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F北亚和中亚运输展望
执行摘要
本报告为北亚和中亚地区的运输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策略建议,旨在根据《巴黎气候协定》使经济发展和增长与脱碳承诺保持一致。政策见解基于对未来运输需求和相关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预测,涵盖了到2050年的北亚和中亚地区。研究提出了三种方案:基准(恢复)、重塑和重塑+,以评估不同政策路径对运输行业的影响。
关键发现:
- 运输需求增长:预计到2050年,无论是城市还是非城市货运活动都将大幅增加,尤其是“重塑”和“重塑+”方案下,需求增长更为明显。
- 排放量趋势:非城市货运的排放量将在2040年前达到峰值,随后略有增长,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在“重塑”和“重塑+”方案下,更雄心勃勃的政策有望实现超过50%的减排。
- 客运活动:旅客活动在大流行后的复苏将导致显著增长,尤其是在“重塑”和“重塑+”方案中,预计到2050年旅客活动量将是2015年的两倍以上。
- 环境影响差异:航空旅行的排放占比最大,而公路运输在非城市客运中的排放占比约为35%,尽管其模式份额较小。
- 私家车与公共交通:私家车在城市客运中的份额最大,但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下降,而公共交通的份额将稳定或略有增长。
主要政策建议:
- 连通性和可持续增长:在制定连通性策略时,应同时考虑区域联系、可持续增长和环境保护目标。
- 能源转型:通过清洁能源和可持续能源生产,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 技术进步:利用先进的车辆技术和运输业务流程减少排放。
-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在投资策略中优先考虑公共交通,以改善服务并吸引更多的乘客,从而降低碳强度。
- 区域连通性和贸易:重点改善区域连通性和促进区域贸易,以减轻对偏远地区和连接较少市场的负面影响。
- 成本负担:确保城市交通的负担能力,特别是在人口增长迅速的大城市,通过合理的定价机制和财政补贴等手段。
结论
本报告提供了对北亚和中亚地区未来运输需求和排放趋势的深入分析,强调了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同时,确保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实施雄心勃勃的政策和策略,可以有效减少排放并提升整个运输系统的环境性能,同时确保连通性改进惠及所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