极致能效、修订绿色指数以及提升全员降碳意识方面,中国宝武均做出了积极努力。鞍钢集团坚持打造绿色鞍钢,于2021年12月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图,提出了低碳发展愿景、“三个使命”和“五大路径”,2025年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降低30%,吨钢碳排放强度降低30%以上。近年来,在超低排放上,下属多家企业先后荣获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称号,16座矿山被授予国家绿色矿山称号,鲅鱼圈钢铁基地、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获评“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在生态修复上,发布《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矿山生态修复规划(2023~2025年)》,计划从今年开始到2025年对包括鞍山地区7座矿山进行系统性生态修复,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有115家钢铁企业在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公示。未来,以绿色低碳赋能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是行业的主要任务和挑战,仍需关注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双碳”背景下供需格局的现状,结合去产能、产品结构转型的现状,研究碳达峰后产能优化及部分系统退出问题。二是加强产业协同生态圈的构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化是覆盖全领域、贯穿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可以带动整个工业乃至全社会的低碳技术进步,但相关技术的经济成本以及成本的承受程度还需进一步考量,为兼顾生态环保和经济效益,需要携手上下游产业和全社会一同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协同。三是加快完善行业内绿色标准文件,在各项工作中守程序、有依据,适时修订排放标准以适应变化。 3、智能制造引导行业变革 钢铁行业具有较标准的流程性,智能制造引领钢铁行业变革是刚性趋势,但是我国钢铁行业的智能制造仍处于初期阶段。 钢铁行业具有较标准的流程性,智能制造引领钢铁行业变革是刚性趋势。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为钢铁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指明了方向,钢铁行业亟需通过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场景应用,提高行业的绿色环保水平、安全保障能力、生产制造效率。同时,钢铁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信息化基础较好、流程较为标准的特点,具备进行智能制造的先天优势。2023年9月,工信部印发《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提出钢 铁行业智能制造体系结构和框架、以及建设内容,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指导。 目前,智能制造应用于钢铁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根据中国金属学会编制的 《工业互联网与钢铁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1年)》,我国钢铁工业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及网络化协同六大应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