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 证券研究报告•金融工程专题报告 量化可转债系列 因子收益归因视角下可转债多因子策略组合 ——量化方法在债券研究中的应用一 摘要 本文使用量化多因子模型来研究和选取可转债。首先,从转债估值、债券属性转债量价、转债-正股联动、正股特征五个方面共总结26个因子,通过信息系数分 析和分组检验判断因子的有效性,结合分组超额收益分解、多空收益分解判断因子超额收益来源。 具体而言,隐含波动率、隐波差、双低、纯债价值和20日日均振幅差是较为优异的选债因子,IC序列稳定,多头组合和多空组合能获得显著超额收益,超额收 益来源清晰且稳定。转股溢价率、纯债到期收益率、20日均换手率、相对换手率、 20日涨幅差、收益率相关性因子表现稍差,但多头组合或空头组合能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且超额收益来源清晰,这些因子亦纳入因子池。 其次,基于上述检验筛选得到有效因子,并根据多空收益来源将因子归类。多头超额收益和多空收益主要由估值收益贡献的有8个因子,称为“估值类”;主要 由平底收益贡献的有5个因子,称为“平底类”。多空组合平底收益和估值收益相当的归为“其他类”。我们平衡“平底类”因子和“估值类”因子,每个大类下各个因子等权,然后各个大类权重为“平底类”:“估值类”:其他类=1:1:0.5。 多因子策略组合表现优异,2018.02至2023.10期间,TOP10组合的年化收益率为29.39%,夏普比率为1.63,最大回撤率为11.04%,相对中证转债指数的年化超额收益为24.62%。分年度来看,2022年TOP10组合的收益率为17.39%,超额 收益率为27.52%;2023年的收益率为14.69%,超额收益率为15.17%。 TOP20组合的年化收益率为26.25%,夏普比率为1.76,最大回撤率为9.16%,相对中证转债指数的年化超额收益为21.48%。分年度来看,2022年TOP20组合的收益率为15.02%,超额收益率为25.15%;2023年的收益率为11.12%,超额收益率为11.60%。 在偏股型转债中,TOP10组合的年化收益率为19.97%,2019-2021年组合表现较好,近两年绝对收益较低。综合来说,混合型转债中,组合表现较好且平稳,夏普比率最高,年化收益率为24.04%,2022年收益率19.48%,今年以来收益率16.42%。在偏债型转债中,TOP10组合的波动率和最大回撤最小,年化收益率为 13.33%,年化波动率11.10%,最大回撤10.00%。 风险提示: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因子的历史收益率不代表未来收益率。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因子的最终表现可能发生改变。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分析师:郑琳琳 执业证号:S1250522110001电话:13127711820 邮箱:zhengll@swsc.com.cn 联系人:盛宝丹 电话:17761229406 邮箱:sbdyf@swsc.com.cn 相关研究 1.基于趋势确定性的量价行业轮动研究 (2023-11-27) 2.基于多因子优选行业轮动基金与构建选股策略(2023-10-20) 3.基于科创50成分股调整的策略构建 (2023-08-06) 4.稳中求进,攻守兼顾——金融工程2023 年中期投资策略(2023-07-06) 5.基于行业主题划分的主被动基金选择分析(2023-06-20) 6.基于券商金股的行业轮动研究 (2023-04-29) 7.计数启发法与加权盈利频率——因子选股系列(2023-04-28) 8.多维度构建“固收+”基金风格评价体系——公募固收类策略与产品研究系列一(2023-04-21) 9.固收+基金仓位高频探测方法及实证对比分析(2023-03-20) 10.个人养老金FOF多维度定量分析指标刻画初探(2023-03-07)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目录 1可转债多因子框架1 1.1可转债价值和超额收益分解1 1.2可转债因子概览2 1.3数据来源与处理4 2单因子测试结果4 2.1可转债估值因子4 2.2债券属性因子8 2.3转债量价因子11 2.4转债-正股联动因子17 2.5正股特征因子21 3多因子框架下的组合构建25 3.1因子的选取与组合构建思路25 3.2可转债策略组合表现28 3.3不同类型转债中策略组合表现29 4总结与展望30 5风险提示31 图目录 图1:可转债价值图解1 图2:可转债因子概览2 图3:标的池等权净值与中证转债指数走势4 图4:标的池转债数量与中证转债指数转债数量4 图5:转股溢价率因子的IC序列5 图6:转股溢价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5 图7:转股溢价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6 图8:转股溢价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6 图9:纯债溢价率因子的IC序列6 图10:纯债溢价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6 图11:纯债溢价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6 图12:纯债溢价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6 图13:隐含波动率因子的IC序列7 图14:隐含波动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7 图15:隐含波动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7 图16:隐含波动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7 图17:双低因子的IC序列7 图18:双低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7 图19:双低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8 图20:双低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8 图21:转股价值因子的IC序列9 图22:转股价值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9 图23:转股价值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9 图24:转股价值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9 图25:纯债价值因子的IC序列10 图26:纯债价值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10 图27:纯债价值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10 图28:纯债价值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10 图29:当期收益率因子的IC序列10 图30:当期收益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10 图31:当期收益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11 图32:当期收益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11 图33:纯债到期收益率因子的IC序列11 图34:纯债到期收益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11 图35:纯债到期收益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11 图36:纯债到期收益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11 图37:60日波动率因子的IC序列13 图38:60日波动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13 图39:60日波动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13 图40:60日波动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13 图41:60日动量因子的IC序列13 图42:60日动量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13 图43:60日动量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14 图44:60日动量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14 图45:60日价格偏度因子的IC序列14 图46:60日价格偏度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14 图47:60日价格偏度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14 图48:60日价格偏度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14 图49:20日振幅因子的IC序列15 图50:20日振幅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15 图51:20日振幅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15 图52:20日振幅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15 图53:20日日均振幅因子的IC序列15 图54:20日日均振幅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15 图55:20日日均振幅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16 图56:20日日均振幅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16 图57:20日均换手率因子的IC序列16 图58:20日均换手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16 图59:20日均换手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16 图60:20日均换手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16 图61:相对换手率因子的IC序列17 图62:相对换手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17 图63:相对换手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17 图64:相对换手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17 图65:20日日均振幅差因子的IC序列18 图66:20日日均振幅差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18 图67:20日日均振幅差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19 图68:20日日均振幅差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19 图69:20日振幅差因子的IC序列19 图70:20日振幅差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19 图71:20日振幅差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19 图72:20日振幅差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19 图73:20日涨幅差因子的IC序列20 图74:20日涨幅差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20 图75:20日涨幅差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20 图76:20日涨幅差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20 图77:20日相关性因子的IC序列20 图78:20日相关性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20 图79:20日相关性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21 图80:20日相关性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21 图81:正股动量因子的IC序列22 图82:正股动量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22 图83:正股动量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22 图84:正股动量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22 图85:对数市值因子的IC序列23 图86:对数市值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23 图87:对数市值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23 图88:对数市值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23 图89:市盈率TTM因子的IC序列23 图90:市盈率TTM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23 图91:市盈率TTM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24 图92:市盈率TTM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24 图93:预测市盈率因子的IC序列24 图94:预测市盈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24 图95:预测市盈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24 图96:预测市盈率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24 图97:预测净利润因子的IC序列25 图98:预测净利润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收益25 图99:预测净利润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估值收益25 图100:预测净利润因子的分组累计超额平底收益25 图101:“估值类”因子构建组合累计收益27 图102:“平底类”因子构建组合累计收益27 图103:多因子策略组合净值图28 图104:多因子策略组合超额收益净值图28 图105:不同类型转债中组合净值图30 图106:不同类型转债中组合超额收益净值图30 表目录 表1:可转债因子计算说明3 表2:可转债估值因子有效性检验指标5 表3:可转债估值因子相关系数5 表4:债券属性因子有效性检验指标8 表5:债券属性因子相关系数9 表6:转债量价因子有效性检验指标12 表7:转债量价因子相关系数12 表8:转债-正股联动因子有效性检验指标18 表9:转债-正股联动因子相关系数18 表10:正股特征因子有效性检验指标21 表11:正股特征因子相关系数22 表12:可转债因子的选取与分类26 表13:各个类型间因子的相关系数26 表14:多因子策略组合表现28 表15:多因子策略组合分年度表现28 表16:不同类型转债中组合表现29 表17:不同类型转债中分年度组合表现29 本文使用量化多因子模型来研究和选取可转债。首先,从可转债、正股、转债-正股联动角度全面挖掘在可转债中表现优异的因子,通过单因子分组检验和信息系数(IC)分析检验因子的有效性。其次,通过将因子可转债组合的超额收益分解为估值收益和平底收益,探究因子选债的超额收益来源。最后,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之上,选取因子表现稳定、收益来源清晰的因子,从平衡因子估值收益和平底收益角度构建多因子模型,构建可转债组合。 1可转债多因子框架 1.1可转债价值和超额收益分解 可转债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普通股票的公司债券,本质上是一份纯债加看涨期权的组合,同时附有赎回、回售和转股价下修等条款。可转债的价值如下图所示: 图1:可转债价值图解 数据来源:西南证券整理 转债价值=纯债价值+期权价值=纯债价值+期权内在价值(max(0,平价价值-纯债价值)) +期权时间价值: 1)当股票价格较低时,转股价值小于纯债价值时,此时为虚值期权,期权内在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