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环烯烃聚合物(COC&COP)行业专家交流纪要-20240125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环烯烃聚合物(COC&COP)行业专家交流纪要-20240125

2024-01-25未知机构Z***
环烯烃聚合物(COC&COP)行业专家交流纪要-20240125

环烯烃聚合物(COC&COP)行业专家交流纪要 Q:COC/COP行业中,由于地震导致的某些产线停产会对整体供应造成怎样的影响? A:受地震影响而停产的只是一部分工厂,主要涉及薄膜产品、合成橡胶和医疗器械工厂,而COP原料在水岛的生产基本没受影响,没有停产信息。停产工厂设备未受损害,只是考虑到地震余震的潜在风险,所以一旦地震状况稳定,这些产线随时可以复产。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认为CO原料供应并未受到重要影响。 环烯烃聚合物(COC&COP)行业专家交流纪要 Q:COC/COP行业中,由于地震导致的某些产线停产会对整体供应造成怎样的影响? A:受地震影响而停产的只是一部分工厂,主要涉及薄膜产品、合成橡胶和医疗器械工厂,而COP原料在水岛的生产基本没受影响,没有停产信息。停产工厂设备未受损害,只是考虑到地震余震的潜在风险,所以一旦地震状况稳定,这些产线随时可以复产。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认为CO原料供应并未受到重要影响。 Q:国内COC/COP的产业化程度怎样?目前有哪些公司接近量产能力? A:目前国内企业主要是生产COC而不是COP,且产业化程度有限。接近量产能力的企业中,颗粒和透析的公司已有样品并且称与某些光学厂家进行了合作验证,但具体信息并不透明。有一个公司声称近期可以量产20吨,而一家企业所提供的样品经分析,QC达到了99.9%。然而,还需观察这些声明的真实性和量产的可持续性。 Q:下游验证周期通常会涉及哪些环节和持续多长时间?需要验证哪些指标? A:下游验证周期因应用场景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手机领域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而车载镜头则需要更长,达到2~3年,因为需要通过多个月的高温高湿测试循环来确保信赖性。除此之外,医疗场合可能需要年为单位的认证周期。在验证过程中,主要关注光学性能,包括折射率、尺寸公差、长期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颜色变化和裂纹产生),对于医疗用途,还需关注溶出性和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杀菌能力。 Q:COC产品能否在各个领域替代COP?哪些领域无法替代? A:COC产品在光学领域基本能够替代COP,但由于折射率不同,替换可能需要修改模具,投资较大,因此通常新产品会考虑使用COC。然而,也存在无法替代COP的情况。COC因其卓越的防偏振性能可以应用于光学膜,比如制作TAC膜, COP在这方面无法替代。医疗方面,由于COP具有更好的韧性,适用于制造针筒等产品,特别在经过高温或者伽马线杀菌后,COC可能会开裂, 而COP则不会,所以在这方面COP也难以替代。Q:最近COC价格降低了,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包装级、医疗级和光学级COC/COP的价格和毛利情况吗? A:最近确实出现了COC价格下降的情况。包装级价格相对较低,受汇率影响较大,价格可能在人民币四五十元至七十元一公斤。而光学级由于品质要求更高,价格相对较贵,一般在150至200元之间,对于有特殊需求的产品,如某些车载应用,价格可能会更高,达到200至300元。COP整体来说价格可能更高,某些牌号因市场原因可能有到300多的报价。医疗级价格大约在200元以上。 Q:不同级别的COC/COP在原料和生产过程中有什么差异?成本差异大吗? A:不同级别的COC/COP原料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差异在生产过程的管控上。对不同的级别,管控更严格意味着生产损失可能更大,从而使成本较高。但基础原料相同,例如COP的某些牌号使用的原料会有微小差异。在生产中,差异主要体现在收率上,例如光学级的产品可能只能达到50%的合格率,而非光学级的合格率接近 100%,这自然就会影响最终成本。至于催化剂的影响,它对总成本的影响并不大,而且几乎在各个级别中都差不多。 Q:您能提供包装级、光学级和医疗级的毛利率大致范围吗? A:我不能提供具体的毛利率数据,但我可以说光学级的毛利率通常会更高。这是因为虽然光学级的生产损失较大,价格也高,但它并没有差异到极端程度。也就是说,相对较高的价格可以弥补生产中的损失,从而保持较好的毛利率。 Q:国内的企业,比如拓西和阿克力,他们是专注于光学级的生产吗? A:拓西和阿克力似乎都希望涵盖多个领域。他们不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光学级,还包括包装级和其他应用,如车载等。这是因为他们都希望充分利用自己的产能。就技术来源而言,由于它们依赖的技术对应着特定的产品线,可能会影响到它们能够制造哪些级别的产品。 Q:COC在生产薄膜方面的性能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A:COC确实可以制作成薄膜,但关键问题在于其光学性能可能不符合期望。虽然它在物理上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脆性,这不是其主要问题。关键问题是,即使能够生产出所需薄膜,它的光学特性可能并不满足特定用途的要求。 Q:随着国内产能的增加,日本的相关企业是否可能通过降低成本和价格来抗衡产能上升,从而引发价格战或增加产能? A:对于日本公司是否会通过降低成本和价格来应对中国产能的增加,我不太了解他们的商业策略。各家公司在面对产能和市场竞争时会有不同的行动方案。 Q:COC/COP行业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 A:这个行业的竞争公司往往不会直接冲突,它们之间不会因为看到对方获利就投入相同领域造成激烈的价格战。这些公司更倾向于差异化竞争,例如其中一家如果在COP领域有所作为,另一家会选择在COC做文章。即便存在价格竞争,也不会出现大幅降价的情况。 Q:COC/COP行业的产能扩张情况如何? A:虽然行业内部分公司做出了小幅度的扩产,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能扩张。这是因为扩产后固定费用压力巨大,如果无法把产品全部销售出去,对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因此可以断言不会有太大的产能扩展。 Q:光学材料价格近期为何下降? A:光学材料价格的主要降因是汇率波动。以日元为例,之前汇率可能是100日元兑7元人民币,现在可能是100兑5,汇率变化导致实际收入降 低。但这种汇率变动对日本企业的收益影响并不大,因为对他们来说,在汇率变化后,等于是凭空多了20%的现金收入。 Q:GSR公司的COC/COP产能情况如何? A:GSR公司的确切产能情况不太清楚,但可以知道他们向市场销售的树脂原料不多,主要用于内部,如车载镜头和光学膜的消耗。 Q:国内COC和COP需求大概是多少? A:根据市场数据,国内对COC和COP的需求总量并不是很大,不会超过1万吨,其中6C6P加起来肯定不到1万吨,医疗和包装可能会稍微多一点。如果有的数据显示2万吨的需求量,那也甚可能是包括了这部分的需求。 Q:COP能否替代某些其他材料,如CT膜? A:是的,目前已经有COP材料替代CT膜使用。 Q:在COC和COP的生产工艺中,存在哪些难点? A:COC和COP的生产难点众多,涉及从单体制备到合成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在光学级别要求的场合,如何控制杂质的吸附和脱除非常关键,保证材料的透明度;此外,还要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因为添加剂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材料的抗老化能力、信赖性,并避免内部结构的误读。成型时模具的污染控制也是一个挑战。更进一步,需要避免反应过程中产生副反应和副产物,因为烯烃材料的活性相对较低,确保主反应顺利进行比较困难。这些都是COC和COP生产中的难点。 Q:COP和COC的售价区间。 A:COP的售价差不多,目前COC用于包装的产品大约在六七十块左右。光学材料由于这两年的降价,其价格在150~200元左右。对于汽车载应用的BCOC,价格更高一些,大约在200元以上,亚洲市场的价格可能在250元到300元之间。而一些特殊牌号的COC,由于产量较低,售价可能在300多到500多元不等。 Q:瑞翁有哪些主要的牌号,它们分别用在什么领域? A:瑞翁曾经有F52R、480R和690R这样的牌号,但现在他们已经停产,只维持了三个牌号:一个是用于抗蓝光的3502,主要用于像投影仪镜头这类产品;另外有E482和K226,这些最终并成了一个牌号K26;最后是T622,主要用于汽车领域。瑞翁选择减少牌号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降低成本。 Q:COP和COC产品的价格是否有公开标准?A:价格通常和客户商议后确定,受到订单量的影响,大订单可能会有一些折扣,而战略性合作可能价格会便宜一点,但总体来说价格差异不会太大。COP和COC选择上更多是基于他们的性能来考虑,如果选择成型性能较好就可能是COP,而如果需要更好的光学性能就可能选择COC。 Q:COP和COC在手机镜片领域的重叠是怎样的? A:手机镜片中有一部分能够使用COP或COC,但整体上两者适用性有差异。在光学性能上,COC更好一些,而在成型性上是COP占优。一些光学设计者出于性能考虑更倾向于使用COC,但综合考虑生产效率等因素,COP也有相应的市场。此外,非光学用途的场合,COP和COC也有可能重合,但非常有限。 Q:为什么国内的厂商不太生产COP? A:国内厂商不生产COP的具体原因不太明确,可能和工艺或技术门槛有关,也有可能是之前缺乏进入该领域的企业。日本的厂商即使在努力尝试生产COP也说明该领域有其复杂性,而瑞翁的COP生产能力说明它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 Q:瑞翁停产是否会导致客户从使用COP转向使用其他产品? A:瑞翁的停产不会导致客户从COP转向其他材料,因为原料的供应并未受影响。在光学用途领域的材料切换需要时间和成本,因为不同材料间的折射率不相同,涉及到模具的改造。一般来说,若非长期替换,暂时性的材料短缺可能通过市场购买等方式解决,而不会轻易地更改生产模 具。 Q:金发科技的COC产品目前的进展如何? A:关于金发科技的COC产品进展情况,会议中并未提供详细信息。 Q:三井化学的API牌号产能增加了吗? A:是的,三井化学的API牌号在2022年6月增加了50%的产能,新建的工厂位于日本大阪,新增产能大概是1万吨左右。同样,赛杰和瑞丰保利也有产能规划,比如赛杰在德国计划新建2万吨的COD产能。但这些计划可能会因为技术或政策问题而推迟或调整。 Q:瑞丰的6000吨COP再生装置是什么? A:这个再生装置指的是一种化学回收过程,常见于对材料进行重新利用,例如在医疗领域的需求降低时,不需要过度扩产。由于环保和政治需求,回收在各个企业间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Q:COC/COP材料生产在实际操作中会有损耗吗?而且这些损耗是否对不同牌号或原料要求有影响? A:在生产COC/COP材料的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损耗。这些损耗的具体比例会因不同牌号而异。在考虑原料消耗时,通常会计算出生产一吨材料所需的原料总量,但实际所用的原料量可能会更多,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有损耗。损耗的具体比例并不大,也不会达到像一吨材料需要用到1.5吨原料那样的程度。 Q:COC/COP行业的化学回收对产能有影响吗? A:化学回收本身与产能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主要是对材料进行处理,例如回收一些添加剂或者利用化学过程生成再生材料。不同公司会有各自不同的回收和处理流程,因此对产能的影响因公司而异。 Q:国外企业在COC/COP单体的生产上是否有难点?这些公司会对外出售单体吗? A:国外企业在生产COC/COP单体时确实存在难点,特别是在单体合成这个环节。这些难点可能 是技术上的,也可能是成本和规模的问题。至于单体的销售,一般这些企业不对外出售单体,因为他们会自己使用这些单体制造下游产品。市场上没有公开的售价,因此即使有人想购买单体原料,也很难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