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长城证券]:宏观经济研究:M1增速持续下滑压力仍较大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经济研究:M1增速持续下滑压力仍较大

2024-01-13蒋飞长城证券向***
宏观经济研究:M1增速持续下滑压力仍较大

结论:2023年整体看,实体经济融资中,政府融资占比不断上升,信贷与直接融资占比略有下降,广义货币M2同比相对较高表明货币供应力度不弱,但表征活化资金的M1同比偏低且比去年有所下降,资金传导至实体存在一定滞塞。我们认为提高资金转化融通效率,一方面需“定点击破”,针对房地产“三大工程”、地方政府化债进一步推进结构性金融、财政工具。 另一方面也需要数量、价格方面政策宽松,引导实体经济融资的实际利率进一步下降。 数据: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700亿元,同比少增2401亿元;2023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1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19400亿元,同比多增6342亿元;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5.59万亿元,同比多增3.41万亿元。12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9.5%,前值9.4%。M1同比1.3%,前值为1.3%;M2同比9.7%,前值10.0%。 要点:2023年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9.5%,2023年社融存量增速先降后升,7月份一度降至近年低点8.9%,8月以来政府债发行不断发力,重新支撑社融增速回升。社融拆分看,新增信贷贡献有所下降(全年新增22.22万亿,同比多增1.18万亿),而政府债券对新增社融的贡献较为突出(全年新增9.6万亿,同比多增2.48万亿),显示出政府支出对实体融资需求相对不足的对冲。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直接融资占社融的比重不断下降。考虑到2023年四季度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近1.39万亿元,主要用于偿还存量债务,可能带来部分企业信贷和债券相应减少。 2023年12月末我国贷款余额同比放缓至10.6%,增速比2022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在当前地产供需结构转变、地方债务化解背景下,居民和企业贷款的结构特征出现一定调整。居民端,月度贷款数据波动加剧,中长期贷款修复不及短期,居民中长期和短期贷款全年分别同比少增2000亿/多增7000亿,居民部门融资需求放缓、短期化倾向有所凸显。企业端,中长期贷款前高后低,重点领域金融支持不断,企业中长期信贷融资不弱,全年同比多增2.51万亿。 2023年M1增速整体呈下降态势,年末两月维持在1.3%的低位,结合2023年四季度CPI持续同比负区间运行,制造业PMI在收缩区间,体现当前经济复苏仍然曲折,实体经济资金活跃程度有待提高。12月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继续下滑0.3个百分点至9.7%。表征存款定期化的(M2-M1)/M1 小幅回落至3.29,仍然偏高,M1同比偏低且比去年有所下降,表明资金传导至实体存在一定滞塞,若这一趋势不改M1增速可能还有继续下滑的压力。我们认为提高资金转化融通效率,一方面需“定点击破”,针对房地产“三大工程”、地方政府化债进一步推进结构性金融、财政工具。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总量宽松,引导实体经济融资的实际利率进一步下降。 实际上今年1月9日10年国债收益率一度降至2.486%,创下2020年5月以来的新低,体现出债券市场对年初的宽松货币政策(降息、降准)有较强预期。我们在2023年12月发布的年度展望中认为,2024年或有30BP左右的降息空间。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债券牛市有望延续,短期内国内权益市场或也有较大的回弹机会。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降息降准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1.社融同比增速回升,政府债贡献不断加强 2023年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5%。2023年社融存量增速先降后升,7月份一度降至近年低点8.9%,8月以来政府债发行不断发力,重新支撑社融增速回升。 图表1:当月新增社融(亿元) 图表2:2023年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先降后升 图表3:当月社融结构 12月单月看,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19400亿元,同比多增6342亿元,其中信贷融资和政府债券融资分别为11050亿元和9279亿元,信贷融资同比少增3351亿元,而政府债同比多增9279亿元。2023年整体看,信贷融资和政府债券融资分别新增22.22万亿和9.6万亿,分别同比多增1.18万亿和2.48万亿。 2023年新增信贷贡献有所下降,而政府债券对新增社融的贡献较为突出,显示出政府支出对实体融资需求相对不足的对冲。8月以后政府债发行提速,叠加四季度特殊再融资债和新增一万亿国债的发行,对社融增速的回升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与之相对的,信贷和直接融资对新增社融的贡献有所减弱。2023年四季度,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近1.39万亿元,主要用于偿还存量债务,可能带来部分企业信贷和债券相应减少。 我们以政府债存量占社融存量的比重作为一个线索,可以看到政府加杠杆创造货币需求的取向已经愈加清晰。2023年12月,政府债占社融存量的比重已经上升至18.5%,比2022年末提高了1个百分点,而存量信贷占社融比重从年6月的高点63.1%下降至12月的62.7%。 图表4:政府债券和贷款占社融存量比重(%) 图表5:直接融资和表外业务融资占社融存量比重(%) 2023年12月表外非标融资和直接融资均出现净偿还,分别净融资-1564亿元和-2117亿元。2023年全年,直接融资同比少增,非标融资同比少减。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在内的非标融资合计减少9亿元,同比少减5826亿元;包括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在内的直接融资新增2.42万亿元,同比少增808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直接融资占社融的比重不断下降,2023年末直接融资占社融存量比重11.3%,比2022年末下降0.8个百分点。2024年1月12日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到“当前IPO节奏明显放缓”,下一步将“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做好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 2.贷款增速放缓,居民企业结构特征调整 2023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居民和企业贷款分别新增4.33和17.91万亿元,分别同比多增5000亿元和8200亿元。我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放缓至10.6%,增速比2022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实际上在当前地产供需结构转变、地方债务化解背景下,居民和企业贷款的结构特征出现一定调整。 图表6:当月新增贷款结构 对于居民贷款,月度数据波动加剧,中长期贷款修复不及短期。12月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403亿元,短期贷款同比多增872亿元。2023年全年,居民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分别新增2.55万亿和1.78万亿,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000亿,短期贷款同比多增7000亿。2023年居民贷款的波动性明显加剧,个别月份出现净偿还现象,这在2022年之前并不多见,居民部门融资需求放缓、短期化倾向有所凸显。尽管2023年8月以来地产需求政策“多管齐下”,商品房成交的反弹并不明显。 图表7:居民中长期贷款当月新增(亿元) 图表8:居民短期贷款当月新增(亿元) 对于企业贷款,中长期贷款前高后低,重点领域金融支持不断,企业中长期信贷融资不弱。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8612亿元,已经持续6个月同比少增。但全年中长期贷款并不弱,主要是上半年企业中长贷提前发力,明显同比多增。2023年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3.57亿元,同比多增2.51万亿。中长期贷款融资不弱,可能依赖于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支持。一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2023年12月新增的3500亿抵押补充贷款(PSL)、2024年初加速落地的1000亿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都意在针对重点领域加强信贷支持力度。 短期融资方面,2023年企业短期贷款新增3.92万亿元,同比多增8900亿元,企业票据融资新增3410亿元,同比少增2.62万亿元。总体看企业短期信贷融资占总体信贷融资比重为23.9%,处于2018年以来偏低水平。若2024年国内外需求继续恢复,PPI与企业盈利见底回升,企业主动补库和投资意愿可能加强,短期融资占比可能有望进一步下降。 图表9:2023年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前高后低 图表10:企业短期与长期信贷融资对比 3.M1增速持续低位,货币政策量价、结构仍需齐发力 12月M1同比增速为1.3%,与11月增速一致,是2022年2月以来的低点。2023年M1增速整体呈下降态势,结合2023年四季度CPI持续同比负区间运行,制造业PMI在收缩区间,体现当前经济复苏仍然曲折,实体经济资金活跃程度有待提高。 12月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继续下滑0.3个百分点至9.7%。表征存款定期化的(M2- M1)/M1 小幅回落至3.29,仍然偏高,表明储蓄倾向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从存款增速与贷款增速对比来看,12月份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速与贷款同比分别为10.0%和10.6%,分别比2022年末降低1.3和0.5个百分点。存款增速较贷款增速下滑更快,不排除收入增速放缓的影响。 图表11:M1同比与PMI(%) 图表12:存款定期化趋势 2023年整体看,实体经济融资中,政府融资占比不断上升,信贷与直接融资占比略有下降,广义货币M2同比相对较高表明货币供应力度不弱,但表征活化资金的M1同比偏低且比去年有所下降,资金传导至实体存在一定滞塞,若这一趋势不改M1增速可能还有继续下滑的压力。我们认为提高资金转化融通效率,一方面需“定点击破”,针对房地产“三大工程”、地方政府化债进一步推进结构性金融、财政工具。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总量宽松,引导实体经济融资的实际利率进一步下降。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提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今年1月初央行有关负责人谈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总量、结构、价格三方面强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或表明货币政策总量进一步宽松有较大可能。 实际上今年1月9日现券市场10年国债收益率一度降至2.486%,创下2020年5月以来的新低,此后三天也持续在2.5%的政策利率之下,体现出债券市场对年初的宽松货币政策(降息、降准)有较强预期。我们在2023年12月发布的年度展望中认为,2024年或有30BP左右的降息空间。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债券牛市有望延续,短期内国内权益市场或也有较大的回弹机会。 图表13: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降息降准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