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银河期货]:生猪年报:产能去化叠加成本下行 养殖行业有望迎来改善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生猪年报:产能去化叠加成本下行 养殖行业有望迎来改善

2023-12-29陈界正银河期货庄***
生猪年报:产能去化叠加成本下行 养殖行业有望迎来改善

银河农产品 农产品研发报告 生猪年报 2023年12月29日 公众号二维码 银河农产品及衍生品 负责人:蒋洪艳021-65789251 联络对接:贾瑞林021-65789256 粕猪研究:陈界正油脂研究:陈界正棉禽研究:刘倩楠航运研究:蒋洪艳玉米鸡肉:蒋洪艳 本报告主笔:陈界正 期货从业证号: F3045719 投资者咨询从业证号: Z0015458 :021-60329673 chenjiezheng_qh@chinastock.c 产能去化叠加成本下行养殖行业有望迎来改善 第一部分前言概要 2023年生猪市场养殖亏损时长、影响力广,猪价低迷导致产业整体生存难度 明显增加,而这背后主要原因仍然在于生猪整体产能高企。自2021年能繁母猪迎来存栏高峰后,产能主动去化速度一直偏慢,一方面因为产业集中度提高,规模企业抵御亏损和风险的能力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生猪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从引种数据来看,国内在2020-2021年高养殖利润期间自海外进行了较大数 量的引种工作,一般从曾祖代或原种种猪到最终的商品猪产能投放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今年生猪市场的高性能状态。此外,2022年生猪市场呈现出一轮较长时间的价格反弹和丰厚利润,这也导致了产能去化被迫中断,能繁母猪存栏持续高位运行,奠定了后市的高供应格局。 今年国内需求增量不足但上升趋势明确。整体社零数据在剔除通胀影响下低于2019年,但是从月份来看呈现分化,下半年以来餐饮消费同比有所好转,这也与我们对于猪肉消费直观感觉相近。不过从生猪大产业周期来看,猪肉在整体肉类中消费占比较高,随着其他蛋白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国民经济的增长,猪肉消费或仍有下滑空间。 产能去化成为今年生猪市场的热点话题。在国内生猪产业度集中度偏高的情况下,近年来产能去化持续偏慢并呈现出较明显的末端去化特点,受此影响,生猪出栏体重也下滑,猪肉供应略呈现被动萎缩的特征。此外,今年疫情影响也一度导致了能繁产能呈现了较大幅度的被动去化。 基于此,我们对明年生猪市场谨慎看好。从年对年的角度来看,全年平均产能去化幅度并不大,明年上半年仍要承接今年上半年能繁存栏带来的高供应。但 从去化的速度来看,年初至年末基本已达到了5%左右的下降幅度,而其他口径推算的去化幅度可能会更高于此,因此我们倾向于3-4季度后生猪出栏量将呈现下滑,届时猪价可能会迎来相对可观的上涨。 第二部分基本面分析 一、供应端 1.生产性能明显提高生猪出栏量再创新高 供应增加是贯穿全年生猪市场的核心题材,各家机构对2023年生猪出栏量评估因样本点不同存在差异,但基本均验证了生猪高出栏的事实,其中涌益口径评估2023年1-11月出栏2500万头左右,同比增加8%,钢联口径综合出栏9469万头,同比增加17%,卓创8545万头,同比增幅大约在23%左右。其中钢联与卓创数据口径更倾向于规模化企业,例如农产品口径中小散同比增幅仅3%左右,这也侧面验证了今年增幅仍然主要集中在大型规模企业方面。 图1:生猪月度出栏量(头)-涌益图2:生猪月度出栏量(万头)-我的农产品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涌益资讯、我的农产品 图3:生猪月度出栏量(头)-卓创图4:生猪季度出栏量(万头)-统计局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卓创资讯、统计局 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数据,在A股上市的17家生猪养殖企业中,今年1 月至11月共累积出栏1.3亿头左右,同比增幅,预计全年出栏量达到1.4亿头以上,参照统计局口径,17家头部上市企业集中度将达到20%以上。从上市公司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出,2019年以来上市公司在建工程与生物性金融资产数量呈现快速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也在持续增加中,这也一定程度验证了规模企业产能快速扩张的情况。 图5:上市公司在建工程数量图6:上市公司生物性资产数量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上市公司财报 整体来看,今年生猪出栏量大不仅受能繁母猪存栏增加影响,与母猪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也关系紧密,今年的草根调研中,我们不难发现生猪的生产性能都较往年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部分调研对象给出的性能数据也是比较夸张的。在此,我们参照涌益口径窝均健仔数,可以看到今年母猪窝均健仔数在11头左右,高于 去年的10.6头以及前两年的9.5-10头左右的生产表现,并且该数据还在一直提升。诚然,这其中有养殖集中度提高,养殖技术提升的原因,同时也与国内生猪种群 更迭优化有较大关系,可以看到最近几年国内优势种群仍然以进口种猪居多,参照最近几年中国种用猪进口走势,2020年与2021年国内种用猪进口量呈现明显增加,至2022年、2023年生猪养殖利润不佳情况后开始呈现下滑态势,由于国外引进的原种或祖代猪到国内产能释放需要2-3年左右的时间,因此我们倾向于 2023-2024年国内生猪的生产性能仍将维持相对高位。 图7:窝均健仔数图8:生猪引种量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涌益资讯 图9:上市公司在建工程数量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海关总署 此外成猪供应量的增加也与疫病影响减少有较大关系,我们参照涌益、我的农产品、卓创三家资讯机构的数据可以看到,2022年MSY增速相对高于PSY,这也一定程度反应了疫病减少对于生猪出栏影响的正向作用。涌益口径给到的2023年上半年MSY在18.42左右,较上年度增加0.26。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生猪育肥成活率的增加也有助于整体生猪产能的释放。 表1:生猪生产性能数据 涌益我的农产品卓创 MSY PSY MSY PSY MSY 2019 15.99 18.5 13.4 22.31 13.39 2020 16.19 16.1 14.3 15.8 14.41 2021 17.39 16.8 15.5 16.72 15.42 2022 18.16 17.5 16.5 17.31 16.3 2023H1 18.42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涌益、我的农产品、卓创 2.养殖持续亏损引发生猪出栏体重回落末端去产能成为业内常态 生猪出栏体重持续下滑成为今年末端去产能的一大特点,在此我们仍然参照几家三方数据源,涌益口径2023年生猪出栏体重在121.8公斤左右,低于去年的 123.5公斤和前年的128.8公斤;我的农产品为122.1公斤,去年123.9公斤,前年127.5公斤;卓创122.9公斤,去年122.22公斤,前年127.36公斤。可以看到除了卓创公布的出栏体重稍高以外,其他几家出栏体重均是同比下滑。 图10:生猪出栏体重-涌益图11:生猪出栏体重-我的农产品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涌益、我的农产品 近年来,由于国内生猪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以及规模企业出栏量的持续增加,猪周期以及猪价运行模式与往年已经存在较大的不同。规模企业由于自身较强的偿债能力与融资能力,资金一般更加宽裕,因此短期的亏损一般不容易引发大规模的产能的大幅波动。但由于规模企业养殖成本通常较散户相对更高,因此散户也有自身的安全边际,所以稳定的高产能成为最近几年生猪市场的一大特点,受此影响,国内生猪产能持续宽松且猪周期是被深度平抑的,这也会导致行业长期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国内生猪产能调节模式逐步由此前的补栏和淘汰母猪开始逐步向末端去产能的方向转变,也即是养殖户往往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生猪的出 栏决策。 企业与养殖户出栏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不同,规模企业由于其接近工业化的养殖模式使得其生产更追求计划性和经济性,出栏节奏按照正常的生产周期进行合理安排,出栏体重也基本维持稳定。但普通养殖户一般以传统纯农业化生产运作方式为主,出栏节奏往往和市场行情关系密切,其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调整出栏体重和出栏量成为影响供应的一大重要指标。由于生猪供应不仅取决于绝对的出栏数量,体重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当下养殖模式中,通过养殖利润倒挤顶端产能的扩张或者去化传导路径已不如以往顺利,通过养殖利润在末端调节生猪出栏体重已经成为近年来产业调节供应的重要模式。这也造成了年内的三大特点:一猪周期波幅变小,表现为被“熨平”的情况,二是产能去化不彻底,生猪出栏体重继续下滑。 图12:生猪自繁自养利润与体重存在相关性图13:外购仔猪利润与体重存在相关性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涌益资讯、同花顺 二、需求端 1.餐饮类消费继续恢复但猪肉消费仍然缺乏亮点 在去年的年报中,我们曾预测了今年消费可能会有改善的情况,但是可能这一预期难以被最终证实。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11月,国内社会零售品 消费总额在35万亿左右,同比2019年增加14.36%,其中餐饮类消费总额3.9万 亿,同比增加12.73%,商品零售总额31.18万亿,同比增加14.75%。并较2022 年增速继续放大。社零总额计数单位为人民币,因此还需要综合考虑通胀率变化的影响,可以看到除2019年下旬至2020年中上旬国内出现了一波食品类的通胀压力以外,其他多数时间CPI指数均是在可控范围内。以2019年为基期,2023年CPI同比平均值大约在13%左右,因此,如果剔除通胀的影响外,实际社零增速可能转负。不过需要关注的是,当我们将社零剔除CPI部分重新考虑后可以发现,今年5月前消费整体同比偏低,但是进入5月后,社零消费同比开始逐步转正,一定程度反应了下半年实际消费需求已经出现好转,这也与我们的直观感觉基本匹配,因此2023年消费好转的大趋势仍然存在,只是时间点相对滞后。 图14: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图15: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餐饮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同花顺 图16:CPI图17:社零(剔除通胀)-2019vs2023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同花顺 今年生猪市场的参与方普遍对猪肉需求不太看好,在我们所参与的部分调研 中,屠宰企业也普遍反应自身主要的客户对于白条需求量在呈现下滑的特征,我 们认为这其中的下滑一方面源于终端对于猪肉实际消化能力在减弱,但另一方面可能更多还是发生在今年上半年以前。包括我们此前的草根调研也是发生在此之前,但实际上,进入7-8月后,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猪肉消费开始有改善的倾向,具体表现为生猪出栏量快速增加的同时,冻品库存在此期间还在呈现下行。意味着猪肉表观需求量的增加。不过,关于猪肉消费状况到底如何,其实还存在很多其他综合影响因素,难以直观定量来看,但我们仍然倾向于,今年下半年猪肉消费可能存在边际上的好转。 2.消费结构逐步向多元化转变猪肉中长期面临替代压力 猪肉消费最大不利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整体蛋白的消费结构上。2019年中国肉类人均年总消费量45公斤,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4公斤,但与发达国家仍有 较大差距,肉类消费量最大的美国年人均消费量达到100公斤,澳大利亚、欧盟 等发达国家肉类消费量也达到70-80公斤以上。但从肉类消费结构上看,中国人 均猪肉消费量已经达到全球前列,人均消费量达到24公斤,肉类总消费占比超 50%,世界平均水平仅11公斤,不难看出,中国蛋白消费结构中对于猪肉消费依赖度相对较高。而反观欧美等发达国家则以牛羊肉、禽肉消费占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受几方面因素影响:首先,居民消费习惯与各国历史文化沿革有较大关系,中国属于传统的农耕文化,牛在早年本身属于生产资料,因而少有居民直接食用牛肉,西方国家受影响较少,反而西方传统宗教将猪肉视为禁物,这一点不难看出,对猪肉依存度较高的国家诸如韩国也同样与中国有类似的消费结构;其次,鸡肉下游消费结构以团膳类居多,西方国家鸡肉消费量的快速攀升一方面得益于白羽肉鸡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与快餐消费占比的提升有较大关系,鸡肉作为易得的原材料成为西方国家消费的主要蛋白来源,而中国无论是肉鸡养殖结构(中国白羽肉鸡养殖在总禽类养殖占比中不及一般)或快餐门店布局上与欧美及其他发达国家均有比较大的差异;此外,我们认为,相较于牛羊肉而言,猪肉本身是次优品,不难看出,同样排名比较靠前的缅甸、智利等国同样属于发展中国家,因而与国民收入水平也有较大关系。 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团膳、外出餐饮类消费的不断增加,未来中国猪肉消费增长空间可能一定程度被其他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