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头豹研究院]:2023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概览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概览

医药生物2024-03-08头豹研究院机构上传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3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概览

摘要 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自身健康日益关注,特别是在老龄化中的老年群体,可穿戴医疗设备可提高医疗品质 可穿戴医疗设备——医疗大健康时代新趋势 可穿戴医疗设备是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以传感技术、数据采集与储存技术为基础,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的构建而发展出来的智能器件产品,它可对人体实时采集生理、生化、影像和综合数据,以便进行监测、诊断、干预和治疗,从而成为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重要器具。从该系列产品二十多年的迅猛发展可见一斑。 全球可穿戴设备起源于1970年代,随着计算与可穿戴技术的结合,智能可穿戴设备备受各国家学术界、科学技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于21世纪正式步入中国市场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医疗大健康”的新趋势下,可穿戴设备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相结合后,逐步运用至医疗领域。 该设备的主要核心元件是半导体器件,而主要供应商多为国外厂商,在此产业链中国产化的任务较重 虽然中国互联网企业参予该设备的运行占比不低,但核心元器件多依赖于进口,导致产品价格高、升级换代受到限制,影响了产品的推广普及。而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又促使整个产业链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因此,主导市场的是差异化技术壁垒和产品生命周期多样化渠道的开通。 2015年被《福布斯》、《赫芬顿邮报》与《今日美国》等多家媒体机构评为“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年”,这标志着从此可穿戴医疗设备里程碑式的变革。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加速推进了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规范化、系列化,降低医疗服务资源紧缺压力,创造可穿戴医疗设备潜在市场空间 区别于传统医疗设备,可穿戴医疗设备的长时间监护、远程患者监测、早期疾病筛查以及干预治疗患者依从性等特性是其核心价值所在。在消费级可穿戴医疗产品如智能手表、手环等日益饱和的情况下,医疗级可穿戴产品或将是未来市场发展的主力。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居民医疗健康意识的增强为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未来的增长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老龄化消费结构发展则为国内社区健康保健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契机。与此同时,伴随着“大健康时代”的新趋势,得益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除健康监测外,人们对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疾病干预治疗、康复护理等方向尤为关注。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在此背景下迅猛扩张,预计至2026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30亿元。 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作为新业态,发展时间尚且较短,无论是国家规范、行业标准以及对各企业管理的法律法规都在进一步的完善中。 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创新,可穿戴医疗设备向多功能、高效率、精准化、柔性及轻便化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龙头企业旨在垄断该系列产品 该产品将向医疗领域迅猛拓展,对接远程医疗,实现云端数据集成。在经营战略上将以提升服务变现能力来实现盈利模式的多元化和最大化。 对细分赛道的典型企业进行分析,综观其发展历程,是以创新驱动和强强联合为抓手,迎合时代潮流和深耕于产品市场,成为该产品的行业先驱者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生产企业都具有服务于老龄化社会和患者的理念,具有广阔的国际眼界和学习能力,自主研发适合于市场的产品,将一个个单台仪器凝炼成一个系统产品来服务大众,从而为大健康时代的发展助力。 然而,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未来发展也备受期待。 名词解释TERMS 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为半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专为院外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可以自行分析确定患者特定的心律,判定该病人是否需要电除颤,并且给予电击除颤。 ECG:Electrocardiogram,指心电图。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缩写,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通过利用基础设施提供速率高达100kbit/s分组数据业务的移动蜂窝接入技术。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仅在实际传送和接收时才使用无线资源。 HIS:是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的缩写,指医院信息系统,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对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IoT:物联网,是Internet of Things的缩写,是指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WCD:是Wear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的缩写,又称可穿戴式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体外装置,能自动监测并改善某些心脏性猝死。 老龄化社会:据2001年联合国编制的《世界人口老龄化报告(1950-205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的国家或地区。 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的国家或地区。 MEMS传感器: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即微机电系统,是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瞩目的重大科技领域之一。 嵌入式SIM:也称eSIM,全称为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卡。它是一个数据文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到移动终端。有了它,各种电子产品就能连接上网接拨电话、发短信等。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是Integrated Data Storage System的缩写,表示可打通企业原有的业务系统、控制系统和采集系统,进而实现数据的分类收集、清洗、存储和分析,并通过3D仿真、数据仪表盘、视频监控矩阵等多种展现手段,实现企业生产线、设备等结构、运行的可视化,为企业科学决策进行支持。 第一部分:行业综述 主要观点: 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可穿戴医疗设备在传感技术和数据采集与存储技术的支持下,对人体不间断地或定时地采集生理、生化、影像和综合数据,以便对人体健康进行监测、诊断、干预或治疗的可移动设备 可穿戴医疗设备是随着高新技术和无线电元器件的运用而发展起来的,亦是人民对健康的日益需求而孕育而生的现代新型医疗产品 截止到2020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国家对该产业的宏观指导和高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几个历史年份节点上有了爆发性的迅猛发展 近年来,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不断攀升,伴随着国家利好的政策指引以及5G和物联网等信息基础建设的发展,未来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预计2022年至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18.1% 定义、特点与分类 可穿戴医疗设备是在传感技术和数据采集与存储技术的支持下,对人体不间断地或定时地采集生理、生化、影像和综合数据,以便对人体健康进行监测、诊断、干预或治疗的可移动现代医疗设备 可穿戴医疗设备分类 可穿戴医疗设备定义与特点 消费级可穿戴设备通常使用于日常监测,如对人体体温、运动量、血氧含量监测并进行智能化处理。其中最典型的如智能手表。 1.可穿戴医疗设备为满足用户可穿戴的要求,应具有微型化和舒适性的特点,敏感元件使用微米级; 1.微型性 智能戒指智能手环 智能睡眠系统移动耳镜 商业消费级设备 2.可穿戴医疗设备功能集成化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2.集成性 可穿戴医疗设备特点 可穿戴医疗设备分类 3.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灵活性、可移动性是区别于传统医疗设备的本质特性,同时保证了其监测、数据分析和判定的连续性; 连续或按时采集用户血糖、心电、pH值等综合数据,如胎心监测仪、心电监测仪、无创血糖监测等; 3.可移动性 监测型可穿戴医疗设备 4.可穿戴医疗设备通过持续监测和数据分析、判定,对用户健康数据进行长期积累、分析和判定,形成周期性报告; 专业医疗级设备 4.可持续性 对人体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诊断、预防、康复治疗,如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穿戴式自动体外除颤仪等。 治疗型可穿戴医疗设备 5.可穿戴医疗设备通过对人体生理数据如心率、血糖等进行监测后,通过显示仪器反应直观数据,获得的垂直数据服务越全面,价值越大。 5.可交互性 技术分析 可穿戴医疗设备是随着高新技术和无线电元器件的运用而发展起来的,亦是随着人民在大健康时代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孕育而生的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系统构架技术层级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技术运用 主要为信息采集与初步处理等功能,通常由传感设备构成; 医疗设备基本模块 通过多种集成传感器进行人体数据采集。 监测数据经由无线通讯技术传输至智能终端与云端服务器,实现数据的显示、同步与分析。 将上传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分析,实现对人体状态的监测和管理,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提出针对性医疗建议。 感知层 结合新型柔性材料技术实现装置轻便化和微型化以及出行提醒与引导功能。 主要用于不同类别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网络接入,例如Zigbee、蓝牙、和有线网络; 可穿戴医疗设备层级 接入层 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等实现信息的长距离实时传输,主要有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信息安全服务等; 在智能化末端信息设备中,生物传感器作为核心技术,在可穿戴医疗设备中具有重要的感知作用,通过生物医学传感器收集人体生命特征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医疗设备可读取的电信号,经由无线传输到智能终端,开展具体解析、判定和优化处理; 网络层 以信息表达与处理为主,基于监测数据与信息共享所呈现出的服务价值,如健康问询、健康趋势报表等。 智能系统利用电信号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预警。中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总结,当进入全面的分析和处理时。若发现有异常现象则会立即报警或发送短信提醒医护人员注意。 业务层 在生理信号发生异常时,可利用无线装置发出警告,并在适当的时候发送至各个相关的医疗中心或主治医生的终端上。 发展历程 截止到2020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国家对该产业的宏观指导和高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几个历史年份节点上有了爆发性的迅猛发展 头豹洞察 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发展历程 探索萌芽期:外资相继进入,促进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技术领域全面发展;同时,“移动医疗”与“智能监测”在国家相关政策上出现的频率骤然增加,可穿戴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健康领域关注的热点; 探索萌芽阶段 (2000年-2012年) 快速爆发阶段 (2013年-2017年) 平稳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 2018年,产品同质化和产品滞销的现象使得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步入冷静期。 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发展史 部分尾部企业已被淘汰,产业进入调整阶段,加快市场洗牌。 快速爆发期:健康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呈现井喷态势。得益于传感器、半导体、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成熟,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管理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逐渐凸显,为产业的高速发展打下基础; 2000年,外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网络通信行业及生物传感器行业的发展起到技术支撑作用,推动了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研发进程。 2019年,5G商用开始广泛使用,促进了可穿戴医疗设备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融合,进行长时间的、可持续的、实时的监控和管理,行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会。 2013年,在4G通信技术不断成熟和资本市场不断进入的大背景下,以可穿戴设备为载体的移动医疗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 2011年,国家科技部发布《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中,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被列为关键按技术发展重点,为新型移动医疗设备与系统指引发展方向。 平稳发展期:5G技术由于其时延低、高带宽等等,信息实时传输问题逐渐得到解决,推动建立可穿戴医疗设备综合健康管理系统。此外,专业级别可穿戴医疗设备针对慢性疾病老年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精准干预的垂直化领域功能已得到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注。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全国多地医院慢性病门诊陆续取消,增加了医疗卫生系统的负担,专业医疗级可穿戴设备极大限度地解决了慢性病患者长期健康追踪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