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世纪评级]:宁波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2)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宁波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2)

2023-01-02-新世纪评级羡***
宁波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2)

宁波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2) 公共融资部张雪宜 经济实力:宁波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工业城市,二产布局相对集中, 经济外向度较高,在浙江省内属于头部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其经济发展水平亦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万亿元,增长8.2%,高于全国水平0.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水平0.3个百分点。2021年,宁波市制造业发力带动全市投资增速明显回升,外贸实现较快增长,但基建投资增速偏低,消费仍处于恢复期,全市经济增速在省内的表现不显突出,但在2020年疫情冲击后, 市内工业经济已有较快恢复,第二产业两年平均增速已略超2019年水平。2022年前三季度,宁波市经济增长表现优于全国及全省水平,国有力量在促投资、促消费方面的作用加强显现,外贸仍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当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12万亿元,增速为3.5%,高于全国水平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水 平0.4个百分点。 宁波市区县经济较为发达,城乡差距相对较小,下辖十个区县中鄞州、北仑、慈溪、余姚、海曙和镇海年度经济总量在千亿元以上。2021年,各区县经济增速在2020年疫情冲击后均有回升,江北、海曙等三产占比较高的主城区恢复态势总体较好,而投资拉动特征相对明显地区的增势略显乏力。2022年前三季度,各区县经济实力格局未有重大变化,但再受疫情扰动,各地经济增速普遍下降。 财政实力:2021年,宁波市实业经营回稳,税收贡献增加,带动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增长14.1%至1723.14亿元,增速较上年提升11.2个百分点,税收比率及自给率分别为85.22%和88.62%,处于良好水平;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减少13.2%至1594.59亿元,虽有缩量但仍能对财力形成重要贡献。2022年前三季度,疫情反弹对宁波市经济运行产生一定影响,同时留抵退税政策大规模实施导致税收进一步减收,此外政府性基金收入跌幅明显加深,全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有所上升。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然口径下降5.1%至1396.1亿元,税收收入自然口径下降11.6%至1119.0亿元;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当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分别增长3.7%和-1.2%;同期政府性基金收入为801.1亿元,减少33.6%。 2021年,宁波市下辖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多数回升,北仑区和江北区的增长表现突出,收入增幅超过20%,而宁海及象山两县收入增幅较上年收窄。当年市辖区收入质量相对更优、宁海及象山两县财政表现相对弱势的格局并未改变,奉化区财政实力在市辖区中显弱,但增势尚可。2022年前三季度,受留抵 退税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各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势弱化,仅北仑区和象山县保持小幅正增长,其余区县转为负增长。 2021年,宁波市下辖区县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情况差异较大,从收入同比变化看,区县中减多增少,其中县级市基金收入增幅显著,而中心城区降幅相对明显,奉化区仍是财力对土地出让金依赖度最高的地区。2022年前三季度,宁波市土地成交金额总体缩量,其中中心城区土地出让金明显回升,而其余区县同比呈现较大降幅,余姚市、象山县和宁海县当期土地出让金额已降至较小规模。 债务状况:2021年以来由于市政、产业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宁波市政府债务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2548.66亿 元,较2020年末增加387.18亿元,余额控制在限额(2733.35亿元)之内。当期末债务限额大于余额的空间相对较大,加之具有良好的产业及财力基础,区域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宁波市政府债务严格执行限额管理,对区县的新增限额分配各年间有所调整,近两年中对宁海、象山、海曙和慈溪有所侧重。2021年末各区县债务限额利用已较为充分,当年宁海县和象山县的政府债务增量较多,年末两地政府债务负担也最为突出,2021年末象山县及宁海县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3.35和3.00。 宁波市在浙江省内属于城投平台融资量较大的地区之一,2021年末城投带息债务合计6919.97亿元。其中市级平台是最主要的承债主体,区县平台融资也相对活跃,城投有息债务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末,区县中宁海、象山和奉化的负担较重,年末城投带息债务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超过7。 城投债方面,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宁波市发行额分别为1089.60亿元和716.7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9.5%和-9.0%。各年间各区县发债节奏时有调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中,慈溪市、余姚市和海曙区的城投债发行增量相对较多,象山县发债量明显减少,奉化区和江北区发行量也略有缩减。 一、宁波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宁波市经济实力分析 宁波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工业城市,二产布局相对集中,经济外向度较高,在浙江省内属于头部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其经济发展水平亦处于领先地位。在2020年疫情冲击后,宁波市的工业运行恢复较快,成为地区经济复 苏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2020-2021两年平均增速已略超2019年水平。2021年,制造业发力带动全市投资增速明显回升,外贸实现较快增长,但基建投资增速 偏低,消费仍处于恢复期。2022年前三季度,宁波市经济增长表现优于全国及全省水平,国有力量在促投资、促消费方面的作用加强显现,外贸仍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宁波市是浙江省东部的沿海城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临舟山群岛,是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 之一。全市陆域总面积为9816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为8355.8平方公里,海岸 线总长为1594.4公里,现辖海曙、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奉化6个区,慈 溪、余姚2个县级市以及宁海、象山2个县,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954.4 万人,城镇化率78.4%。 从浙江省内看,宁波市属环杭州湾城市群,是省内的中心及重点城市,与杭州、温州、金义同列为浙江省四大都市区,定位于发展高端产业。2018年,浙江省全面启动大湾区建设,该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一环、一带、一通道”,即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宁波市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宁波市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举措将继续得到支持,与杭州的对接有望进一步加强,此外,与绍兴、舟山、台州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也将有所推进。从全国范围看,宁波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枢纽作用,依托交通、劳动力、产业资源等优势,宁波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宁波市近年来经济增速存在一定波动,但保持了较强的产业实力,港口及制造业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水平在浙江省及全国范围均处于相对领先地位,2021年以全国0.1%的国土面积、0.6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8%的GDP、1.61%的财政收入和3.51%的外贸出口。 2021年,宁波市在全国GDP万亿元城市中位列中游,在浙江省内经济体量仅次于省会杭州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万亿元,增长8.2%,高于全国水平0.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水平0.3个百分点,由于基数较大,宁波市经济增 速在省内的表现不显突出。但在2020年疫情冲击后,宁波市的工业经济已有较快恢复,第二产业两年平均增速已略超2019年水平。2022年前三季度,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12万亿元,增速为3.5%,高于全国水平0.5个百分点,高于 全省水平0.4个百分点。 宁波市支柱产业包括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工电器等,同时交通运输、金融、批发、租赁和商务服务等服务业也占有重要地位。2021年,宁波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6.1亿元,增长2.8%,两年平均增长2.6%,两年平均增速高于2019年水平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997.2亿元,增长 9.8%,两年平均增长6.5%,两年平均增速高于2019年水平0.3个百分点;第三 产业实现增加值7241.6亿元,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低于2019年水平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2.7:45.9:51.4调整为2021年的2.4:48.0:49.6,第二产业占比高于浙江省水平5.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 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低于浙江省水平5.0个百分点、低于全国水平3.7 个百分点。 图表1.2012-2021年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公报及统计年鉴,新世纪评级整理 宁波市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及制造业基地,优势产品包括汽车零部件、注塑机、模具、输变电产品等。同时,宁波市服装产业基础良好,尤以男装产业著称。此外,宁波市具有发展临港工业的良好条件,宁波港是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宁波舟山港已发展成为我国主枢纽港之一,是我国大陆重要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国内最大的铁矿石中转基地和原油转运基地、国内重要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粮食储运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全市已形成以汽车、石化、家电、纺织服装和绿色能源为支柱的工业产业体系,并在逐步推进由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导向以资本密集型的临港工业为主导的转变。在现有区位优势及产业基础上,宁波市规划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计划到2025年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汽车2 个世界级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新兴服务4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6个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工业港口城市,宁波市二产布局相对集中,经济外向度较高,新冠疫情对其经济的冲击相对明显。但与此同时,工业的较快回升也是宁波市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6297.5亿元,增长11.0%,增速较上年提升7.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4865.0亿元,增长11.9%,增速较上年提升6.7个百分点。在35个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前十的行业均实现增长,其中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速较快,分别为25.0%、23.0%、22.5%和20.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较上年有明显提升,分别增至17.9%和15.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在上年走弱后略有恢复,当年增速转正为1.2%,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速与上年相差不大,仍处于中低速区间,2021年分别增长4.1%、6.3%和7.9%。2022年以来,宁波市工业运行再受疫情扰动,前三季度35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正增长的行业数较 2021年减少10个至20个,得益于计算机通信、化学原料、汽车制造等行业的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第三季度内逐月回升。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972.8亿元,增长4.9%,其中计算机通信、化学原料、汽车制造、烟草制品四个行业分别增长17.5%、15.1%、13.7%和5.8%。 在服务业方面,2021年宁波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241.6亿元,增长7.1%,增速较上年提升3.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762.2亿元,增长 11.3%;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491.2亿元,增长9.2%;金融业增加值1062.7亿元,增长7.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99.6亿元,增长10.4%。上述四个行业合计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0.9%,批发和零售,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较上年的较低速明显回升,金融业增速较上年略有放缓。2022年前三季度,宁波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其中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9%、7.5%、4.7%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