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吴证券]:国内木质活性炭龙头,硅碳+硬碳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国内木质活性炭龙头,硅碳+硬碳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024-01-30曾朵红、阮巧燕、陈淑娴东吴证券�***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国内木质活性炭龙头,硅碳+硬碳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国内木质活性炭龙头,“炭+硅”产业双轮布局。元力股份成立于1999年,聚焦于活性炭领域,创始人卢元健出生于化工世家,率先突破磷酸法工艺,进入快速扩张阶段,22年市占率提升至30%+。公司传统业务为活性炭、硅酸钠及硅胶产品,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1.4/16.1/19.5亿元,同比-11%/+37%/+21%,实现归母净利润1.3/1.5/2.2亿元,同比+135%/+37%/+48%,业绩实现稳健增长。 粉状炭市占率超30%,颗粒炭开启高速增长。公司为木质活性炭龙头,具备技术、品牌、市场优势,主要销售产品为粉状炭,应用于食饮领域,下游需求分散稳定,23年国内需求约30万吨。公司规模效应领先,23年实现出货11万吨,且地处闽北,原料资源充足,打造成本优势长存,毛利率维持30%,远超同行盈利水平。此外,煤基炭应用于环保领域,下游需求更为广阔,23年国内需求约55万吨,公司针对性打造竹基颗粒炭,具备环境友好特点,替代煤基炭大势所驱,23年实现出货1万吨,同比翻倍增长,盈利水平优于粉状炭,未来几年预计保持高速增长。 硅碳CVD法实现突破,多孔碳需求空间广阔。硅基负极可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22年国内总出货1.6万吨,未来随着快充、4680和半固态的放量,行业需求预计快速增长。22年底,Group 14采用多孔碳作为骨架,利用CVD法将纳米硅储存在骨架中,大幅减缓硅的膨胀问题,加快硅碳量产进度。而多孔碳作为工艺的核心,技术壁垒相对较高,公司与头部电池厂深度绑定,已完成500吨产线建设,24年实现百吨级出货,25年实现千吨级出货,产品单价较高,盈利水平优于主业。 技术成本持续突破,静待钠电规模放量。聚阴离子具备成本优势,我们预测量产后成本0.30-0.35元/wh,24年或迎来经济性拐点,25年或开启小规模放量(10gwh+),26年或大规模放量(50gwh+),钠电池负极主流使用硬碳材料,24-26年对应需求1/3/10万吨。硬碳工艺核心在于炭化和纯化,与活性炭具有技术相通性,公司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与头部钠电厂商深度合作,规划产能5万吨,24年预计出货1000吨。 此外公司布局超级电容炭,目前产能400吨/年,领航国产替代化生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2.5/2.8/3.5亿元,同比+10%/+15%/+23%,对应PE为21/18/15x,给予24年28倍PE,对于目标价21.7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技术放量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1.元力股份:国内木质活性炭龙头,技术与成本优势显著 1.1.公司简介:国内木质活性炭龙头,“炭+硅”产业双轮布局 国内木质活性炭龙头,“炭+硅”产业双轮驱动。元力股份成立于1999年,前身为南平元力活性炭有限公司,公司聚焦于活性炭领域,率先突破磷酸法工艺,从而进入快速扩张阶段,于2009年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后通过并购整合,市占率不断提升至30%+。2015年公司通过新增控股子公司元禾化工(持股51%),与赢创工业的EWS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进入白炭黑产业链,供应水玻璃(硅酸钠)产品。2021年公司通过受让三元循环,获得2.5万吨硅胶产能,延伸硅酸钠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并实现循环运行。2023年公司设立元力新能源碳材料(南平)有限公司,重点布局新能源业务,发力硬碳、硅碳、电容炭等领域。 图1:元力股份发展历程 1.2.股权结构较为集中,管理团队化工背景深厚 公司股权结构相对集中,最新报告期显示实际控制人持股22.26%。公司创始人是卢元健,出身于化工世家,父亲卢世钤被誉为“中国炭黑之父”,建成国内首家炭黑生产厂。第一大股东为王延安,与卢元健为夫妻关系,二者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合计持股22.26%,一致行动人包括三安集团、林志强和胡育琛,股权结构相对集中稳定。2009年卢元健将生产木质素活性炭专利无偿转让给元力股份,并带领公司形成基于生产工艺改进、新产品研发两类核心技术体系,使公司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技术领先、成本低、品质高等特点。公司子公司数目众多,其中元力活性炭主要从事活性炭系列产品,三元循环主要从事硅酸钠和硅胶系列产品,元力新能源主要从事硬碳、硅碳、电容炭等新能源系列产品。 图2:元力股份最新报告期公布的股权结构及主要子公司 管理层产业背景深厚,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骨干。公司董事长为许文显,化工产业背景深厚,2009年任职董秘,2018年任职董事长,被评为福建省第九届优秀企业家。副总经理李立斌、姚世林产业背景深厚,团队结构较为稳定。2020年公司发布首次股权激励,覆盖157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2023年7月公司推出《事业合伙人中长期持股计划》,从2024年开始,为期10年,每年一期,持续提升公司内部凝聚力。 表1:元力股份高管和管理人员履历 表2:元力股份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分配情况表 表3:元力股份2023年事业合伙人中长期持股计划要点 公司传统主业为活性炭+硅酸钠+硅胶,未来重点布局硬碳+硅碳+电容炭。公司主要业务分为三大类:活性炭、硅酸钠(水玻璃)和硅胶,22年营收分别占比61%、27%和10%。活性炭方面,公司为全球木质活性炭龙头,产品以粉状炭(木质)为主,22年国内市占率30%左右,此外颗粒炭(竹基)等逐步放量,二者关键性能指标均优于市场水平。硅酸钠方面,公司产品水玻璃(硅酸钠)为制备白炭黑(二氧化硅)的主要原料,后者主要应用于轮胎等领域,元力股份是赢创工业(全球特种化工龙头)在国内唯一的沉淀法二氧化硅领域合作伙伴,合资企业EWS是国内白炭黑行业少数取得绿色轮胎认证的供应商之一。硅胶方面,公司以建设循环产业园为抓手,以低成本、高质量的硅胶产品开拓市场,并高度串联活性炭、硅酸钠业务与三元循环硅胶业务的循环连接。新产品方面,公司前瞻性布局钠离子电池中的硬碳、4C快充电池中的硅碳和超级电容中的电容炭等材料,未来有望持续贡献超额收益。 表4:公司主要产品介绍 图3:公司循环一体化产业链流程 1.3.营收呈现稳健增长,主业构建稳定基本盘,静待新业务开启放量 公司营收实现稳健增长,“炭+硅”铸造稳健基本盘,公司2017-2022年营收CAGR 17%,若扣除2019年剥离的网络游戏业务,营收CAGR21%,其中活性炭18%,硅酸钠22%。公司2022年营收19.5亿元,同增21%,呈现稳健增长,公司2023年Q1-3营收14.8亿元,同增2%。业绩方面,公司2017-2022年归母净利润CAGR达36%,其中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增48%,2023年Q1-3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增5.8%,主要系Q1下游消化疫情库存,Q2后开启恢复,环比逐步改善。 图4:公司2017年-2023年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5:公司2017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毛利率稳定在25%左右,剥离网络游戏业务后,销售净利率维持10%+。毛利率方面,公司2018-2022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6.0%/24.8%/24.5%/23.5%/24.2%,整体稳定在25%左右,2023年Q1-3毛利率22.0%。净利率方面,公司2018-2022年销售净利率,6.2%/6.0%/13.5%/11.0%/13.1%,2019年剥离网络游戏业务后,盈利能力显著改善,整体稳定在10%+,2023年Q1-3销售净利率14.0%,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图6: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变化(%) 活性炭收入占比超60%,毛利率稳定30%水平。分产品方面:占比端,公司坚定以活性炭为核心,在2019年剥离网络游戏业务后,活性炭收入占比稳定在60%+,硅化物收入占比约40%,其中硅酸钠占比约30%,硅胶占比约10%;增速端,2017-2022年活性炭和硅酸钠的CAGR分别为18%和22%;盈利端,活性炭毛利率稳定在30%左右,其中硅酸钠毛利率10%左右,硅胶毛利率30%左右。公司核心产品具备稳定增速和盈利水平,未来硬碳、硅碳和电容炭等产品预计打造超额收益,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图7: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型分类(亿元) 图8:分产品毛利率水平 费用管控水平良好,研发投入较为稳定。公司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自2018-2022年整体呈下行趋势,自2019年剥离网络游戏业务后均维持低位,2020-2023年Q1-3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3.5%/13.0%/11.2%/10.0%,费用管控水平良好。公司研发投入稳中有增,研发人员数量达209人,注重碳材料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了“元力股份+科研机构+下游应用商”的协作机制,持续推动活性炭技术进步。 图9:公司期间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 2.活性炭:木质炭需求稳健增长,环保竹基炭加速放量 2.1.木质炭需求稳健增长,竹基炭加速替代煤质炭 活性炭吸附能力优良,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活性炭是一种吸附能力很强的功能性碳材料,其具有特殊的微晶结构、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巨大,因此被作为优良的吸附剂,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可以有选择的吸附液相和气相中的各种物质,以达到脱色精制、消毒除臭和去污提纯等目的。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水处理、气体净化与回收、化工、冶炼、国防、农业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食品、药品、饮用水的安全性、纯净度等生存环境提出更高要求,活性炭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图10:活性炭结构示意图 图11:2021年全球活性炭下游应用结构 图12:2022年国内活性炭下游应用结构 根据制造原料的区别,活性炭可以分为木质活性炭、煤质活性炭、其他原料活性炭。 木质活性炭是指由林产“三剩物”为主要原材料,具有低灰分、高纯度、吸附能力强等特点,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上水处理等领域。煤质活性炭是指以煤为原料制成的活性炭,具有机械强度高、易造粒、易再生等特点,主要用于废气净化、污水处理等环保领域。 根据外观形状的区别,活性炭可以分为粉状活性炭、颗粒活性炭和其他形状活性炭。 粉状活性炭是90%以上通过80目标准筛或粒度小于0.175mm的活性炭。粉状炭在使用时有吸附速度较快,吸附能力使用充分等优点,但需专有的分离方法,粉状炭的粒度逐渐细化,有的场合已达到微米甚至纳米级,食品饮料领域需要粉状活性炭,目前以木质活性炭为主。颗粒活性炭是粒度大于0.175mm的活性炭,颗粒活性炭包括不定型颗料活性炭、圆柱形活性炭和球形活性炭,VOCs和水处理等环保领域需要颗粒活性炭,目前以煤质活性炭为主。 表5:活性炭分类情况 环保及双碳政策加持,竹基炭加速替代煤质炭。煤质炭产品容易成型,容易再生,此前在气相及污水处理等环保领域,行业主要使用煤质炭,但煤质炭以不可再生的优质煤炭为原料,生产过程存在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状况,无法与国家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契合,因而,煤质炭受到政策限制和优质煤炭短缺的双重挤压。与煤质炭相比,环保用竹基颗粒炭纯度更高、吸附力更强、强度和燃点更高,与此同时,还呈现原料成本低、原料充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好的利好特点,具备替代现有的煤质炭产品的强劲优势。 表6:木质活性炭和煤质活性炭的区别 活性炭行业供需平衡,2023年国内需求约84万吨,出口约30万吨,产量约115万吨,其中木质炭、煤质炭占比35%、65%。供需角度看,2023年全球活性炭市场规模预计近200万吨,需求最大的地区是亚太地区(占比50-60%),2023年国内活性炭需求约84万吨,出口约30万吨,供给产量115万吨,其中木质炭产量40万吨(占比35%),煤质炭产量75万吨(占比65%)。随着工业增长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各国对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环保领域的活性炭的需求稳步扩大,预计2024、2025年国内活性炭市场需求将达到89、93万吨,年均复合增速在5%左右。 图1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