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再细化,从需求和意愿维度把握机械板块投资机会。3月13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此次通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所制定的行动方案,即对设备更新行动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指导。本次行动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本次行动方案涉及多个机械细分行业,涉及面广泛,优选潜在受益行业。重点关注:1)工业母机:更新需求迫切且作为基础生产资料将同时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建议关注海天精工、纽威数控、华中数控、科德数控等。2)空港设备:疫情期间新增设备采购持续承压,而随着2023年起航司及机场盈利能力逐步回归,前期推迟的设备采购有望在今年逐步修复,建议关注威海广泰。3)流程工业:新型工业化、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发展方向等多次被提及,石化、冶金、有色等流程工业更新意愿更强,关注川仪股份、纽威股份、江苏神通等。 春节错配叉车高机销量同比下滑,看好国内外需求稳中向好。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公布2024年2月主要产品销售数据,叉车、高空作业平台等产品销量同比出现下滑。1)叉车:2024年1~2月,合计销售叉车17.9万台,同比增长10.6%,其中国内11.4万台,同比增长5.1%,出口6.5万台,同比增长21.7%。 叉车出口依旧保持较高的景气度,借助行业锂电化变革机遇,中国叉车制造的领先优势较为明显,预计未来行业锂电化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叉车出口延续高增长势头。2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49.1%,受全球宏观经济、贸易摩擦、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国内制造业仍然承压,预计随着节后复工复产,国内制造业同比有所改善,看好国内叉车需求保持稳定增长。1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7%,较上月回落0.8pct,总体仍处于景气区间。自2023年8月以来,物流业已连续6个月处于高景气区间,对物料搬运设备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尽管预计春节假期将导致2月景气度继续下滑,但节后有望快速恢复,预计仓储物流行业对叉车维持高需求。2)高空作业平台:2024年1~2月,合计销售高空作业平台27361台,同比下降6.5%,其中国内12005台,同比下降29.3%,出口15356台,同比增长25.1%。出口方面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尽管存在欧美反倾销调查导致需求前置的影响,但国内厂商近年来海外渠道和产能布局逐步进入兑现期,考虑到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在海外的份额仍然较小,产品性能和品牌力的提升都将助力中国厂商向海外尤其是欧美市场渗透,看好出口保持高增长。国内方面,受春节假期影响,下游设备出租率较低,设备采购需求大幅减少,预计将很快修复。当前国内高空作业平台人均保有量仍然很低,国内高机市场仍然处于成长期,预计设备需求将保持较高的复合增长率,看好高空作业平台国内外双轮驱动,相关制造商持续受益。 机械行业深度报告:“人形机器人的Optimus时刻”系列(六)—IMU(姿态感知):旧火新茶,其时已至。IMU是测量物体三轴角速率及加速度的装置,通常由两个及以上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组成。据Yole数据,全球IMU市场规模有望从2018年的13.79亿美元、12.04亿颗增长至2027年的27.92亿美元、22.82亿颗全球IMU市场的前五大厂商均为国际大厂,总计占据88%的市场份额。国内IMU市场中,相比外资厂商,本土厂商在本地化服务、供应链整合等方面积极进行差异化竞争,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智能汽车和人形机器人对IMU需求形成了促进作用:1)智能汽车:据测算,2023年我国自动驾驶领域车载IMU市场规模为31.51亿元,到2030年将提升至154.94亿元,期间CAGR为25.55%;2)人形机器人:IMU在人形机器人中主要应用在平衡维持、导航定位和动作执行三个方面,据测算,在特斯拉Optimus量产达到10/50/100万台时,对应的IMU市场规模分别为2.4/10/16亿元。建议重点关注华依科技、芯动联科等。 投资建议:2023年三季度以来我国制造业结构性复苏已现,工业品库存见底,有望推动进入补库周期,叠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高端装备行业或迎景气上行机会,建议关注工业自动化领域汇川技术、信捷电气、伟创电气、英威腾、禾川科技等;工业机器人领域埃斯顿、汇川技术、埃夫特等;激光设备领域杰普特、英诺激光等;消费设备领域永创智能、杰克股份、宏华数科等。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完备,国产品牌在全球仍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在全球经济较为低迷背景下我国工业品性价比优势更为明显,海外市场孕育更广阔增量空间,建议关注叉车领域安徽合力、杭叉集团;工程机械领域三一重工、恒立液压、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设备出海方向格力博、银都股份、杰克股份等。“变量”看新技术,建议关注人形机器人领域柯力传感、东华测试、鸣志电器、绿的谐波、奥普光电、禾川科技、华依科技等;刀具领域鼎泰高科、欧科亿、华锐精密等;工业气体领域杭氧股份。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景气度不及预期;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重点行业政策实施不及预期;公司推进相关事项存在不确定。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一、行情回顾 (一)板块行情回顾 本周上证综指涨幅为0.28%,深证成指涨幅为2.60%,沪深300涨幅为0.71%。其中,机械(中信)板块涨幅为1.40%。 机械各子板块中,其他运输设备涨幅最大,涨幅为2.02%;3C设备最小,涨幅为-9.96%。 图表1主要指数当周日涨跌幅 图表2机械行业细分板块当周累计涨跌幅 本周涨幅最大的是汽车,涨幅为6.54%;涨幅最小的是煤炭,涨幅为-7.34%;机械行业涨幅为1.40%。 图表3全行业当周涨跌幅 (二)个股行情回顾 个股方面,本周涨幅前五名依次为艾隆科技(30.2%)、三友科技(29.6%)、蓝海华腾(28.6%)、震裕科技(25.6%)、华宏科技(24.7%)。 图表4涨幅前五 本周涨幅后五名依次为上海沪工(-13.7%)、天宜上佳(-11.2%)、东方精工(-11.0%)、天永智能(-9.8%)、天沃科技(-9.5%)。 图表5涨幅后五 二、行业与公司投资观点 (一)行业及公司研究报告 1、机械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人形机器人的Optimus时刻”系列(六)—IMU(姿态感知):旧火新茶,其时已至 IMU(惯性测量单元):姿态测量和惯导的核心传感器。IMU是测量物体三轴角速率及加速度的装置,通常由两个及以上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组成。IMU作为惯性定位技术的核心设备,经过误差补偿和惯性导航解算,最终输出载体相对初始位置的坐标变化量、速度等导航信息。IMU按使用性能从低到高可分为消费级、工业级和军用级,不同级别的IMU在设计、制造和成本方面都有所差异,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性能和可靠性的需求。 IMU下游应用广泛,涵盖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到工业与通信、医疗健康等各个领域。 IMU成长空间广阔,国产替代蓄势待发。MEMS传感器细分种类繁多,IMU及核心零部件在所有细分产品中占比最高。据Yole数据,全球IMU市场规模有望从2018年的13.79亿美元、12.04亿颗增长至2027年的27.92亿美元、22.82亿颗;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是其下游主要的应用领域。受益于新能源车需求增量和替换量的双重利好,2027年我国IMU市场有望达到75.5亿元。博世、ADI等海外大厂在技术研发、制造工艺和市场拓展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和经验,形成了核心壁垒,2021年全球IMU市场的前五大厂商均为国际大厂,总计占据88%的市场份额。国内IMU市场中,相比外资厂商,本土厂商在本地化服务、供应链整合等方面积极进行差异化竞争,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汽车双轮驱动,IMU迎来发展新机遇。1)智能汽车:L2+车型选择“GNSS+IMU”组合导航方案正迅速普及。据百度Apollo,GNSS+IMU的卫惯组合可以实现85%左右的场景覆盖,增强导航系统在各类环境下的稳定性。伴随着我国自动驾驶L2+级别的渗透率到2030年有望达到65%的水平,经过我们的测算,2023年我国自动驾驶领域车载IMU市场规模为31.51亿元,到2030年将提升至154.94亿元,期间CAGR为25.55%。2)人形机器人:在特斯拉近期发布的视频中,Optimus可以做出高难度的瑜伽、舞蹈动作,展示出强大平衡控制和行走导航能力。IMU在人形机器人中主要应用在平衡维持、导航定位和动作执行三个方面,基于合理假设,经过我们的测算,在特斯拉Optimus量产达到10/50/100万台时,对应的IMU市场规模分别为2.4/10/16亿元。 国产厂商迎难而上,加速破局。1)华依科技:公司前瞻布局惯性导航业务,2020年与上汽集团签署技术合作开发备忘录,联合开发高级别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技术。公司积极进行IMU前期研发布局,继2022年获奇瑞汽车定点后,2023年公司分别获得智己汽车某项目惯性导航总成和某客户某车型惯性导航定点的开发通知书,惯导产品实现从“0”到“1”的突破。2)芯动联科:公司以陀螺仪为核心产品,向IMU积极延伸。公司的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具有小型化、高集成、低成本的优势,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3)明皜传感:公司形成了以MEMS加速度计为核心的产品组合,凭借小型化、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优势,公司已向荣耀、小米、联想、歌尔等行业知名终端客户批量供货。此外,公司车规级MEMS加速度计已向东软集团批量供货,并已导入比亚迪等汽车级客户。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21年度公司MEMS加速度计全球市占率2.11%,位列MEMS加速度计厂商的全球第七位,打破海外厂商垄断。 行业投资评级与投资建议。IMU应用空间广阔,核心技术壁垒高筑,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新兴产业驱动IMU市场高速增长。国内厂商有望通过多年产业、技术积累和高性价比,加速导入核心客户,实现国产替代。给予IMU行业“推荐”评级。重点关注华依科技、芯动联科。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进展不及预期;国内厂商产品开发进度、核心客户导入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成本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等。 2、金橙子(688291)深度研究报告:激光加工控制系统领先企业,软硬件多方位布局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激光加工控制系统厂商之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同时掌握激光振镜和激光伺服这两条主流控制系统技术路线的公司,2022年公司振镜控制系统产品总发货数约占市场总量三分之一,在国内细分应用领域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激光系统集成硬件、激光精密加工设备,下游涵盖3D打印、消费电子、新能源、半导体、汽车等领域。2018-2022年,公司营收从0.70亿元增长至1.98亿元,CAGR为29.84%;2018-2022年,归母净利润从0.17亿元增长至0.39亿元,GAGR为22.70%。 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是激光设备控制环节,主要分为激光振镜控制系统和激光伺服控制系统。激光振镜控制系统主要用于高精度、高速度、微加工等高精密微加工领域,而激光伺服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大功率、大幅面等宏加工领域。在激光振镜控制系统领域,公司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20年市占率达到32.29%。在中低功率激光伺服控制系统领域,柏楚电子和维宏股份占据国内主要份额,公司将持续布局伺服控制领域,中长期来看有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发力中高端激光振镜控制系统,国产替代打开成长空间。激光振镜控制系统主要适用于小幅面、精密加工领域,除激光焊接、清洗等需要大功率激光器外,主要适用的激光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