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生物制品板块领跌。全部A股下跌0.90%(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1.70%,中小板指下跌1.08%,创业板指下跌2.31%,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跌1.96%,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生物制品下跌3.09%,医疗器械下跌2.72%,医疗服务下跌2.58%,化学制药下跌1.12%,医药商业下跌1.02%,中药下跌0.91%。医药生物市盈率( TTM )28.39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33.02%分位数。 2023年医保目录公布,续约降价温和。在谈判/竞价环节,143个目录外药品参加,其中121个谈判/竞价成功,成功率为84.6%,平均降价61.7%,成功率和价格降幅均与2022年基本相当,其中共有25个创新药参与目录谈判,成功率达92%。在续约环节,100个续约药品中,70%的品种可以原价续约,31个品种因销售额超出预期等原因需要降价,平均降幅仅为6.7%。本次医保谈判/竞价成功率与降价幅度维持上年相同水平,简易续约规则优化,续约降价温和,创新药国内支付端压力缓和。 建议关注:1)具备差异化创新能力的创新药企业: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康诺亚、科伦博泰生物等;2)中药品牌OTC、中药创新药、中药资源品三条主线:华润三九、太极集团、羚锐制药、康缘药业、天士力、片仔癀等。 关注JN.1等新型变异株。JN.1是OmicronBA.2.86的第二代亚分支,2023年8月在卢森堡首次发现,2023年11月以来,其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快速增加。根据USCDC数据,近1个月JN.1占比由3.5%迅速增长至21.4%,预计很快将超过HV.1(XBB衍生变异株)成为美国主要流行株。截至12月10日国内已监测到7例JN.1变异株,短期流行水平极低,但未来不排除成为国内优势流行株的可能性,建议关注新冠疫苗、治疗药物等相关产业链。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重点事件及国信医药观点 2023年医保目录公布,续约降价温和 事件: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公布,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个药品被调出目录。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中药饮片仍为892种。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次新增的126个药品包括肿瘤用药21种,新冠/抗感染用药17种,糖尿病、精神病、风湿免疫等慢性病用药15种,罕见病用药15种(其中阿伐替尼片同为肿瘤用药),其他领域用药59种。 在谈判/竞价环节,143个目录外药品参加,其中121个谈判/竞价成功,成功率为84.6%,平均降价61.7%,成功率和价格降幅均与2022年基本相当,其中共有25个创新药参与目录谈判,成功率达92%。 在续约环节,此次医保目录调整初步建立了新药医保准入机制和覆盖新药全生命周期的支付标准形成机制。按照今年调整后的续约规则,100个续约药品中,70%的品种可以原价续约,31个品种因销售额超出预期等原因需要降价,平均降幅仅为6.7%;同时这100个续约药品中有18个增加了新的适应症,仅1个触发了降价机制。 针对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饮片,国家医保局规定,各省级医保部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完善程序、细化标准、科学测算,把符合临床必需、价格合理、疗效确切等条件的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饮片等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对于中药注射液的医保支付范围继续放宽。 国信医药观点:本次医保谈判/竞价成功率与降价幅度维持上年相同水平,简易续约规则优化,续约降价温和,创新药国内支付端压力缓和。建议关注:1)具备差异化创新能力的创新药企业: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康诺亚、科伦博泰生物等;2)中药品牌OTC、中药创新药、中药资源品三条主线:华润三九、太极集团、羚锐制药、康缘药业、天士力、片仔癀等。 关注JN.1等COVID-19新型变异株 JN.1是OmicronBA.2.86(Pirola)第二代亚分支,2023年8月在卢森堡采集的样本中首次监测到,至今已有超过40个国家在GISAID上传相关序列,其中冰岛(60%)、巴西(59%)、丹麦(32%)等国占比较高(注:JN.1序列占全部上传序列数的比例)。2023年11月以来,由于JN.1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快速增加,WHO将其从VUM(VariantsUnderMonitoring,监测中的变异株)升级至VOI(VariantsofInterest,值得关注的变异株)。 美国:JN.1于9月首次在美国检出,目前已发展为美国占比第2的流行株,并且增长迅速,近1个月占比由3.5%迅速增长至21.4%,预计很快将超过HV.1(XBB衍生变异株)成为美国主要流行株。 图1:美国COVID-19变异株数据 根据USCDC数据,上周(截至12月9日)共计2.25万例COVID-19住院病例,较前周+17.6%,绝对数字仍低于年初峰值水平(~4.4万例/周)。 图2:美国COVID-19周度新增住院病例数 新加坡:过去一周新冠感染病例达到3.2万例,创年内新高;住院病例数~460例/周,低于年内峰值水平(~570例/周)。 图3:新加坡周度COVID-19感染病例数 图4:新加坡周度COVID-19住院病例数 国内:根据中疾控2023年11月全国新冠病毒感染情况通报,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率持续下降(由第44周的3.5%下降至第48周的1.2%,可能与流感样病例总数大幅增长有关);主要流行株仍以EG.5(XBB衍生变异株)及其亚分支为主,但自11月首次发现本土JN.1变异株以来,截至12月10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7例JN.1变异株。 图5:国内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率 图6:国内新冠流行株分布 多款XBB变异株新冠疫苗获批:2023年8月,联防联控机制发布《近期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明确2023年秋冬季优先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疫苗。 12月初至今,国内共5款新变异株疫苗产品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包括沃森生物/蓝鹊生物/复旦大学联合开发的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RQ3033(Omicron XBB.1.5)、石药集团的新冠病毒二价mRNA疫苗SYS6006.32(XBB.1.5/BQ.1)、神州细胞的四价重组蛋白疫苗(Beta/BA.1/BQ.1.1/XBB.1)、丽珠医药的二价重组蛋白疫苗(原型株/XBB)、康希诺的吸入用新冠XBB.1.5变异株疫苗等。 BA.2.86及其衍生变异株与目前主要主要流行株EG.5.1及HK.3有较大区别(phylogeneticallydistinct),相较XBB及BA.2,BA.2.86在S蛋白处有超过30个突变位点,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图7:JN.1等变异株突变位点对比 JN.1在BA2.86基础上仅新增L455S突变,L455S是JN.1的标志性突变,此前在HK.3等变异株上发现L455F突变(即“FLip”突变),L455F使得HK.3在亲本EG.5.1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传播性及免疫逃逸能力。此次发现的L455S突变略微降低了JN.1与ACE2结合强度,但增强了其免疫逃逸能力。 1)ACE2结合能力:JN.1<BA.2.86<BA.1<D614G<EG.5≈XBB.1.5; 图8:JN.1等变异株ACE2受体结合能力 2)免疫逃逸能力:XBB.1.5突破感染后抗体(BTIsera)对JN.1中和能力较HK.3下降~2.6x、较BA.2.86下降~3.8x;EG.5.1突破感染后抗体对JN.1中和能力较HK.3下降~3.1x、较BA.2.86下降~3.8x;既往无感染史并接种XBB.1.5疫苗后抗体对JN.1中和能力较BA.2.86下降~3.6x;既往XBB感染并接种XBB.1.5疫苗后抗体对JN.1中和能力较BA.2.86下降~4.5x。 图9:自然感染及接种疫苗产生抗体对JN.1等变异株中和能力数据 传播能力:根据现有的JN.1序列数据,在法国/英国/西班牙JN.1的有效传播系数(Re)高于BA.2.86及HK.3等现阶段主要流行株。 图10:JN.1等变异株较EG.5.1的相对传播能力 国信医药观点:JN.1变异株目前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迅速提升,截至12月10日国内已监测到7例JN.1变异株,短期流行水平极低,但未来不排除成为国内优势流行株的可能性,建议关注新冠疫苗、治疗药物等相关产业链。 新股上市跟踪 近期A股/H股医药板块新股上市情况跟踪 表1:近期A股/H股医药板块新股上市情况跟踪 本周行情回顾 本周全部A股下跌0.90%(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1.70%,中小板指下跌1.08%,创业板指下跌2.31%,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跌1.96%,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生物制品下跌3.09%,医疗器械下跌2.72%,医疗服务下跌2.58%,化学制药下跌1.12%,医药商业下跌1.02%,中药下跌0.91%。 个股方面,涨幅居前的是百利天恒-U(26.29%)、华纳药厂(14.35%)、拓新药业(13.31%)、奥赛康(11.99%)、中科美菱(11.34%)、浙江震元(11.24%)、怡和嘉业(10.79%)、森萱医药(9.36%)、万泰生物(9.06%)、康缘药业(8.93%)。 跌幅居前的是贝瑞基因(-23.25%)、*ST太安(-14.24%)、和元生物(-11.15%)、通化金马(-10.95%)、联影医疗(-10.65%)、益方生物-U(-9.85%)、康泰生物(-9.79%)、迪瑞医疗(-9.20%)、润达医疗(-9.16%)、普瑞眼科(-8.86%)。 本周恒生指数上涨2.80%,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上涨2.55%,板块相对表现弱于恒生指数。分子板块来看,制药板块上涨3.33%,医疗保健设备上涨2.73%,生物科技上涨2.19%,医疗服务上涨0.23%。 市场表现居前的是(仅统计市值50亿港币以上)来凯医药(+22.79%)、H&H国际控股(+17.48%)、乐普生物-B(+16.06%)、赛生药业(+10.73%)、亚盛医药-B(+10.44%);跌幅居前的是药师帮(-56.36%)、科济药业-B(-26.16%)、科笛-B(-21.34%)、绿竹生物-B(-13.67%)、海吉亚医疗(-9.54%)。 图11:申万一级行业一周涨跌幅(%) 表2:本周A股涨跌幅前十的个股情况 板块估值情况 医药生物市盈率( TTM )28.39x,全部A股(申万A股指数)市盈率14.42x。 分板块来看,化学制药34.25x,生物制品25.69x,医疗服务30.71x,医疗器械28.69x,医药商业17.74x,中药26.06x。 图12:申万一级行业市盈率情况( TTM ) 图13:医药行业子板块一周涨跌幅(%) 图14:医药行业子板块市盈率情况( TTM ) 投资策略 医药行业12月投资观点 好时机+高回报,布局第二波全球创新龙头。基于医药行业长期需求稳定增长的常识,我们认为今年三季度是行业基本面的绝对底部,且由于出清力度大,预计医药多数细分行业的竞争格局都将得到大幅优化。我们认为2023Q4是布局未来三年医药行情的良好时机:医药行业处于基本面向上(需求稳定可持续,优质供给涌现,一般供给持续退出,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长期发展路径清晰(创新、合规、国际化)的大周期。 随着国内医药公司研发投入逐步兑现,预计未来三年医药行业的扣非利润将呈现出高增长态势。过去5年国内医药公司研发强度持续增大,收入增长和扣非利润增长均弱于研发增长,医药行业处于持续转型升级过程中。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行业即将迎来研发收获期,收入增长和扣非利润增长有望跑赢研发增长,释放转型升级的红利。以A股医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