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养老金融评论2024年第2期(总第99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养老金融评论2024年第2期(总第99期)

2024-02-29董克用、张栋、孙博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路***
养老金融评论2024年第2期(总第99期)

内部资料 妥善保存 养老金融评论 2024年第2期(总第99期) 周诚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激发经济增长潜能 李文:以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助力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叶海生:发展养老金融的意义及建议 万群:英国联合缴费型职业养老金(CDC)创新经验分享 王海峰:把握发展机遇发挥专业作用共同书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养老金融50人论坛 www.caff50.net 养老金融50人论坛简介 养老金融50人论坛(CAFF50)由董克用教授联合华夏新供给 经济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共同发起,于2015年12月9日正式成立。论坛成员由政界、学界和业界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重要社会影响力的人士组成。论坛主要关注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内容,致力于成为养老金融领域的高端专业智库,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向媒体大众传播专业知识。随着对养老金融研究的深入,为了促进产业落地,贵州国康养老金融研究院于2021年1月 29日在北京宣布成立,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一流、综合、专业的养老金融智库。 论坛学术顾问: 潘功胜王忠民胡晓义宋晓梧 论坛秘书长:董克用 常务副秘书长:张栋施文凯 副秘书长: 孙博王赓宇 《养老金融评论》简介 《养老金融评论》是养老金融50人论坛月度官方刊物,秉承“专业性、前瞻性、国际性”的学术理念,以“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向媒体大众传播专业知识”为宗旨,重点反映论坛成员的学术成果与观点;跟踪国际理论前沿与实践动态;探讨中国养老金融改革与发展,促进养老金融领域交流与融合。我们诚挚欢迎业界、学界的专家踊跃撰稿,为我国养老金融发展贡献智慧。 《养老金融评论》编委会 主编: 董克用姚余栋 执行主编: 张栋孙博 编辑组成员: 施文凯于东浩陈瑶刘佳星 来稿、订阅及索要过刊等事宜,请发邮件至编辑部工作邮箱 caff50review@caff50.net进行联系。 目录 【本期重点关注】 周诚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激发经济增长潜能4 李文:以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助力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13 叶海生:发展养老金融的意义及建议19 万群:英国联合缴费型职业养老金(CDC)创新经验分享24 王海峰:把握发展机遇发挥专业作用共同书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31 【养老金融观点集萃】 黄涛:坚持普惠利民助力共同富裕37 陈林:强优势、补短板、固根基打造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42 闫化海:2023年度养老金融产品数据统计52 【CAFF50大事记】 2024年1月CAFF50动态58 导读:2023年12月28日,2023年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果发布 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养老金融50人论坛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会议主题为“努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养老金融的现状、挑战与发展机遇,为养老金融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3)》、《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3)》在本次会议上发布。 本期《养老金融评论》继续聚焦本次峰会,重点关注如下内容: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海生,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万群,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峰等领导和专家的演讲实录,以飨读者。 周诚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激发经济增长潜 能 周诚君: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尊敬的晓义部长、良飞书记、克用老师,各位嘉宾: 下午好!今天主要与大家交流探讨三个问题:一是中国经济增长潜能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二是如何激发经济增长潜能,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三是关于养老金融发展相关的制度设计。 一、中国经济增长潜能与人口老龄化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一些周期性的困难,但也有一些问题不是周期性的,而是长期趋势性的,人口老龄化就是一个突出的长期性 本文系作者在2023年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果发布会上的发言。 问题。从日本的经验来看,1995年开始出现劳动力人口的下降,2009年出现总人口下降。日本“失去的10年”、甚至“20年”、“30年”,人口结构的趋势性变化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历了相当长的经济快速增长期,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最大的进出口国家、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释因素是人口红利。总体看,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各领域的生产率得到了持续提升,工业部门尤其显著,为持续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可以说,各部门生产率包括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解释了相当部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但现在形势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一个最突出的方面是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和结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应地必然导致过去主要来源于人口红利的增长源泉不断衰减,甚至最终丧失。2012年,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达峰(10.06亿),此后劳动力人口开始逐年下降。到2022年,我国人口总量出现了首次负增长。既有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都表明,人口总量和结构的趋势性变化,对经济增长、尤其是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持续和强有力的。尤其是在总量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同时出现负增长情形下,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表现在结构上会明显加快,拉低整个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面对党和国家制定的下一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何激发新的增长动能,推动潜在增长率保持在合理较高水平,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二、激发经济增长潜能的若干方面 人口加速老龄化,不仅导致靠人口红利推动的增长潜能衰减和丧 失,还必然导致一系列的养老问题。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估算,我国基本养老金当期结余到2028年将首次出现负数,此后收支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差不多一半的省份将面临“收不抵支”的窘境,到2035年,养老金累计结余将完全耗尽。所以,我们面临的任务不仅是要寻找新的领域保持和维系经济增长潜能,同时还要切实解决好庞大的老龄人口的养老保障问题,这固然需要很好的、适应性的养老金融制度安排和产品、服务设计来保障,但根本上需要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来保证。 所以首要的问题是,如何继续将经济潜增长率保持在合意水平,并促进实际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看齐?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过去最高曾达到14%,近两年大致在5%左右的水平。对此,不少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潜在增长率不断下降并将长期维持在4%-5%甚至更低的水平,国际经验似乎也是如此。但我不这样看,跟成熟市场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维持在较高水平。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城市化率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截止2022年底,我国城市化率仅为65.22%。从国际范围来看,成熟市场经济体平均水平在81%、82%左右,韩国城市化率将近85%,日本城市化率声称已经超过了94%。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追求人民共同富裕,我国城市化率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理所当然的。即使是以80%的稳态城市化率为目标下限,从当前65%提高到80%也还有15个百分点的缺口,一个百分点就意 味着1400万人口要从农村进入城市,就意味着大量的住房、交通和其他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 不仅如此,我们所说的65.22%是常住人口城市化率的概念,如果进一步考察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则只有46.7%。也就是说,还有18.5 个百分点的人口、差不多2.6亿人生活工作在城市,但没有城市户口。在我国,没有城镇“居民”身份,意味着将或多或少地被排除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之外。尤其是在一些一线城市,教育、医疗、公共交通和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甚至购房、买车等,对非户籍人口往往有诸多限制甚至歧视措施。可见,在现有状况下,即使是满足这 2.6亿非户籍城市人口的各种城市服务需求,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的“市民”,跟户籍人口公平地享受城市提供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会迸发出巨大的需求,同时会对这部分人口及其家庭改善预期并进一步拓展居民消费需求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从而对激发和维系经济增长潜能产生新的贡献。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个人仍然对我国今后的房地产业发展持长期谨慎乐观的态度。从不断提升城市化率的视角看,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必然还会有很大的增量住房需求,更不用说还有十分巨大的存量改善需求。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只要还能保持人口吸引力,还有大量人口不断的从农村人口变成城市居民、从非户籍人口转变为户籍人口,就会在总量和结构上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和优化。所以我还坚持认为,房地产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需求及其成长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对此, 重要的是,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房地产行业支持和发展政策。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是一个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增长趋于均衡的过程,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释放并最终收敛至稳态均衡水平的过程。整体看,西方发达国家各部门都已充分市场化,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和部门差异非常小,所以除非出现特别大的技术创新和革命,其整体平均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非常小,从而使得其潜在生产率只能保持在较低水平而且非常稳定。 从我国的情况看,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第二产业多数可贸易部门的生产率已经很高,很多行业国际领先甚至远超发达国家水平,所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但反观我国的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中不可贸易的部门和行业,以及受到政府高度管制或垄断的公共服务业和基础设施行业,虽然有些在硬件投入和建设水平上已经相当高甚至已经国际领先了,但也应该承认,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服务水平、生产效率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即使在北京,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仍然有大幅提升的空间,一些领域对非户籍人口的限制比较严格,如购房、购车、义务教育和免费公共设施等。在这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部门,尤其是不可贸易的诸多第三产业部门,如果能更多地推进市场化、国际化,适度对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放开,允许和鼓励合理有序的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这些领域和部门的生产率可望实现很大的提升,从而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产生持续的、非常显著的贡献。不仅如此,还可明显推动这些领域生产、服 务、营运和管理水平的改进,推进第三产业、特别是与民生和社会福祉密切相关的行业和设施供给和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实质性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推进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建设,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从而有利于降低不确定性、更好稳定社会预期,鼓励家庭部门在增加当期消费和未来养老投入之间实现更好的跨期安排。 所以,我觉得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还很大,进一步推动制度型高水平开放的空间还很大。这些领域一旦开放,尊重市场规律,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鼓励竞争,不断提高供给和服务水平,将会对经济持续增长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对稳定预期和养老问题的更好解决都可以提供有力支持。 三、做好养老金融发展相关制度设计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求做好养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在我看来,做好其他四篇文章也都与发展好养老金融有很大关系。在发展科技金融方面,总体看有效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一定要由风险偏好比较高的资金来实现。科创投资不确定性显著,失败的概率高,但一旦成功,回报率也非常高,所以往往要靠风险承担能力比较强的风投、创投或是天

你可能感兴趣

hot

养老金融评论2018年第2期(总第27期)

金融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18-03-23
hot

养老金融评论2024年第4期(总第101期)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24-05-17
hot

2022年第2期《养老金融评论》内容概要

金融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22-02-14
hot

养老金融评论2022年第1期(总第74期)

金融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2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