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守护金融健康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守护金融健康

守护金融健康

守护金融健康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2) THEREPORTOFFINANCIALINCLUSIONDEVELOPMENTINCHINA(2022) 主编贝多广 执行主编莫秀根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ChineseAcademyofFinancialInclusion(CAFI)atRenminUniversityofChina 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 中国·北京 发布 主编:贝多广执行主编:莫秀根 课题主要执笔人(按姓氏首字母拼音顺序排列): 贝多广胡煦蒋鸿宇莫秀根王博汪天棋曾恋云朱贺天戈 课题组成员(按姓氏首字母拼音顺序排列): 陈媛茜程瑞邓鹏耿宗雯宫尧康熙熙李振华梁明佳汪雯羽王小龙俞罡张晓峰周芸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课题组成员根据当前认为可靠的信息撰写,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不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来源及观点出处绝对准确和完整,也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材料而引起的损失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报告所载信息、意见、推算及预测仅反映课题组成员于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并不一定反映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或其合作伙伴的观点。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本报告版权为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所有,未经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分发本报告的材料、内容或其复印本给任何其他人。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对本免责声明具有修改权和最终解释权。 版权保护 引用信息 资源类别:报告 报告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 报告标题:《守护金融健康: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2)》报告地区:北京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 发布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 鸣谢 赞助单位与机构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蚂蚁集团Visa公司平安普惠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宁波银行 京东科技安盛保险瑞士再保险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2) 守护金融健康 前言 今年的研究主题是关于金融健康。金融健康对于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相当新的概念,它的英文是financialhealth或financialwellbeing。有人问了,为什么不译成财务健康而译成金融健康呢?确实,finance在英译中时可根据场景有多种译法,比如publicfinance译成公共财政,corporatefinance译成企业财务,涉及银行和金融市场时通常把finance译成金融。英文中的householdfinance既可以译成家庭金融也可以译成家庭财务。从这一意义上说,将financialhealth译成财务健康亦无不可,比如当我们观察个别微观单位(如家庭或企业)的收入支出和资产负债时,我们可以说这是财务问题。但是,当我们更加关注一个群体,尤其是聚焦于中小微弱人群整体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时,可能用金融健康更为妥当。 金融健康的概念源自于普惠金融的兴起。普惠金融强调中小微弱群体的金融可得性和使用率等指标,比如是否有更多的弱势人群得以便捷地获得支付转账服务和信贷服务。不过,在推进普惠金融的背景下,过度提供信贷服务以至于有些人的负债率超出他们的实际负担能力,就容易引发金融健康的问题。在运用各种不同金融工具时,由于金融知识缺乏或其它原因,家庭出现顾此失彼的结构性失衡,比如过度配置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同时,却缺乏配置抵御潜在重大风险的保险产品等等,这也是属于金融健康的问题。站在金融行业的高度俯视诸如此类问题,本质上都是具有共性的金融问题。可以说,若不能实现金融健康,则是与发展普惠金融的目标背道而驰。 几年前本人出席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普惠金融研究中心(CFI)研讨会,听到了几家机构对是否倡导金融健康理念发生的辩论。有人认为普惠金融发展方兴未艾,解决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金融可得性问题是当务之急。另一派则认为,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进程中已经出现了金融健康问题,应该及时引起重视。当时双方各执己见,打个平手。后来的形势发展比人强。由于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弱势群体在疫情中受到最沉重的打击,普遍恶化的金融健康状态使得人们不得不广泛重视。于是乎,金融健康日益成为国际上一个主流话题。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布的《2021全球各国普惠金融指数》(FINDEX)第一次将金融健康指标包含了进去。 ·I· 守护金融健康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2) 有意思的是,其中有两项指标特别引起我的兴趣。一个是反映金融韧性的,即成年人在需要意外开支时能否在30天内筹到钱。筹钱渠道包括动用储蓄、亲朋借款、增加工作、信贷借款和变卖资产等几种途径。高收入国家的人主要从储蓄中解决,发展中国家的人主要从亲朋好友借钱,并有55%的成年人表示会在不同程度上遇到困难。而与这些都不同的是,中国排在第一位的渠道却是增加工作,也就是多打一份工。第二个是反映潜在风险的指标,也就是人们最大的隐忧是什么。撒哈拉以南国家最大的担心是学费开支,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人们最大的隐忧是大病或意外造成的医疗开支。由此可见,在金融健康的框架中,普通人的储蓄和保险应该是两大基本内容。如果我们有一个比较量化的金融健康指引,我们的普惠金融事业可能会走得更加平稳扎实,这也是我们推进金融健康的首要目的。 倡导金融健康理念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将重点放在金融服务供应商一端,而不局限于仅从金融消费者角度去推动。众所周知,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微弱特别是弱势群体。这个群体的普遍特征恰恰是金融素养较差,金融能力偏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同时一定要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尽管我们知道每个微观单位的自身能力建设、自我保护是何等重要,但是,我们仍然必须坦诚地承认,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主要行为者是金融服务供应商。只有供应方真正认识到客户保护的重要性,摈弃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短视做法,将客户保护的各项原则内嵌进产品战略、业务战略乃至于企业战略之中,客户保护才能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并成为国家普惠金融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还是客户保护,其宗旨就是实现客户的金融健康状态。可以预见,未来普惠金融服务供应商的竞争力主要就体现在是否能够有效地将客户保护和金融健康这些理念体现到产品、业务和企业战略之中。 当然,对于宏观金融维护者来说,中小微弱的金融健康状态事关整体的金融稳定。当金融亚健康或金融不健康成为普遍问题,社会意义上的金融稳定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危及到社会的安宁稳定,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提出金融健康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新冠疫情对国内小微和弱势群体的冲击相当大。在金融健康的某些维度,如家庭的负债率,按国际一般的经验数据,是当期收入中用于还本付息的支出比率以不超过40%为宜,并且以收入基本稳定为前提,甚至对未来收入有一种乐观憧憬。可是,当作为分母的当期收入出现剧烈缩减时,原来足以应付的负债负担有可能成为灭顶之灾。前些日子各地发生的烂尾楼事件,造成供楼者出现拒付房贷的现象就是明例。类似的现象在2008年 ·II·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2) 守护金融健康 美国次贷危机时频频出现。由此可见,金融健康既是静态的指标,更是动态的报警器。一场长达三年之久的疫情,无情地拉响了无数小微人家的金融健康警报。 从更广时间段来看,中国家庭结构变化趋势值得金融研究人士的重视。诸如老龄化趋势,新市民趋势以及新家庭趋势(小型、单身、少子及单代居住)等,都可能对金融健康整体格局带来结构性的影响。 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健康问题的迫切性。从过去十年全球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来看,金融科技为普惠金融增添了飞翔的翅膀。过去需要积数十年之力才能积累起来的客户规模,在数字普惠金融方式下仅仅几年就实现了。许多观察家乐观地预估全球十多亿被排斥的金字塔底层人群有望被数字化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全面覆盖,但是,正如任何硬币都有两面那样,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确实也带来一些始料不及的新问题,诸如网络欺诈、数字鸿沟等。一边是有人利用网络的迅捷,瞬间就使欺诈得逞,转账骗取巨额资金;另一方面也有人因为不善使用网络和手机而寸步难行。涉及到金融健康的问题比如线上的消费透支、隐私泄露、以理财之名诈骗等等,更是令人感觉步步惊心。随着监管措施的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要求日益深入人心,愈来愈多的数字金融服务供应商清醒地认识到金融服务与客户保护和客户的金融健康同等重要,主动在业务战略中体现金融健康的理念,这是值得鼓励的方向。 另外,业内对于小微企业的金融健康问题存在着某种分歧。小微企业更接近于企业还是更接近于家庭?对于企业,金融学术圈子有汗牛充栋的企业财务研究成果,企业如何保持财务健康也不是什么新鲜问题。如果说小微企业更接近于家庭,又何必专列一题来讨论小微企业的金融健康呢? 中国语境下的小微企业实际上有三个层次,一是以家庭作为背景的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和家庭农场等;二是有少量雇员但收支规模尚小的微型企业,如一家餐馆、一家创业企业等;三是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且官方统计列入小微企业类别,银行信贷规模可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企业。对于这三类小微企业,金融健康的含义可能是不同的。前两类更接近于家庭类型,但因为是经营者而非单纯的消费者,有其区别于一般家庭的特征。第三类更接近于企业类型,可以参照企业财务的分析方法,当然也不尽相同。 在“中小微弱”范畴中,“微”和“弱”往往难分难解。因此,我们通常统称它们是微弱经济体。这一点,在农村格外显著,因为农民家庭基本上都是消费者加经营者。我们研究的着重点当然是微弱经济体,换言之,关于小微企业的金融健康 ·III· 守护金融健康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2) 讨论,我们主要是讨论前两类。 正是因为与其家庭紧密相连,微弱型企业常常把消费开支与经营收支混为一体,使得金融健康状态趋于复杂化。这里面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当家庭从事经营时,他们必须提前认识到除了和普通家庭一样会面临各种诸如疾病、意外等风险之外,他们还将面临经营上带来的各种风险,而经营上的风险又会直接波及这些家庭的日常消费。 企业财务中经常使用的杜邦分析法是否可以运用于小微企业?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微弱经济体中的小微企业往往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意义下的财务账本,杜邦分析法所需的各项指标数据尚不可得;其次,这些小微企业有可能发生借贷,但很多是在非正规金融渠道取得,比如向亲朋好友借取,借款条件如利率、期限可能是不确定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他们的成本计算往往不可度量,比如经营一忙,家庭成员如读书的孩子也一起上场帮忙。 从宏观经济角度观察,小微企业事关就业、创业和市场信心,金融健康也应该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当局关注的对象。小微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金融韧性,以应对经济波动时期的考验。与此相关的,应该把金融消费者保护提升到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度来对待。 未来五到十年,我国的普惠金融事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在去年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中提出要布局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今年的研究证明,金融健康目标恰好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金融健康是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建设中关于能力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今年的研究是往年研究的深化。 如同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是每个人在对抗病毒时比打针吃药更重要的法宝,金融健康也是每个经济体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作为普惠金融的倡导者,我们将致力于从提高小微企业和微弱经济体的自身免疫力的角度来推广金融健康。从本质上说,金融健康就是提升中小微弱的金融能力和金融素养。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增强居民、家庭和小微企业的金融健康意识,推进金融健康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也能够增强消费者尤其是小微企业走出因疫情带来经营困境的能力,进而起到保护消费者和稳定金融形势的作用。也就是说,小微企业能否经受住疫情冲击、渡过难关,能否在疫后恢复生产而且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金融健康状况。 2021年底,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刘桂平撰文指出,金融健康是普惠金融 ·IV· 中国普惠金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