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分析报告
概述:
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分析报告指出,土地供应规模继续下滑,土拍规则适度放松,旨在减轻房企财务压力,提高利润空间,以提升拿地热情。然而,成交规模继续下滑,低溢价与高流拍现象并存,反映出市场热度分化明显。
土地供应与规则变化:
- 总体供应:22个城市中19个城市完成了首批集中土拍,土地供应总量继续减少,相比2021年任一批次,地块数量下降26%,总建面积下降34%。
- 规则调整:多数城市在保证金比例、付款周期等方面有所放松,以减轻房企资金压力,同时部分城市适度收紧,如北京强化现房销售预期,青岛对购地资金做出严格规定。
成交规模与价格:
- 成交规模:成交规模继续下滑,19个城市成交321宗涉宅地块,较去年第三批下降29%,较去年首批下降52%;成交建面3122万㎡,较去年第三批成交下降37%,较去年首批下降64%。
- 成交金额与地价:成交金额3938亿元,较去年第三批下降23%,较去年首批下降56%;成交楼面均价12613元/㎡,较去年第三批上涨23%,较去年首批上涨22%。
土拍结果:
- 溢价与流拍:平均溢价率为5.5%,较去年第三批次上升2.8个百分点;流拍率为18.3%,较去年第三批上升3.2个百分点。深圳、合肥的溢价率分别达到15.0%、11.2%,而天津的流拍撤牌率最高,达到82.8%。
拿地主体:
- 国企与地方政府平台:在拿地企业中,国企央企及地方政府平台为主要力量,占比达到72%。地方平台公司占比最高,为30%,央企占比27%,国企占比15%。
- 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拿地金额占比28%,主要由资金流较为充裕的本土民企构成,尤其是杭州、青岛等地。
市场展望:
- 随着政策放松和住宅市场信心的逐步回升,预计第二批集中土拍中房企的拿地能力和意愿将有所提升,市场表现有望回暖。
结论:
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显示,低溢价与高流拍并存,市场热度分化明显。国企央企及地方政府平台在拿地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而民营企业的拿地积极性受到资金压力的影响。市场展望中,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信心的恢复,第二批集中土拍的市场表现预计将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