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3月1日公司发布2024年2月产销快报,公司新能源汽车总产量32,273辆 ,同比增长257.64%。公司新能源汽车总销量30,257辆, 同比增长360.04%。其中赛力斯汽车总产量30,701辆,同比增长555.30%,总销量28,062辆,同比增长700.63%;其他车型总产量3,749辆,总销量4,954辆。 2月AITO问界产销同比持续大增,虽外部承压仍发挥稳定。2024年2月,公司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虽较上月有所下滑,环比下降17.9%,料主要是受到春节假期等季节性因素影响。但实际销售数据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相较去年同期整体同比大增360.04%,其中赛力斯汽车销量同比大增700.63%。 从近一年产销情况看,公司自去年9月问界新M7上市后,赛力斯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带动了公司整体新能源车产销量的上升,并且近一年内,公司赛力斯汽车产销量占公司全部新能源车产销量的比重展现出快速攀升的趋势,分别由2023年2月份的52%、53%上升至2024年2月份的95%、93%,,公司新能源车业务已基本倚重问界系列车型。 图表1:2023年2月-2024年2月公司月度产销情况(辆) 2月29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4年2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4.1%,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环比上升4.2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市场需求、平均日销量、经营状况指数均环比下降。2月份春节假期工作日较少,家庭拥有相对长的消费期,但由于楼市、股市低迷,居民对经济主要采取保守观望的态度,其次受长江流域雨雪冰冻天气影响,新能源车普遍的续航问题以及其他硬件短板重新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诸多因素共同抑制了当月对新能源车消费的需求。根据中汽数研数据统计,2月份赛力斯汽车销量环比下降17.9%,在存在外部压力的情况下,降幅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车企中为最少,公司销售韧性较强,侧面反映了市场对赛力斯汽车的认可。 AITO问界系列再夺新势力销冠,问界M9大定破5万热度不减。从具体数据来看,2月1日至2月25日,问界以1.7万的销量位居新势力销量榜首,销量超过第二名理想汽车800辆,领跑新势力品牌第一梯队。在中国市场所有新能源品牌中销量位居第四位,与特斯拉、五菱、理想同属第二梯队。在中国市场豪华品牌销量榜中位居第五,仅次于BBA三家传统豪华车企与特斯拉,2月19日至2月25日,问界销量则超过奔驰和奥迪,跃居豪华品牌销量第三位。在问界M5销量持续走弱和问界M9刚刚开启规模交付的窗口期,问界新M7依旧是公司销量顶梁柱,1月份问界新M7凭借优异的性能和公司适时的销售策略以29997辆的销量首夺新能源SUV销量冠军,特斯拉ModelY则屈居第二位。2月AITO全系交付21142辆,其中问界新M7交付18479辆,占总交付量的87.4%,截至2月末问界新M7累计交付超过10万辆,累计大定超15万辆,创造中国汽车品牌单车型销量新纪录。赛力斯汽车另一个当家产品问界M9热度不减,上市两小时大定一万,七天破三万,2月初大定突破四万辆,截至3月1日,问界M9上市62天累计大定已突破五万辆,并已在2月26日正式启动全国规模交付。随着问界M9交付进程的推进,预期公司销量将保持市场领先地位,销售额会有较可观的增长。 图表2:2022年2月-2024年2月赛力斯汽车月度销量(辆) 图表3:2022年7月-2024年1月问界M7系列月度销量(辆) 新能源车市场新一轮价格比拼或开始,问界系列交付细则公布稳市场预期。 2月19日,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上市,打出电比油低的口号,以7.98万元起的价格点燃了市场新一轮价格战,特斯拉、五菱、吉利汽车等厂商随后快速跟进下调车型价格。2月21日,AITO汽车官方发布《关于问界M5/新M7交付周期提速的公告》,问界M5和新M7交付周期缩短至2-6周。交付提速加大产能,缩短用户签单到收车的期限,减少等待交付期间用户因价格变化等原因的退订率,同时加快公司周转,有助于巩固成熟车型M5和新M7的市场地位,获取及时且稳定的现金流。2月26日,AITO汽车官方再发公告《关于问界M9开启规模交付的公告》,其中明确了交付日区间以及软件功能推送时间。交付日程的出炉有利于稳定用户的交付预期,消除不确定性,确保新车型M9销量的平稳增长。 投资建议: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等方面的突出表现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交通出行体验,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目前,公司各品牌主要车型有AITO问界M5、M7、M9和蓝电E5,这些车型涵盖纯电动与插混SUV市场上10万级、20-40万级、50-60万级的价格带。 公司与华为长期深度合作,在智能车机、智能座舱、智能电控、智能驾驶、智能底盘等方向不断发力,以最新科技加持企业产品。自问界M9开启盲订之后,AITO问界品牌力随之迈上了新的台阶:与华为合作进一步加深、智能驾驶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进一步优化、消费者进一步认可,多重因素合力助推公司向上发展。因此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1亿元、-9.0亿元、3.1亿元, 2025年PE为13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车型迭代升级较快、赛道竞争激烈、新能源车价格竞争压力升级、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