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联合资信]:2023年水务行业回顾和展望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年水务行业回顾和展望报告

公用事业2023-12-19迟腾飞、魏兰兰、冯熙智联合资信y***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3年水务行业回顾和展望报告

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1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水利建设落实及完成投资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1万亿元特别国债将为重大水利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2023年水务行业回顾及展望报告 联合资信公用评级二部|迟腾飞|魏兰兰|冯熙智 节水提效、加大城镇污水建设等政策的出台,为供水行业提标改造和城镇污水处理扩产提供空间,1万亿元特别国债将为重大水利项目提供资金保障。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水利建设落实投资10750亿元,完成投资8601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水务行业投资恢复增长趋势有望延续。2023年我国重点城市居民用水价格保持稳定,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进行水价改革的政策指引下,需关注未来水价调整周期。 从样本水务企业情况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水务企业收入呈现增长态势,受成本及费用增加影响,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同时,水务企业收现质量持续下滑,需关注污水处理业务占比较高的水务企业现金回款情况;受水务工程投资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水务企业债务规模持续增长,以长期债务为主,债务负担持续小幅上升但整体可控。2023年以来,水务企业债券发行仍向中高级别主体集中,受发行时点影响,水务企业不同级别、不同期限发行利差呈波动态势。 整体看,水务行业信用风险很低,评级展望为稳定。 一、行业发展情况 (一)水务行业概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区域分布不均衡,地表水质有所改善但北方区域水质较南方仍差,城市生活用水成为供水行业需求端增长的重要来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为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主要来源。 水务行业产业链主要涉及从自然水源中取水、水的加工处理、供应和污水处理等环节。产业链的最上游是水源的获取;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水务行业原水获取的难易程度和水生产的成本。水务行业下游主要是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用水需求,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增长,环保节水等政策的要求对水务行业下游需求端产生重要影响。 从上游水源供给方面来看,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近三年我国供水总量占当年水资源总量比重基本维持在20%左右,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区域分布上,我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区域,北方水资源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0%左右,区域分布不均衡。根据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2年,我国地表水中Ⅰ~Ⅲ类水质占比87.9%,较2021年上升3.0个百分点,劣V类占比0.7%,较2021年下降0.5个百分点,地表水质有所改善,但北方区域水质较南方仍差。 从需求端来看,水务行业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涉及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用水,2022年我国用水总量5998.2亿立方米,较2021年增加78.0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分别占15.10%、16.14%、63.04%。2022年,我国城市用水人口增至5.61亿人,较2021年增加0.05亿人;城市供水总量674.41亿立方米,较2021年增长0.16%;城镇化进程推动用水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生活用水成为供水行业需求端增长的重要来源。 污水处理行业需求增长较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为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主要来源。2022年,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排放量753.90亿立方米,较2021年增长2.59%,其中城市污水排放量638.97亿立方米,占比84.76%;生活污水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60%以上。供水和污水处理需求的增加推动我国水务行业整体产能的提升,2022年,我国城镇供水能力达5.22亿立方米/日1,较2021年增长5.75%,全国城镇污水 处理能力2.99亿立方米/日,较2021年增长7.36%。 (二)宏观环境及政策导向 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多部委新出台水务行业相关文件在提质增效、扩大产 1根据城乡建设统计年鉴,该数据包含城市、县城和建制镇供水能力,下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亦同口径 能、提升盈利空间等方面对水务行业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引导及水利建设资金及新增国债资金的落实,预期我国水务行业在提质增效、扩大产能方面将得到突破。 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调控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初步核算,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其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长6.2%。财政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6.7万亿元,同比增长8.9%;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9.8万亿元,同比增长3.9%。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社融规模显著扩张,新增社融规模29.33万亿元,同比多增1.41万亿元,其中企业贷款增加15.68万亿元,同比 多增1.10万亿元,信贷结构有所改善。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水利建设落实投资10750 亿元,完成投资8601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同期,全国各级财政落实水利 建设资金607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5亿元;其中,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1761亿元,占全国水利建设落实投资规模的16.38%,成为水利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多部委新出台水务行业相关文件,主要通过以 下三个方面促进水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实施严格节水制度,控制用水总量,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二是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加强污水排放监测,进行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改革;三是多渠道解决污水处理、水利设施和生态治理等项目资金需求。以上政策将在提质增效、扩大产能、提升盈利空间等方面对水务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提质增效方面,我国将持续实施严格节水政策,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漏损率、控制用水总量。2022年,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12.89%,距离《“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中要求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到2025年力争控制在9%以内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根据《水利部关于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工作的意见》,到2025年,水资源节约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节水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技术标准体系趋于完善,节水意识不断增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4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 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到17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受水区和北方60%以上、南方40%以上县(市、区、旗,以下统称县)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考虑到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镇用水持续增加,我国用水总量控制将面临一定挑战,未来节水及相关配套项目将成为水务行业发展的方向。扩大产能方面,在加快城镇污水建设、加强污水排放监测、提升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 利用设施建设水平等规划指导下,我国污水处理覆盖范围和处理对象将扩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全面提升,需求端的增长将推动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量的进一步释放,且在中央预算、地方财政等资金支持下,水务行业投资将加快进行,从而进一步促进水务行业产能的提升。提升盈利空间方面,在节水政策下,预期政府可能将通过水价的调节作用促进节水目标的实现,水价有望持续增长。此外,在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改革政策指导下,要求污水处理费定价机制需要考虑在补偿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合理盈利,该政策预期将有效推进我国水费征收的市场化改革,提升我国水务行业盈利水平。但考虑到水务行业涉及国计民生,公益性较强,短期内水价涨幅空间仍有限。 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 -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环境基础设施处理处置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4.5万公里,新建、 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1000万立方米/日。重点任务中提到,循序推进管网改造,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加快补齐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缺口,稳步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结合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扩能改造,加强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组织实施中提到,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支持范围;完善污水价格形成和收费机制,推动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可持续运营能力。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 明确中央财政将在2023年四季度增发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支持灾 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是此次增发的1万亿元特别国债重点支持方向之一,将优先支持水毁设施恢复重建项目,同步支持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进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子牙河、漳卫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加快实施骨干河道疏浚、重要堤防加固,蓄滞洪区达标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本次增发国债把防洪减灾工程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提升洪涝灾害的防御能力,一是以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区为重点,系统推进骨干防洪治理,包括大江大河大湖干流防洪工程、大中型水库工程、蓄滞洪区工程等,将按照流域防洪规划布局,系统实施骨干工程建设;二是同步推进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系统提升防洪能力。 (三)行业竞争格局 水务行业涉及国计民生,竞争格局基本稳定,预期水务行业整体仍呈现区域垄断和跨区域运营行业龙头并存的态势。 目前,我国行业内分布的水务企业按照业务区域范围大致可分为跨区域运营水务企业和区域专营水务企业。其中,区域专营的国有地方水务企业最为普遍,区域垄断性突出,是水务行业的主力军。部分实力较强的区域(北京、深圳、成都、重庆等地)的地方国有水务企业和央属水务企业,通过并购、合资、参控股、BOT和PPP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或国外异地扩张,获取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特许经营权,并通过拓展水务衍生业务成为跨区域投资型综合水务企业,企业竞争力突出。 未来竞争方向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治理和环保力度加大,出现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泥处置等水务衍生行业。水务衍生行业对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水务衍生业务仍将继续成为实力较强的央企或经济发达区域地方国企积极参与对象。此外,伴随经济发达的城市水务行业进入成熟期,需求增长放缓,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健全的区县及乡镇地区成为实力较强的水务企业异地扩张的机会。 (四)行业投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趋于成熟,城市供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乡镇供水市场尚有一定开发空间,预计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高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趋于成熟,城市用水人口增速有所放缓,城市供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2022年城市用水人口增至5.61亿人,同比增长0.97%;2022年,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110.30万公里,较2021年增长4.06%;城市用水普及率 进一步上升至99.39%。2022年,城市供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713.3亿元,较2021 年下降7.43%。 县城及乡镇供水方面,2022年,我国县城、乡和建制镇用水人口3.38亿人,同比增长0.37%,主要以县城和建制镇为主,乡用水人口少,且呈下降趋势;县城、乡和建制镇年供水总量288.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9%。2022年,我国县城、乡和建制镇的用水普及率分别为97.86%、84.72%和90.76%,其中乡镇的用水普及率较城市用水普及率尚有差异,乡镇供水市场尚有一定开发空间。 此外,根据我国节水政策要求,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2022年,我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12.89%,与政策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异,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仍将是未来水务行业投资的重要内容。 2022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708.2亿元,同 比下降20.76%,但仍保持较高位。根据《“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十四五

你可能感兴趣

hot

2024年水务行业回顾和展望报告

公用事业
联合资信2024-11-27
hot

2023年水务行业信用回顾与2024年展望

公用事业
新世纪评级2024-01-15
hot

2023年水务行业展望报告

公用事业
联合资信2023-09-22
hot

水务行业2024年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公用事业
新世纪资信评估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