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 2015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专门政策支持债券市场加强对科技创新力度,为推动双创公司债券、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科创票据和混合型科创票据等科技创新债券品种上市提供了制度支撑。 相关研究报告: 1.《科技创新型企业信用评级方法研究》,2023.7.14 2.《支持绿色科技走出国门,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首只绿色科技创新熊猫债发行引起的思考》,2023.2.133.《央企科创公司债券市场迎来发展机遇——<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通知>点评》,2022.12.74.《债市支持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科创债新政及其开市情况简析》,2022.7.13 本文从公司债券、金融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9大债券之中,选取贴标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科创票据、创新创业债券(含双创公司债、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等)等7类专项债组成广义科创债,以2015年12月至2023年12月为其发行市场考察期,以2023年底为其存量债券考察日。统计表明,广义科创债考察期发行额从前期平缓到近期激增;发行品种从以双创债为主转变为科创公司债、科创票据为主;支持企业类型多元;债项评级以最高级(AAA、A-1)为主,存量券均无违约;募集资金用途支持科技创新特征明显;发行企业分布以东部地区为主,其他地区为辅。 从债市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不足来看:不仅市场规模仍然有待显著扩容,而且针对科技创新尤其核心/关键/共性/原创技术支持精准性不强,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十分薄弱,此外,在兼顾区域公平、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现行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不足究其原因,包括:科技型企业经营失败风险较大、科技型企业信息披露不够完善、专项债券种设计有待深入完善、科技型企业缺乏增信支持,以及我国科技资源布局具有明显的区域集中性和差异性等方面。 文章进一步在梳理美国通过高收益债等金融手段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与启示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增强债市支持科技创新成效的对策建议:深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规模和改善支持结构,增强科创债发行人及其债券信息披露质量和披露针对性,推进科创债支持科技创新在各区域、各行业均衡发展,加快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收益债券市场建设。 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变革、生产生活改善和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引擎,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自主能力,打赢核心关键技术攻坚战,扭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长期位居中低端的不利局面,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行动基础。鉴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近年以来,在国务院以及央行、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下,我国债券市场陆续通过创设专项债的方式优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方式,但也存在某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采取相应对策。 一、债市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一)政策支持 鉴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近年我国陆续出台专门政策支持债券市场加强对科技创新力度。 2015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战略新兴产业专项企业债券指引》,针对鼓励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融资,做出了优化专项债券品种方案设计等规定。 2015年以来,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政策指导下,国家发改委、证监会、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相继出台债券市场政策支持创新创业(简称“双创”)。其中,2015年发改委出台《双创孵化专项债券发行指引》,支持提供“双创孵化”服务的产业类企业或园区经营公司发行此类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涉及双创孵化服务的新建基础设施、扩容改造、系统提升、建立分园、收购现有设施并改造等。2017年出台的《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推动资本市场精准服务创新创业。2018年,交易商协会发布《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表》,积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21年11月,证监会、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通知》,进一步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融资,强调发挥中央企业创新引领支撑作用。 2022年1月,《科技部办公厅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指出,鼓励各地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积分评价指标体系,统筹银行信贷、风险补偿、融资担保、金融债等,完善企业创新积分与涉企金融政策支持联动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 2022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4号——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创新品种业务指引第6号——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统称《指引》)。同月,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升级推出科创票据相关事宜的通知》,将科创类融资产品工具箱升级为科创票据。 2023年7月,为贯彻落实国常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交易商协会推出混合型科创票据,通过浮动利率、收益权转让等结构设计,让债券投资人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10月,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明确混合型科创票据相关机制的通知》,对混合型科创票据产品界定、运作模式、发行主体、信息披露等做出规范。 (二)市场支持 2015以来,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债券市场在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等传统债券市场基础上,通过创设专项债等方式,培育出以支持创新创业、科技创新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为特色的贴标债券,针对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积极支持:(1)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企业债券,支持范围可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科技相关领域;(2)双创债券,包括创新创业公司债券(简称双创公司债券)、双创金融债券、双创孵化专项企业债券、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等,自2015年12月启动发行;(3)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包括普通公司债、可续期公司债、短期公司债,自2021年3月启动发行;(4)科创票据,自2022年5月启动发行;(5)混合型科创票据,自2023年7月启动市场发行;(6)科技创新资产支持证券;(7)科技创新可交换债券。 本文将以上7类支持科技创新的债券统称为“广义科技创新债券”(简称“广义科创债”),结合债券发行情况,广义科创债样本发行市场统计自2015年12月至2023年12月(简称“科创债考察期”),存量债券统计截至2023年底,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考虑数据可获性、统计严谨性,以及设立科创专项债券支持科技创新(含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便于标准化监管等情况,本文所指广义科创债,并未统计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科技创新或相关领域,但债券名称特征不属于前述7类债券的情形。需强调的是,本文用于筛选广义科创债券的原始样本来自于公司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可交换债券、可转换债券、定向工具、资产支持证券等9大债券(下称“9类债券”)。 1.规模变化呈现前期平缓且徘徊、近期爆发性增长 2015年12月,内江建工集团发行双创孵化专项债券,标志着双创债券市场启幕,这也是债券市场首支广义科创债发行。自2015年底启动第一只双创债以来,近年广义科创债得以持续发行。其中,2015至2019年发行规模缓慢且有所波动;2020年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我国采取宽信用政策的环境下,广义科创债发行额同比增速明显提升,2021年增速则有所下滑;2022年以来,随着科技创新公司债、科创票据等科创债专项品种推出,广义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性增长。2022年广义科创债发行2823.42亿元,同比增长506.03%;2023年发行7946.08亿元,同比增长325.73%。科创债考察期累计,广义科创债发行1359只、面额12407.31亿元,支持企业509家。截至2023年底,广义科创债存续930只、余额8420.35亿元,隶属企业403家。 2.结构特征趋于多元化,从以双创债为主转变为科创公司债、科创票据为主 2015年12月至2023年12月,广义科创债发行市场显示,在监管部门支持下,我国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专项支持呈现出多券种 从发行市场来看,2015年12月至2023年12月(简称“科创债考察期”),广义科创债券发行市场形成以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为主,以双创债券、科技创新资产支持证券、科技创新可交换债券、混合型科创票据等为辅的发行市场结构;这些债券的原始券种主要分布于公司债券、短融券、中期票据等。从存量债券结构来看,截至2023年底,广义科创债余额以科创公司债券、科创票据、双创债居多,分别占55.29%、32.47%、8.46%。 其中,2015至2021年,广义科创债以双创债为发行主力。2022年以来,广义科创债以科创公司债、科创票据为发行主力。2023年7月,混合型科创票据启动发行,截至2023年底共计发行14只,该市场刚刚起步。混合型科创票据具有股债结合等优点,市场发债前景可期。 3.支持企业类型多元化 从支持的行业领域来看,广义科创债发行市场支持领域广泛,以建筑装饰、综合、公用事业、采掘、非银金融、有色金属、银行、化工、通信等行业融资规模居于前列。其中,建筑装饰类企业细分行业属性以基础建设行业为主,专业工程和园林工程为辅。公用事业细分行业以电力为主,环保工程及服务、水务为辅。非银金融行业通过股权投资、设立基金等方式,将资金流向科技创新(或创新创业)领域。 从企业规模特征来看,广义科创债券市场明显以支持大企业为主。例如,剔除无效样本来看,根据截至2023年底拥有存续广义科创债券的392家发行企业2022年营收分布情况,营收不低于10亿元的企业数量(318家)占81.12%,拥有广义科创债余额占90.91%。 4.信用资质密集分布于AA-(含)以上高等级,全体存量券均无违约 从发行市场来看,广义科创债样本券有42.75%的(581只)债券显示发行时评级符号,分布于A-1以及从AA-到AAA级,最高级(A-1、AAA)样本券数量占比81.41%。从2023年底存量债券来看,484只有效样本券信用评级分布于A-1及A+、AA至AAA级,其中最高级样本券数量占比86.78%;且930只全样本券没有违约债券,表明存量广义科创债信用资质良好。 5.募集资金用途支持科技创新特征鲜明 广义科创债券支持科技创新特征比较鲜明。双创债券以支持创新创业为发行目的,其中,双创孵化专项债券投向建筑装饰行业居多,用于科技园区的孵化器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等。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支持领域广泛涉及能源、汽车、钢铁等诸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包括对科技领域投资和补充流动资金等。科创票据中的短融券普遍用于偿还有息债务等,其余券种用途包括偿还有息债务、投资于相关科技企业、置换发行人以基金出资形式用于科技创新的自有资金投入、补充流动资金、购买原材料等。 6.支持区域分布广泛,以东部省份为主 从广义科创债券发行人分布的区域来看,广泛分布于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区。其中,北京(3149.09亿元)、广东(1119.92亿元)、湖北(1029.8亿元)、上海(879.17亿元)、江苏(859.75亿元)、山东(822.4亿元)等地区发行规模明显较大,东部地区发行科创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二、债市支持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及制约因素 (一)主要不足 综上统计,从设立专项债券支持科技创新的角度而言,现行债券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方面明显存在以下不足: 市场规模仍然有待显著扩容。截至2023年底,9大债券余额68.81万亿元,广义科创债余额(0.84万亿元)占比仅为1.22%。而从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看,以高技术产业为例。近年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8年的13.9%增至2022年的15.5%。 针对科技研发创新尤其核心/关键/共性/原创技术的支持精准性不强。一些科创债券虽贴标科技创新,但支持的科技创新缺乏真正意义的创新,而是对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属于工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