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中央及地方“专精特新”政策频出,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重点从培育认定、金融支持、人才保障等多维度持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2023年中央层面的“专精特新”政策在深度与广度上不断强化,通过加快企业培育、加强金融支持、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全方位助力我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2023年初公布的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在专业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提升,印证了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正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2023年各省市地方政府也加紧出台“专精特新”配套支持政策或举措,协同金融机构多措并举,以加大奖补和融资支持力度为重点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营造更有利的生态环境。 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之下,“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2023年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推进改革进程,全方位服务“专精特新”企业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道路上持续发力,“专精特新”挂牌和上市企业显著增加,融资能力持续提升,营收规模较快增长,研发创新优势尽显。在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及北交所“深改19条”出台的政策背景下,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接纳程度持续提升,企业融资环境持续改善。截至2024年1月,共计98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A股上市,较2023年初增加305家;96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较2023年初增加298家。IPO融资方面,2023年“专精特新”新上市企业共计203家,占全年IPO比例高达64.86%,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7家,已成为A股新上市企业的主力军,且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均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主要上市目的地。再融资方面,2023年“专精特新”上市企业通过定向增发合计募资1386.64亿元,有力支撑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其中主板市场是“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再融资的主要场所,贡献了六成以上的定增融资额。营收规模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可统计的19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共计营业收入5.11万亿元,同比增长3.16%,保持相对稳健增长,其中北交所“专精特新”企业营收增速较快,达到6.93%。研发创新方面,各板块“专精特新”企业的研发费用率均明显高于同板块其他企业,且平均发明授权数保持较高水平,其中科创板“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率高达12.02%,科创板“小巨人”的平均发明专利授权数超68项。 “专精特新”政策体系日臻完善,推动企业发展同时助力国家战略目标实现在财税扶持、融资支持、创新鼓励等多维度的政策支持下,“专精特新”企业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国家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方面,近年来“专精特新”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推动企业实现全方位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2月,我国已培育1.2万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10.3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年来专精特新“小巨人”愈发受到股权融资者的青睐,“小巨人”上市企业的数量占比迅速提升,企业债务融资规模稳步增长,债务融资成本显著下降,研发费用投入逐年递增,发明专利产出硕果累累,同时企业的平均营收规模、资产规模、员工规模等指标均实现较快增长,体现了当前我国“专精特新”政策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在助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领域贡献卓越。大量“专精特新”企业主导或参与了重型蒸汽轮机、光刻胶和微球等关键“卡脖子”技术的国产化突破进程,有力地支持了我国产业基础水平的提升。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依托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也成为我国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路径,并且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持续壮大也将为“专精特新”企业带来通往“大冠军”企业的发展机遇。在总结过往实践的基础上,未来我国可从加大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引导各类基金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做大做强北交所以服务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出海迈向全球化等方面考虑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体系,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并助力国家战略目标实现。 风险提示:相关政策调整、流动性大幅收紧等。 1、2023年“专精特新”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 2023年我国积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重点从培育认定、金融支持、人才保障等多维度持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与此同时,工信部启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工作,并依据《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调整了认定标准,对专业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的部分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各省市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协同金融机构重点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奖补和融资支持力度。 1.1、中央“专精特新”政策持续深化,“小巨人”认定标准进一步提升 2023年我国在“专精特新”政策的深度与广度上持续发力,通过加快企业培育、加强金融支持、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全方位助力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在企业培育方面,2023年年初工信部启动了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遴选工作,同时对已入选的第二批企业进行复核评估,体现了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群体规模扩容和质量提升的双重重视。在金融支持方面,工信部办公厅与中国证监会办公厅联手推出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精准对接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上的“专精特新”企业股权融资需求,以高频次、高效率的投融资路演活动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人才支持方面,由人社部和工信部联合开展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已落地实施,旨在鼓励创办创新型中小企业,保障专精特新企业用工需求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在技术创新方面,工信部启动了《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通过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制,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产出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的闭环激励环境,进一步提升了“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表1:2023年中央“专精特新”政策持续深化,涉及范围进一步拓展 《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精准化,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进一步提升。2022年6月,工信部印发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优质中小企业的构成、认定评价标准及管理机制。考虑到各地企业发展水平差异,各省市可结合本地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认定标准,而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围绕专、精、特、新以及产业链配套、主导产品共六个方面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认定标准。2023年2月,工信部根据《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启动了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认定标准较2021年具有以下几方面变化:一是在专业化方面,考核指标进一步收窄为对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的要求;二是在特色化方面,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需达到10%以上;三是在创新能力方面,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专利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且新增了两条创新直通条件,满足其一即可不受其他创新条件约束;四是在企业的基本条件中,要求企业需先取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方可申请专精特新“小巨人”。随着我国“专精特新”政策体系的完善以及企业梯度的逐渐形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的提升是长期趋势,这从侧面说明了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群体正在向好发展。 表2: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较2021年进一步提升 1.2、多地推出“专精特新”新举措,重点加大奖补和融资支持力度 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2023年各省市地方政府加紧出台了关于“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政策,协同金融机构以加大奖补和融资支持力度为重点,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营造更有利的政策环境。例如,2023年初重庆市发布了《重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金融服务核心要点出发,系统性地规划和完善了涵盖服务体系、服务链条和生态环境优化在内的13条具体措施,旨在提升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北京市在2023年6月针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出了《关于实施十大强企行动激发专精特新企业活力的若干措施》,以实实在在的资金扶持手段助力企业成长。在技术产品创新和首制首试首用方面,对单个企业最高可提供3000万元的支持。云南省则在2023年底出台财政金融协同措施,通过加大信贷投放、支持企业赴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等方式,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有力的融资保障和市场推广机遇,省级财政同时设立了分板块分阶段最高可给予1600万元的奖补机制。2023年各地政府协同金融机构推出了一系列精细化的支持政策,充分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合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的决心,也为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表3:2023年多地推出以奖补和融资支持为重点的“专精特新”支持政策 目前各地“专精特新”政策在强调奖补和融资支持的同时,均在因地制宜地积极拓展各类综合性服务。一方面,各地政府虽均以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奖补和融资支持为目的,但具体实施的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河南、湖北等通过开发“专精特新贷”等专项低息贷款以达到降低企业信贷难度和成本的目的,天津、吉林等则是通过贴息方式降低“专精特新”企业新增贷款的成本。浙江、辽宁等通过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研发费用直接按比例发放补贴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山西则是重点补贴以知识产权交易获得技术升级的“专精特新”企业来鼓励企业提升技术实力。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奖补和融资支持以外的其他服务类型。例如,在加强协同创新方面,浙江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参与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重庆市通过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加强公共服务方面,天津重点支持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政策、创新和技术、数字化赋能等服务的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发展,并对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补贴。云南则采取更直接的方式建立税务、金融、银保监、证监等部门直通“专精特新”企业机制,“一企一策”提供“点对点”精细服务。 表4:各地“专精特新”政策的差异化发展趋势明显,不断拓展各类综合服务 2、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发力服务“专精特新”战略 2.1、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多角度全方位服务“专精特新” 2023年,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道路上持续发力。“专精特新”挂牌企业的数量显著增加,融资能力持续提升,营收规模实现较快增长,创新能力优势明显提升。2023年2月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这是对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望使得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以及较大成长空间的“专精特新”企业更受投资者青睐。2023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即北交所“深改19条”),有望加快将北交所打造为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并持续改善“专精特新”企业的股权融资环境。此外,从整体看,支持与服务优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沪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不断的探索与改革中逐渐成型。 2.1.1、近年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服务“专精特新”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2019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方面取得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突破,例如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等。北交所由原新三板精选层重新更名设计组建,是专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的证券交易市场,其诞生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直接融资平台,也进一步推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更加紧密、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则更有效疏通企业上市融资渠道,强化市场导向作用,特别是对盈利要求的放宽使得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能够通过IPO获得足够资金支持研发,且融资成本得到进一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