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西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迎难而上,合力进取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迎难而上,合力进取

2023-12-13孙付、丁俊菘华西证券y***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迎难而上,合力进取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点评报告 2023年12月13日 迎难而上,合力进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 事件概述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 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总理作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相关点评如下: 核心观点 总体来看,本次会议清晰、客观的指出了当前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基调下,要求财政和货币政策适度、精准和有效配合发力,并与其他政策统筹协调;在着力扩大内需稳定总量增长中,更加突出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要求妥善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风险。2024年,伴随本次会议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各项政策落地生效,预计经济预期将改善,回升向好基础进一步夯实。 ►清晰指出经济面临的困难挑战,突出强调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本次会议客观的指出了当前经济面临的五大困难挑战,分别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只有明确了困难挑战才能更有针对性的采取政策举措,因此会议进一步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虽然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但是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IMF最新的经济预测将今、明两年中国GDP增速预期分别上调至5.4%和4.6%,较10月份预测值均上调了0.4个百分点。 五个“必须”指明了未来经济政策的方向: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政策要求: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本次会议政策基调延续了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我们此前报告《理解“先立后破”是关键》中对“先立后破”进行了细致解读,大致有两层内涵,一是与“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相承接,二是对此前一些政策运行进行校准。同时继续强调“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另外还增加了“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意味着后续针对“三稳”还会有一系列政策出台。 同时会议还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 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意味着后续无论是经济性政策(财政、货币、产业等)还是非经济性政策(区域、环保、就业等)都要保持一致,同向发力。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财政关注“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 财政政策方面,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今年在增发一万亿元特别国债后赤字率为3.8%,不过这一万亿元国债中5000亿元将在明年使用,同时考虑到“适度加力”的政策基调,我们判断明年的赤字率可能或在3.5%左右,赤字规模约4.7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约4.2万亿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增了“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这一部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问题,有利于更好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的乘数效应。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货币关注“社融、M2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货币政策方面,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继续加强对于“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时指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结合政策定调我们对于明年货币政策节奏有如下判断:1)降准方面,预计存在0.5%-0.75%的降准空间(2-3次,每次0.25%),春节前可能会操作一次;2)降息方面,OMO和MLF预计保持稳定或小幅降息10BP左右,在存款利率累积下行后,5年期LPR有望下调,进一步引导终端利率适当回落。 除此之外“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一提法值得关注,此前都是保持“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这次是把名义GDP拆成了“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我们判断可能是关注到了当前国内偏低的通胀水平,11月我国CPI同比-0.5%,创下近两年来新低,而我国CPI的目标一般都是在3%左右,当前通胀水平与通胀目标存在一定差距,而偏低的通胀读数也不利于经济预期的稳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主要任务:科技创新位居首位,内需仍是支持重点 会议给出了做好明年工作的九大任务。其中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去年第二,排在扩大内需后面),体现了对于科技新创新的重视程度。强调“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在具体行业方面涉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同时提出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我们预计后续针对上述领域仍会出台支持政策。 扩大内需仍是支持重点。强调“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在具体商品方面,提到“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我们预计在扩大内需方面,政策同样会持续发力。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房地产、地方债务提法与此前基本一致:化解风险、长效机制构建 房地产方面,继续强调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地方债务方面,强调“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表明不会一味的为了化解债务问题而放弃经济发展,同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起大梁或许意味着对于经济大省债务问题的容忍度相对更高。 五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分要点对照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提要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经济形势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政策基调 五个"必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