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净零碳排放 路线图研究报告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Zero-Emission TransportationRoadmap 2023年10月 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净零碳排放路线图研究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是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广东省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较为领先区域,尤其是珠三角城市群在交通净零碳排放进程中应起到带头作用。 本项目是在能源基金会(中国)的支持下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发起,联合多家伙伴共同合作。项目聚焦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交通领域,以2050/2060为时间节点,制定净零碳排放路线图及政策建议,通过设定更积极的目标、开展试点示范项目以及制定可实施的路线图和行动计划,引领中国实现碳中和及净零碳排放目标。本项目覆盖道路交通与非道路交通领域,共分两期研究工作。一期研究聚焦道路交通领域,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联合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广东旭诚科技等专家团队共同开展研究。二期研究聚焦大湾区全口径交通领域,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联合香港思匯政策研究所(CivicExchange)等专家团队共同开展研究。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是2006年在北京注册,在清洁交通、低碳经济和气候变化领域中具有领导力的非营利专业智库机构。核心使命是为各级决策者提供能够缓解能源和气候危机并创造绿色能源生态体系所亟需的创新型解决方案。在清洁交通领域,致力于加速中国交通向后石油时代与零排放转型。请登录网站了解更多详情www.icet.org.cn 系列研究报告: 《广东省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路线图》 《广东省道路交通长期能源与排放分析模型》 《广东省乘用车与商用车净零排放路线图研究》 《广东省清洁电能与新能源汽车融合发展路线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净零碳排放路线图研究报告》 《香港交通净零碳排放路线图研究报告》 合作及交流事宜,可邮箱联系:info@icet.org.cn 思匯政策研究所 思匯政策研究所是成立于2000年的香港独立公共政策智库,致力于利用深入的研究和对话,为政策提供实证研究,并让持份者参与其中,以应对香港的环境和发展挑战。研究范围包括四个范畴:环境、经济、福祉指标及管治。自2011年起,思匯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劳德研究所评为全球50大环保智库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净零碳排放路线图研究报告 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Zero-EmissionTransportationRoadmap 项目负责人:安锋王雯雯 报告汇编:秦兰芝张梦媛王雯雯课题研究团队: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秦兰芝安锋王雯雯张梦媛香港思匯政策研究所曾詠曾沛頣姚俊業 致谢 感谢能源基金会(中国)为本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感谢思匯政策研究所曾詠女士、姚俊業先生在香港交通零排放研究部分所做的深度研究和分析,并组织在港的深度调研和讨论会,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料和实地调研数据。 由衷感谢以下专家(按姓氏字母排序)对报告内容提出的宝贵意见与建议。 成慧慧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倪红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唐云鹭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邢子恒国泰航空 周新军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刘胜强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彭传圣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吴烨清华大学 于丹阳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免责声明 若无特别声明,报告中陈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能源基金会、儿童投资基金会的观点。能源基金会(中国)不保证本报告中信息及数据的准确性,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报告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目录 执行摘要1 第一章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概况14 1.1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概况14 1.2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概况15 第二章研究方法24 2.1研究范围24 2.2核算方法26 2.3情景设置27 第三章情景分析29 3.1减排路径29 3.2主要影响因素35 3.3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能耗与碳排放趋势46 第四章总结与政策建议56 4.1研究总结56 4.2政策建议58 附录1“十四五”时期国家和大湾区出台的交通减排政策及目标(部分)67 附录2主要参数设置69 参考资料84 图目录 图1粤港澳大湾区历年GDP及占全国比重情况14 图2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发展定位及优势产业概况15 图3珠三角客、货运周转量趋势16 图4粤港澳大湾区公路通车里程情况17 图5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保有量情况18 图6粤港澳大湾区私人客车在客车总量中的比重变化18 图7我国三大城市群铁路营业里程情况(2022)19 图8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定位及特点20 图9珠三角九市水路客、货运周转量情况21 图10香港和澳门历年港口货物运输量情况22 图11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机场航班起降架次情况22 图12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净零碳排放分析总体技术路线24 图13道路运输的主要减排技术29 图14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22)30 图15铁路运输主要减排措施32 图16我国铁路运输单位能耗发展趋势32 图17水路运输主要减排措施34 图18航空运输主要减排措施35 图19广东省人均客运周转量与人均GDP趋势36 图20粤港澳大湾区总人口变化趋势37 图21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业结构组成(2021)37 图22广东省和珠三角人均货运量趋势38 图23全球主要汽车市场汽车总保有量与千人保有量情况39 图24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汽车千人保有量变化趋势39 图25珠三角各类运输方式客、货运占比41 图26我国乘用车车队平均燃料消耗量趋势与目标42 图27中国民航吨公里油耗趋势42 图28水运燃料结构组成(2050净零碳排放情景)45 图29粤港澳大湾区全口径交通碳排放趋势47 图30粤港澳大湾区各类交通方式碳排放占比(2050净零碳排放情景)48 图312050净零碳排放情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交通方式能源消耗量趋势48 图32粤港澳大湾区道路交通碳排放趋势49 图33珠三角、香港和澳门三地道路交通碳排放趋势(基准情景)51 图34不同情景下大湾区(珠三角)铁路碳排放趋势51 图35粤港澳大湾区水路运输碳排放趋势52 图36粤港澳大湾区民航运输碳排放趋势53 图37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航空燃料消耗量趋势54 图38降低大湾区交通碳排放政策建议框架58 图39道路交通持续减排政策建议59 图40推动大湾区水运减排政策建议62 图41降低大湾区民航碳排放政策建议63 图42大湾区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建议65 表目录 表1粤港澳大湾区主要航空公司概况23 表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的核算范围界定25 表3交通领域主要替代能源及其减排途径26 表4各类交通方式的排放清单核算方法26 表5本研究中主要数据来源汇总27 表6不同措施的减排潜力细化分析55 表72050净零碳排放情景下大湾区主要交通发展指标56 缩略词 缩写词 释义 CCUS CarbonCapture,UsageandStorage,碳捕捉、利用和封存 CII CarbonIntensityIndicator,碳排放强度指数 CLP ChinaLightandPowerCompany,Limited,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 CORSIA CarbonOffsettingandReductionSchemeforInternationalAviation,国际民航碳抵消和 EASA 减少计划EuropeanUnionAviationSafetyAgency,欧盟航空安全局 EEXI EnergyEfficiencyeXistingshipIndex,现有船舶能效指数 EPD EnvironmentalProtectionDepartment,特指香港环境保护署 GDP GrossDomestic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 HFCs Hydrofluorocarbons,氢氟碳化合物 IATA InternationalAirTransportAssociation,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ICAO InternationalCivilAviationOrganization,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IEA 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国际能源署 IMO InternationalMaritimeOrganization,国际海事组织 IPCC 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SCC InternationalSustainabilityandCarbonCertification,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 LCFS LowCarbonFuelStandard,美国加州低碳燃料标准 LNG Liquefiednaturalgas,液化天然气 LPG Liquefiedpetroleumgas,液化石油气 MEPC MarineEnvironmentProtectionCommittee,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 NEDC NewEuropeanDrivingCycle,新欧洲驾驶循环 NOAA 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RFS RenewableFuelStandard,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 RSB RoundtableonSustainableBiomaterials,可持续生物材料圆桌会议 SAF SustainableAviationFuel,可持续航空燃料 执行摘要 研究背景 以二氧化碳(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元凶。尽管全球各国纷纷提出越来越严苛的减排目标,碳减排仍然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网站显示,2022年全球地表CO2平均浓度上升了2.13ppm,与过去十年观测到的速率大致相同,大气中的CO2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50%①。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同比增长了0.9%,达到368亿吨以上的新高②。 交通部门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接近四分之一③,2022年交通碳排放同比增长2.1%,增幅高于电力和供热以及工业这两大部门②。在全球约45%的国家中,交通已经成为能源相关领域的首要排放源,在余下的其他国家中也已成为第二大排放源③。即使现有和承诺的政策全部兑现,到2050年全球交通碳排放会增加20%,更激进的政策也难以使交通部门完全实现零排放④。要实现《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2℃以内并争取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交通部门的减排至关重要。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自2017年《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大湾区统筹发展驶入快车道。大湾区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国际领先的港口集群和机场集群。作为高度开放和自由的市场,大湾区也为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有益的尝试。特别是位于大湾区核心位置的深圳市,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方面全球领先,率先实现了公交、出租等多个场景的全面电动化。香港承诺力争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提出在2035年或之前年份停止燃油私家车的新登记。佛山是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以其为核心的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将为氢燃料电池的应用积累宝贵经验。为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香港特区政府也在积极探索航运减排措施。 然而,大湾区城市间发展差异巨大,一个区域、三种制度是大湾区在协同管理和政策落实方面的最大障碍。交通作为大湾区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基础,推动交通减排和实现交通净零碳排放是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将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港珠澳三地实际,提出大湾区交通净零碳排放路径和政策建议。 ①NOAA,https://www.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