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篇总论1 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进展1 二、“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的创新进展3 三、转型金融的概念及基础理论5 四、转型金融的国内外实践综述7 第二篇金融监管及公共服务平台篇11 一、金融监管创新实践11 二、标准体系研究23 三、转型债券环境信息披露35 四、全国碳市场运行概况及展望45 五、欧盟碳关税的影响分析57 第三篇金融机构篇63 一、银行机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63 二、金融机构转型金融体系建设73 三、银行ESG评价体系建设及嵌入授信流程进展77 四、碳账户在银行机构的应用82 五、金融机构碳核算及环境信息披露进展89 第四篇金融产品篇94 一、人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关创新产品及案例94 二、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目录》在银行机构的应用进展100 三、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108 四、金融租赁在转型金融领域的应用115 五、信托在转型金融的应用117 六、绿色融资担保进展及案例122 七、绿色保险126 八、公正转型金融134 九、绿色金融指数类产品138 第五篇第三方服务机构篇151 一、绿色金融第三方服务进展及案例分析151 二、转型金融法律服务概况及案例分析155 三、转型金融第三方认证概况及案例分析159 四、MSCI气候数据解决方案案例166 五、企业及供应链碳排放管理及案例174 六、高碳行业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及应用181 第六篇行业篇186 一、“双碳”背景下,高碳行业转型发展概况及展望186 二、电力行业转型金融研究与实践192 三、钢铁行业转型金融研究及转型金融案例202 四、建材行业转型金融研究及转型金融案例212 五、农业转型金融研究及转型金融案例218 第一篇总论 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进展 (兴业银行)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里首个设定碳中和期限的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承诺,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新使命、注入了新内涵。 国家层面,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1+N”的格局基本形成。“1”指《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挥统领作用;“N”以《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首,同时包括针对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煤炭、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制定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和保障方案,构建起了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一系列文件将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图1-1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资料来源:兴业研究) 地方层面,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陆续发布双碳实施意见和方案,浙江、天津、福建、四川等省市因地制宜制定重点领域双碳政策,上海、天津、广东、江苏等地部分市区县级政府机关制定了当地双碳实施方案。其中,北京已于2012年顺利完成碳排放达峰目标,并明 确将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上海提出力争2025年达峰;深圳提出到 2025年,要在珠三角城市中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2022年9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举行生态文明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明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等。 二、“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的创新进展 (兴业银行) 绿色金融是支持经济和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工具,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的绿色金融政策不断出台与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具体领域制度和体系逐步完善,绿色金融地方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引领金融资源不断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倾斜,逐步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金融发展“五大支柱”已初步形成、“三大功能”正在显现。 2021年起,人民银行陆续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及《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JR/T0227—2021)、《环境权益融资工具》(JR/T0228-2021)两项行业标准,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拓展绿色金融业务,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活动提供指引。 2022年新发布的政策指引信息梳理如下: 绿色信贷方面,2022年6月,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调整完善信贷政策和投资政策,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流程,实行有差别、动态的授信或投资政策。与2012年 2月原银监会出台的《绿色信贷指引》相比,新版《指引》一方面扩大了覆盖机构范围至银行业和保险业,适用对象从银行拓展到银行保险机构及其客户,以“绿色金融”替代“绿色信贷”,业务活动从信贷拓展到各类金融业务;另一方面统筹了环境、社会、治理因素,强 调了科技手段对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性。 绿色债券方面,2022年7月,绿标委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统一了国内绿色债券标准,同时推动国内绿债标准与国际接轨,莫定了中国绿色债券长期发展的基石。 绿色保险方面,2022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将绿色保险业务分为三大部:环境、社会、治理(ESG)风险保险业务、绿色产业保险业务和绿色生活保险业务,首次明确了绿色保险的定义,并建立了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标志着绿色保险政策体系的不断健全,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保险业支持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 此外,2022年8月,重庆获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再次扩容。目前,我国已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甘肃、重庆等七省(直辖市、自治区)十地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为全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和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积累经验借鉴。 三、转型金融的概念及基础理论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基本概念方面,转型金融的概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不断扩充与完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发布的解释性文件中最早正式提出“转型金融”的概念①,并将转型金融定义为“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转型的过程中失去某些融资机会的国家或企业优化渠道、避免重大融资缺口或遭受社会经济冲击的融资活动”。随后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政府、组织与机构陆续加入到制定转型金融领域标准和框架的研究工作中,欧盟②、OECD③、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 (GFANZ)④、日本、新加坡⑤、加拿大⑥等政府、组织和机构均发布了相关报告,不断扩充和完善转型金融的具体含义。 理论研究方面,目前与转型金融直接相关的理论较为有限,主要是基于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延伸。但已有很多实证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以及绿色低碳转型会对产出、就业和通胀产 ①TRANSITIONFINANCE2019-Whatistransitionfinance?.OECD,2019.https://search.oecd.org/dac/financ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development-finance-topics/What-is-Transition-Finance-2019.pdf ②Taxonomy:FinalreportoftheTechnicalExpertGrouponSustainableFinance.EUTechnicalExpertGrouponSustainableFinance,2020.https://finance.ec.europa.eu/system/files/2020-03/200309-sustainable-finance-teg-final-report-taxonomy_en.pdf ③OECDGuidanceonTransitionFinance:EnsuringCredibilityofCorporateClimateTransitionPlans.OECD,2022.https://doi.org/10.1787/7c68a1ee-en ④TOWARDSAGLOBALBASELINEFORNet-zeroTransitionPlanning.GlasgowFinancialAllianceforNetZero(GFANZ),2022.https://assets.bbhub.io/company/sites/63/2022/10/GFANZ_Towards-a-Global-Baseline-for-Net-Zero-Transition-Planning_November2022.pdf ⑤GFITTaxonomyConsultationPaper.GreenFinanceIndustryTaskforce(GFIT),2023.https://abs.org.sg/industry-guidelines/gfit-taxonomy-public-consultation ⑥TaxonomyRoadmapReport.SustainableFinanceActionCouncil(SFAC),2023.https://www.canada.ca/en/department-finance/programs/financial-sector-policy/sustainable-finance/sustainable-finance-action-council/taxonomy-roadmap-report.html 生直接影响,也可能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同时,基于气候对经济的影响,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正在丰富。具体而言,经济转型对通胀以及金融资产价值的影响受到了较多关注。通胀方面,关于高碳产业的转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金融资产方面,经济转型可能导致金融资产价值下降。相关研究促使转型金融的理论基础不断丰富。 理论意义方面,转型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为高碳行业的有序低碳转型提供了资金支持,助力气候目标实现;有利于助力行业转型的风险管理,提高产业与金融应对风险的能力,助力产业与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转型效益定价,通过将融资成本与转型效益挂钩或将转型金融与碳定价机制相结合,更科学地体现转型成本与效益。 四、转型金融的国内外实践综述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一)转型金融国际实践 政策与原则方面,日本环境金融研究院发布的《转型金融指引》 (2020)、安盛集团(AXAIM)《转型债券指南》、国际可持续金融平台(IPSF)《转型金融报告》①、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气候转型金融手册》②、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转型金融框架》③等围绕转型金融提出指导性政策或原则。 市场实践方面,转型金融工具包括转型贷款、转型债券、股权融资、转型保险和转型基金等,可应用于实体层面以及单个或多个减排项目或措施。现阶段,转型金融市场主要以债务工具为主,包括聚焦实体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和聚焦措施与项目层面的转型债券。全球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的发展势头强劲,并已成为全球高碳排放行业最受市场欢迎的金融工具。然而,依靠债务工具难以支持高碳排放行业的低碳转型,未来市场需要进一步释放其他金融工具参与转型金融市场的潜力,以更好地支持重工业行业的低碳转型。 配套机制方面,国际上转型金融的配套机制通常是覆盖高碳行业上中下游的综合化支持策略,并通过转型补贴、绿色贸易窗口、能源转型机制、碳定价,以及研发、重点基础设施投资和绿色公共采购等④ ①IPSF(2022),TransitionFinanceReport.https://finance.ec.europa.eu/system/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