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行业信用展望:稳定 2023年交通基础设施行业信用回顾与2024年展望 工商企业评级部张佳林贇婧 摘要 2023年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保持高位,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十四五”规划下仍将保持较强的投资动力并为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筑基。但也需关注到行业资本密集特征下投资和融资压力具存。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周期性较弱但盈利性偏弱,对地方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力度有一定依赖;行业进入壁垒较高,省际间交通基建资源的高度集中和协调管理带来明显的区域专营性和垄断属性,同时也带来区域间基建资源效益的释放等存在较明显的分化与差异。从子行业 情况看,(收费公路)国内收费公路网络不断完善,并提供相对透明、较稳定收入来源和较充沛现金流。考虑到收费公路需 求端增速放缓、新通车路产投资回报期拉长和造价成本居高等因素,行业面临收入增长趋缓、盈利空间收窄和边际效益递减压力;区域经济及客货运输需求增长的渐进性与收费公路建设融资到期的集中性之间矛盾突出,全行业还本付息持续承压,行业收支持续高位失衡;2023年国内出行政策优化,公众出行能力和意愿提升,行业收费状况改善,支持行业长期发展的 供需关系仍将保障行业稳健运行。(港口)尽管全球通胀压力依然很大且国外需求疲软,但在国内消费增长、运输服务升级 和市场预期改善的推动下,2023年以来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了较好的增长。港口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地位仍稳固,资源稀缺性使其仍能获得较好的政府支持,港口行业的基本面保持稳定。(机场)经多年规模建设,我国民航机场初步形成体系布局,远期规划下仍有较大资本支出预期。2020-2022年行业亏损额巨大,2023年以来民航行业需求持续释放, 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恢复态势明显,机场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止损。 政策层面看,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具有较明显的政策导向性,其发展布局、建设规划、功能定位、收费机制、投融资体制和亏损补贴机制等需遵照国家和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行业对政策及细则变化的敏感度较高,行业内企业面临政策管控要求较高,此类政策监管与管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行业收入来源的相对稳定性、现金流的相对充沛。与此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企业依托其承担的区域内相关重要职责,也较容易得到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从样本企业财务表现看,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特有的区域专营性和垄断性、政策定价属性,带来行业收入来源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效益的相对薄弱处境。2023年以来基于全社会出行政策的优化等因素,行业经营呈现扭亏态势。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的重资产投入和高负债运营属性,则带来行业偏高的财务杠杆和流动性相关偿债指标的相对偏弱处境;但行业债务以中长期为主,且融资渠道畅通,短期偿债压力整体可控。2023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要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仍需维持一定规模和力度,行业对债务融资的需求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债券发行情况看,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行业仍以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和企业债等传统债券为主,当期共发行了312支债券,其中包括33支短期融资券、187支中期票据、81支公司债和11支企业债券。级别调整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共3家企业主体级别调升,1家企业主体信用展望由稳定调为负面。 展望2024年度,预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经济持续调整与优化过程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支撑作用。行业运行总体上有 望获得更强有力的基本面支撑并表现平稳。(收费公路)预计2024年我国收费公路运输需求和行业现金流仍将保持相对规模,其中货运市场还需进一步观察经贸形势和有效需求;基于“十四五规划”安排,行业仍将维持高负债高投资运行态势, 需持续关注经济薄弱地区的债务循环压力、利息偿付安排及公路项目资金配置与投融资安排。纵观行业发展趋势,我国收费公路行业仍可凭借主业现金流及外部支持而保持较高的信用质量;但随着新建路产的投运,部分中西部区域的收费公路企业的财务风险或将进一步增大。中长期看,我国收费公路行业通行费对到期债务本息的覆盖能力总体上将持续承压,不同区域还本付息质量(债务化解)、收支平衡能力及发债主体信用质量的分化趋势将进一步显现。(港口)在国内经济受益于各项政 策的强力推动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我国港口生产将总体平稳并延续恢复发展态势。我国港口行业盈利空间因折旧、人工等成本上升继续承压,为了应对日趋加大的经营压力,再加上港口之间的竞争存在辐射半径的限制,我国港口的跨省/直辖市港口合作加快加强。港口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地位稳固,港口在地方上的资源稀缺性使其仍能获得较好的政府支持,港口行业的行业信用品质较好,行业基本面仍保持稳定。但仍需重点关注部分港口企业业务多元化可能带来的风险敞 口。(机场)预计2024年我国民航机场建设保持较大规模投入,行业仍面临着一定的资本支出压力;随着国内航空运输需求 继续释放和国际运输需求有序恢复,机场旅客吞吐量将持续增长,其中原国际旅客占比较多的机场恢复增速或有加快。民航机场行业收入端预期保持增长,全年行业整体能否扭亏仍需观察收入增速和折旧与摊销成本等趋势变化,现金流仍将继续恢复。中长期看,较稳定的客运需求、主业较强的现金流、以及较强的外部支持等,仍可有效支撑我国民航机场行业信用质量保持稳定。 1.运行状况 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主要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水路(港口与航道等)、机场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在不同应用场景内提供差异化服务,构筑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对拉动地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多由国家/省市等批复全国性/区域性布局规划和功能定位,政策属性较明显;规划设计确定后,行业上游主要为基础设施工程材料(钢铁、水泥、沥青等)和工程机械等,下游需求主要为物流、旅游和商务服务等。交通基础设施各主要子行业具有资本密集、资产密集、政策主导和经营周期长但相对稳定、债务依赖度较高等共同的信用特征。 图表1.交通基础设施行业主要子行业定义 分类 主要定义 公路(含桥隧) 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流量进行划分,我国将公路划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共五个等级,其中确定收费标准和收费年限(尚未到期停止收费)的路段统称为收费公路(主要由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桥隧构成)。 港口 港口行业是指货运港口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包括港口船舶货物装卸服务、港口货物停放、堆放服务、港口拖船服务、水上运输货物打包、集装箱拆装箱服务、货运船舶停靠和物资供应服务。 民航机场 民航指专供民用航空器起飞、降落、滑行、停放以及进行其他活动使用的划定区域,包括附属的建筑物、装置和设施。 铁路(含高速铁路) 铁路是供火车等交通工具行驶的轨道线路。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为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依据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要求,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系统、自动导向轨道(APM)系统、磁浮系统1。 航道 在江、河、湖、海等水域中,为船舶航行所规定或设置(包括建设)的船舶航行通道。 注:新世纪评级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持续保持高位,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十四五”期间仍将保有较大的投资动力,并为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筑基,但也需关注到资本密集型的特性下,行业资本投资和融资压力具存。 近年来在大规模投资的带动下,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2。2020-2022年,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4.12万亿元、4.26万亿元和4.4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8%、3.37%和4.76%,分别约占GDP的4.06%、3.70%和3.68%,同比增速和比重下降主要是铁路和轨道交通投资规模趋降;同期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公路投资占比近60%,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占比近30%。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未包括轨道交通)2.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投资规模保持高位,其中公路、铁路和水路投资分别为2.14万亿元、0.51万亿元和0.14万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25%、7.14%和28.24%。截至2022年末,全国公路里程535.48万公里,较上年末增加7.41万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4.2万 公里,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铁2082公里。 1来自《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114-2007)。 2来自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7号)。 图表2.2015年以来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与增速及占GDP比重(单位:亿元)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4% 12% 10% 8% 6% 4.52%4.39%4.45%4.16%3.88%4.06%3.70%3.68%4% 2% 0%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左轴]增速[右轴]占GDP比重[右轴] 注1:根据Wind数据整理绘制;注2: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和轨道交通等其他。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到202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能力利用率将显著提高:以“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为主骨架,以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衔接,以部分兼顾干线功能的城际铁路为补充;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地区环线、并行线、联络线等组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的主线基本贯通,普通公路质量进一步提高;布局完善、功能完备的现代化机场体系基本形成;港口码头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图表3.“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设施网络) 指标 2020年 2025年 重点内容 1.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 14.6 16.5 坚持客货并重、新建改建并举、高速普速协调发展,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扩能改造,推进既有铁路运能紧张路段能力补强,加快提高中西部地区铁路网覆盖水平。推进高速铁路主通道建设,提升沿江、沿海、呼南、京昆等重要通道以及京沪高铁辅助通道运输能力,有序建设区域连接线。统筹考虑运输需求和效益,合理规划建设铁路项目,严控高速铁路平行线路建设。 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 3.8 5.0 2.公路通车里程(万公里) 519.8 550.0 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质量,实施京沪、京港澳、京昆、长深、沪昆、连霍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繁忙拥挤路段扩容改造,加快推进并行线、联络线以及待贯通路段建设。加快普通国省道低等级路段提质升级,实现对重要口岸、枢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有效覆盖,强化安全设施配置。 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 16.1 19.0 3.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万公里) 1.61 1.85 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支持山东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推进东北地区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有序推进沿海港口专业化码头及进出港航道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扩能升级与畅通攻坚建设,完善长江、珠江、京杭运河和淮河等水系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进一步提升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出海能力。 4.民航运输机场(个) 241 >270 推动区域机场群协同发展,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世界级机场群。适时启动能力紧张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强化枢纽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合理加密机场布局,稳步建设支线机场和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提升综合性机场货运能力和利用率。 5.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公里) 6600 10000 资料来源:《“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十四五”规划下,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仍将保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