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世纪评级]:2023宁波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宁波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2023-12-15吴梦琦新世纪评级
2023宁波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宁波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 公共融资部吴梦琦 经济实力:宁波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点开放的港口城市,经济外向度较高, 港航贸易及制造业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水平在浙江省内及全国大中城市保持领先地位。2022年宁波市工业经济受国内外需求弱化冲击影响较大,但内生动力韧性较强,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及全省水平。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年回落4.7个百分点,基本跌回2020年水平,但略超全国及全省同期水平。当年宁波市制造业及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共同发力,带动全市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同期外贸和消费增长均明显放缓,但消费增幅仍领先于全国及全省水平。2023年前三季度,宁波市经济复苏进程快于全国水平,全市制造业及基建投资持续发力,消费增长提速,但受欧美市场需求不足影响,外贸延续放缓态势。当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18万亿元,增速为5.7%,高出全国水平0.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水平0.6个百分点。 宁波市区县经济总体较发达,城乡差距相对较小。北翼六大城区及余姚、慈溪两市定位为全市都市集聚发展区,其中鄞州、北仑、海曙和镇海四区以及慈溪、余姚两市经济总量维持千亿元级;南翼宁海、象山两县为全市都市特色发展区,经济及人口密度相对落后于北翼地区。2022年各区县经济增速均放缓,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减弱,中心城区江北、海曙区以及余姚、慈溪两市增速回落较突出,消费及工业经济增势突出的镇海区增速领先其他区县。2023年前三季度各区县经济增速普遍有所回升,其中投资动力弱化的奉化区增速居全市末位。 财政实力:受政策性减退税及房地产业持续下行影响,2022年宁波市税收 及政府性基金收入均转为短收,但财政收入质量及自给能力总体尚佳。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然口径转为负增长2.5%至1680.2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正增长5.1%,增速较上年同口径回落9.0个百分点;税收比率及财政自给率分别为82.28%和76.80%;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继续减收24.4%至1205.03亿元,降幅同比有所扩大。2023年前三季度,受增值税高增带动,全市税收恢复增长,但政府性基金收入继续缩减且降幅走阔,全市财政增收及收支平衡压力总体上升。当期全市税收收入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4%、8.6%至1213.3亿元和1516.5亿元;同期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负增长34.0%至 528.9亿元。 受留抵退税政策、经济下行等影响,2022年宁波市下辖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普遍短收,其中镇海区降幅最为突出,北仑和江北区仍保增长,象山县增长 主要由非税拉动。市辖区及余姚、慈溪两市财政收入质量总体更优,镇海、奉化两区财政表现相对居后,宁海及象山两县财政实力仍居市内下游。2023年前三季度,由于留抵退税因素影响消退,多数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恢复性两位数增长,其中北仑和江北区增幅保持低位,其余区县增长主要系增值税高增拉动。 2022年宁波市下辖多数区县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明显减收,北仑、海曙、奉化三区及余姚、慈溪两市降幅相对突出,其中奉化区财力对土地出让金依赖度仍最高。2023年前三季度,宁波市土地成交金额缩减幅度扩大,减量主要集中于城区,其中江北、北仑、奉化三区跌幅市内最为突出。 债务状况:主要因市政建设等方面资金需求增加,2022年以来宁波市政府债务继续增长,考虑到区域产业创收能力较强,地区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截 至2022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2885.5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336.8亿元, 与限额相比尚有融资空间155.8亿元。 宁波市政府债务严格执行限额管理,对区县的新增限额分配各年间有所调整,2022年新增额度相对向余姚、慈溪两市及奉化区倾斜。当年各区县新增额度继续基本顶额使用,上年政府债务高增的宁海、象山两县债务转为低增长,但政府债务负担仍相对突出。2022年末象山县及宁海县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值近3.5倍,继续居全市该比值降序排列前两位。 宁波市属浙江省内城投企业融资相对活跃地区,全市城投企业2022年末带 息债务合计0.79万亿元,仍仅次于杭州、绍兴市。市属城投是其最主要的承债主体,区县城投也保持较大体量融资,平台带息债务总额持续上升,其中奉化区城投企业融资力度明显加大,与宁海、象山两县同属市内债务负担相对较重的地区。2022年末宁海县、象山县和奉化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总额与当年地方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的比值超7.5倍。 城投债方面,与浙江省城投债发行走势同步,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宁波市城投债发行节奏总体放缓,当期发行额分别为844.26亿元和723.7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5%和15.5%。各年间各区县发债节奏时有调整,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奉化、江北区城投债发行总体明显扩量,象山县2023年以来城投债发行量走阔,余姚市、镇海区、鄞州区、宁海县债券融资明显缩量。 一、宁波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宁波市经济实力分析 宁波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点开放的港口城市,经济外向度较高,港航贸易及制造业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水平在浙江省内及全国大中城市保持领先地位。2022 年宁波市工业经济受国内外需求弱化冲击影响较大,但内生动力韧性较强,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及全省水平。2023年前三季度,宁波市经济复苏进程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制造业及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外贸延续放缓态势。 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临舟山群岛,是我国东南沿海重点开放的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全市陆域总面积为9816 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为8355.8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为1594.4公里,现辖海 曙、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奉化6个区,慈溪、余姚2个县级市以及宁海、 象山2个县,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961.8万人,较2021年末增加7.4万人,城镇化率78.9%,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 从浙江省内看,宁波市属环杭州湾城市群,与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与杭州、温州、金义同列为浙江省四大都市区,定位于发展高端产业,并与杭州都市圈共同定位为省域发展“双核”。2018年,浙江省全面启动大湾区建设,该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一环、一带、一通道”,即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宁波市在其中发挥港航贸易及制造业优势,与周边区域强化高端制造、海洋经济、生态经济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宁波市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举措将继续得到支持,与杭州的对接有望进一步加强,此外,与绍兴、舟山、台州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也将有所推进。从全国范围看,宁波市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枢纽作用,依托交通、劳动力、产业资源等优势,宁波已发展为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宁波市近年来经济增速存在一定波动,但保持了较强的产业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在浙江省及全国范围均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宁波市在浙江省内及全国均属经济大市,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万亿元,经济总量保持全国GDP万亿元城市中游、省内第二位;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年回落4.7个百分点,基本跌回2020年水平,但分别小幅高出全国、全省水平0.5个、0.4个百分点。由于基数较大,宁波市经济增速在省内的表现不显突出,但2023年以来全市经济复苏进程加快,前三季度增速已超过去三年年均水平(5.0%),服务业及投资支撑作用较为突出。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18万亿元,增速为5.7%,高出全国水平0.5个百分点,低于全 省水平0.6个百分点。 宁波市支柱产业包括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工电器等,同时交通运输、金融、批发、租赁和商务服务等服务业也占有重要地位。2022年,宁波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82.0亿元,增长4.1%,增速逆势回升;第二、第三产业 分别实现增加值7413.5亿元、7908.8亿元,分别增长3.2%、3.8%,增速分别较上年回落6.6个、3.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受国内外需求下降负面冲击影响相对较大,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2.4:48.0:49.6调整为2022年的2.4:47.2:50.4,第二产业占比高于浙江省水平4.5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7.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低于浙江省水平3.9个百分 点、低于全国水平2.4个百分点。 图表1.2013-2022年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公报及统计年鉴,新世纪评级整理 宁波市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及制造业基地,民营经济活跃度较高,优势产品包括汽车零部件、注塑机、模具、输变电产品等。同时,宁波市服装产业基础良好,尤以男装产业著称。此外,宁波市具有发展临港工业的良好条件,宁波港是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宁波舟山港是我国大陆重要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国内最大的铁矿石中转基地和原油转运基地、国内重要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粮食储运基地,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全球第三位。经过多年发展,全市已形成以汽车、石化、家电、纺织服装和绿色能源为支柱的工业产业体系,并在逐步推进由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导向以资本密集型的临港工业为主导的转变。为加快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2023年宁波市将原有“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1培育体系升级为“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体系,计划到2027年在全市培育形成数字产业、绿色石化、高端装备等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现代健康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群。 12019年宁波市提出“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即到2025年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汽车2个世界级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新兴服务4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6个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工业港口城市,宁波市二产布局相对集中,经济外向度较高,国内外需求弱化对其经济冲击相对明显。202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6681.7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较上年下降7.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5339.4亿元,增长3.8%,增速较上年下降8.1个百分点。在 35个行业大类中,1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数目较上年减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前十的行业增速呈“五正五负”,其中化学原料和汽车制造业增速提升,计算机通信业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处高位,三者分别增长24.8%、14.5%和15.1%,是拉动规上工业增长的主动力。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主体利润表现总体转弱,当年完成利税总额2308.9亿元,同比下降10.4%,其中利润总额1413.7亿元,下降18.2%。2023年以来,受国内外需求不足影响,宁波市工业经济增长继续承压,但在重点行业增长拉动下三季度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905.8亿元,增长5.7%,较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汽车制造、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分别增长21.1%、14.8%、12.2%和9.4%。2023年1-8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继续两位数下降,降幅较2022年全年有所收窄。 服务业方面,2022年宁波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908.8亿元,增速同比回落 3.3个百分点至3.8%。其中,受人流物流阶段性受阻影响,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均转为弱增长,分别增长3.3%、3.5%和0.4%,上述产业增加值占比合计34.2%;营利性服务业和金融业受负面冲击影响小,当年二者增加值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