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环保行业周报:水环境治理投资望复苏,工业降碳再迎机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环保行业周报:水环境治理投资望复苏,工业降碳再迎机遇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环保行业周报:水环境治理投资望复苏,工业降碳再迎机遇

政策支持水环境治理领域投资,工业转型驱动节能降碳技术和设备发展。 1、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管理办法》为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了政策保障,统筹引领了重点流域的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管理办法》的出台有利于推动水治理的投资和项目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增加在水环境治理上的投入,有利于相关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推荐关注污水处理龙头公司洪城环境。2、12月28日,工信部等把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的目标,强调了工业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的重要性,为制造业进一步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提供了政策基础和指引,有利于推动工业过程节能、减排和降碳的技术与设备的发展与应用。推荐关注CCUS,绿色碳汇,蓝色碳汇等负碳技术能力,以及工业领域低碳替代技术相关投资机会。 当周碳交易行情:本周(12.25-12.29)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81.58元/吨,最低价78.00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下跌1.51%。 本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50.8万吨,成交额1.20亿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495.9万吨,成交额3.84亿元。本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646.7万吨,总成交额5.04亿元。截至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 景气度向上,关注整体资源回收新机遇。过去三年环保板块表现低迷,估值、持仓等仍均处于低位,当前环保景气度向上,节能降碳目标下资源回收有望加速,再生资源需求释放确定性高,看好细分领域资源回收板块。 推荐关注:1、切入危废资源化,业绩迎拐点的惠城环保;在手项目丰富,危废资源化技术强壁垒高的高能环境。2、检测、磁材并行的中钢天源。 行业新闻:1)工信部发布《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23版)》;2)工信部印发《废铜铝加工利用行业规范条件》;3)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 板块行情回顾:当周环保板块表现不佳,跑输大盘,跑输创业板。当周上证综指涨幅为2.06%、创业板指涨幅为3.59%,环保板块(申万)涨幅为1.38%,跑输上证综指0.69%,跑输创业板2.21%;公用事业涨幅为0.82%,跑输上证综指1.25%,跑输创业板2.77%。环保子版块涨幅:监测(1.95%)、大气(0.06%)、水处理(1.13%)、固废(0.73%)、水务运营(0.63%)、节能(3.38%)。A股环保股涨幅前三的个股为巴安水务(10.88%)、宝馨科技(9.48%)、理工环科(6.22%),跌幅前三的个股为博天环境(-22.45%)、伟明环保(-3.44%)、神雾节能(-2.72%)。 风险提示:环保政策及督查力度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补贴下降风险。 重点标的 股票代码 1当周投资观点 1.1国家发改委发布《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更好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作用,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此次公开征求意见起止时间为2023年12月27日至2024年1月26日。 总则和专项原则: 总则。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深入推进全国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推进流域海域协同治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碧水保卫战,进一步规范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以下简称“本专项”)管理,切实提高资金效益,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根据《政府投资条例》(国务院令第712号)、《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7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安排方式及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规〔2020〕51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原则。本专项投资原则上直接下达到具体项目,可以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等方式安排项目。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在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按照《政府投资条例》有关规定提出拟采取的资金安排方式。 支持范围和标准: 本专项投资重点支持与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直接相关的综合治理类项目,主要包括:江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湖泊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源头治理、内源污染治理,以及推进水环境保护治理的其他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可根据专项投资规模、流域治理的总体要求和治理形势需要等,对年度纳入专项投资支持范围的流域和项目类型进行必要调整。 本专项对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分别按照不超过核定总投资(不含项目征地拆迁等费用)的50%、60%、80%、80%予以支持。对于属于特殊流域的三峡库区及上游、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等,执行西部地区支持比例。对于其他特殊地区,支持比例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政策规定。 主要内容: 投资计划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提出年度投资计划工作的总体要求,组织有关省(区、市)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省级发展改革委)申报年度投资,审核下达投资计划;省级发展改革委负责投资计划的汇总申报、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要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项目储备,编制项目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持续动态更新储备项目信息,提高项目储备质量。省级发展改革委应对申报本专项投资的项目开展审核,必要时可采取第三方评估、行业部门联审等方式进行审核,并对审核结果负责。 投资计划下达和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查资金申请报告后下达投资计划,明确建设任务和绩效目标等。省级发展改革委需在收到计划后10天内转发。项目单位需尽快开工,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对质量和进度等负责。项目单位需承担主体责任。项目建成后,需申请验收。年度投资计划下达后不得擅自调整,如需调整需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进行。存在问题的项目需及时检查和整改。 监督管理。项目单位需严格遵循国家投资方向,按照批复的可研报告或初步设计进行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落地并发挥效益。专项投资应独立核算、专款专用,禁止滞留、挤占、截留或挪用。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单位需对项目申报、建设管理、信息报送等环节进行日常监管,选派监管责任人,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问题,并逐级报省级发展改革委。 各级发展改革委需加强对项目实施、建设管理、计划执行进度、资金拨付与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逐项整改,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市级发展改革委负责审核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填报数据,及时反馈问题,督促整改。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后续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对违规行为采取通报、批评、调减投资安排规模或暂停申报资格等措施。对不配合检查或有违规行为的单位调减专项投资安排规模或暂停申报资格。项目单位有违规行为的,国家发展改革委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核减、收回或停止拨付投资补助资金,暂停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提请或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行政或法律责任。 政策提供资金和资源保障,促进水环境治理与修复。《管理办法》为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了政策保障,统筹引领了重点流域的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管理办法》的出台有利于推动水治理的投资和项目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增加在水环境治理上的投入,有利于相关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推荐关注污水处理龙头公司洪城环境。 1.2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为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总体要求: 发展目标。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0%,工业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13%左右,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57%。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势领域锻长板,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完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支持传统制造业深耕细分领域,孵化新技术、开拓新赛道、培育新产业。持续巩固“去产能”成果,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完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管理制度,科学细化项目管理目录,避免对传统制造业按行业“一刀切”。 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企业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薄弱领域,加快攻关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强化传统制造业基础支撑体系。深化重点产品和工艺“一条龙”应用,强化需求和场景牵引,促进整机(系统)和基础产品技术互动发展,支持企业运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实施技术改造,扩大创新产品应用市场。 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聚焦消费升级需求和薄弱环节,大力开发智能家居、绿色建材、工艺美术、老年用品、婴童用品等领域新产品。 推动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加高端产品供给,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实施卓越质量工程,推动企业健全完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建设,持续保护老字号,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制造”高端品牌。推动传统制造业标准提档升级,完善企业技术改造标准,用先进标准体系倒逼质量提升、产品升级。 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 实施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落实工业领域和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完善工业节能管理制度,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开展产能置换政策实施情况评估,完善跨区域产能置换机制,对能效高、碳排放低的技术改造项目,适当给予产能置换比例政策支持。积极发展应用非粮生物基材料等绿色低碳材料。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体系,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和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工程试点示范。有序推进重点行业煤炭减量替代,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增长,提升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 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开发推广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制修订一批低碳、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促进资源节约和材料合理应用。积极培育绿色服务机构,提供绿色诊断、研发设计、集成应用、运营管理、评价认证、培训等服务。 发展节能节水、先进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等绿色环保装备。强化绿色制造标杆引领,带动更多企业绿色化转型。 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分类制定实施战略性资源产业发展方案,培育创建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原生资源利用水平。积极推广资源循环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家电、废旧纺织品回收处理综合利用产业,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推动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废规模化综合利用,在工业固废集中产生区、煤炭主产区、基础原材料产业集聚区探索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新模式。推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提升工业水资源集约节约水平。 强化重点行业本质安全。引导企业改造有毒、有害、非常温等生产作业环境,提高工作舒适度,通过技术改造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深化“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