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点评报告 2024年03月05日 经济目标稳定,政策合力进取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事件概述 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相关点评如下: 投资观点 ►肯定过往成绩的同时,清醒指出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挑战 《报告》对2023年全年的成绩进行了总结,总体来看2023年“不仅实现了全年预期发展目标,许多方面还出现积极向好变化”。不过在肯定过往成绩的同时,《报告》也客观明确的指出了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其中“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等与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基本一致,除此之外还新增了企业、就业、地方财政、科技、改革、生态、安全生产、政府工作、腐败等九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只有明确了困难挑战,才能更有针对性的采取政策, 《报告》也提到“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做好工作。” ►增长与就业目标:GDP增速目标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1200万人以上 在经济增速目标的设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长5%左右,与我们此前的预期一政。这一增速目标的设定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的结果,在经济增速基数已经回归正常的情况下,今年5%左右的目标已经不低。《报告》也对确定今年经济增速目标考虑的因素进行了阐述,提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并且提到“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就业目标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左右。去年的新增就业目标为1200万人左右,今年将“左右”改成了“以上”。表明政策层对于就业的诉求在提高,一方面是当前的就业形势存在一定压力,《报告》提到“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另一方面,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2024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较去年增加近20万人1。 ►通胀目标:CPI目标为3%左右,与去年所设目标持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通胀目标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与去年所设目标持平。 2024年CPI或温和回升,中枢较2023年有所修复。《报告》中提到“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延续了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法,单独把价格水平目标分拆出来,体现了政策层对于物价的重视。我们判断,2024年随着基数效应逐步减弱以及商品和服务需求的持续恢复,CPI将呈现温和回升态势,PPI降幅也将持续收敛。 ►财政政策:一般预算赤字率目标3%,新增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1高校毕业生http://fx.xwapp.moe.gov.cn/article/202312/656edb6b81c0d4753f445c72.html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财政政策延续了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法,强调“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具体来看,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另外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报告》中涉及财政最大的亮点是“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用于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3%的赤字安排加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组合保证了今年的财政支出强度。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货币政策仍然强调“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我们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状态,今年结构性、直达性、精准性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码发力。具体而言:一是,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仍是重要抓手,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提到的“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或需要央行结构性政策工具支持;三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四是,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相关工作将是重点。 目前,央行已降准释放流动性1万亿元、PSL等结构性工具已较大规模投放,5年期LPR已下调25BP。从我们对基本面的判断看,预计未来货币政策步入“观察、评估期”。 对于信贷、社融,我们预计全年信贷规模或将维持在20.5万亿左右,社融增速约8.7%左右,从与GDP的匹配关系看,仍较为充裕。 ►产业相关: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报告》提到“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一方面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加快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投资相关:推进抗灾基建、设备更新,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建设, 《报告》提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在具体项目方面提到“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资金方面,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同时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综合考虑项目及资金安排,预计今年投资增速仍会保持较高水平。 ►消费相关:激发消费潜能,开展以旧换新 《报告》提到“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另一方面,稳定扩大传统消费,开展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我们预计在政策支持下,今年新型消费与传统消费均将继续企稳向好。 ►房地产相关: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房地产相关表述延续了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法,强调“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另一方面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最终实现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随着供给侧(房企“白名单”)、需求侧(超预期调降5YLRP)以及“三大工程”与“房票”联动等政策的逐步落地,我们预计房地产市场或将逐步企稳。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出现超预期变化。 表2024年两会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2024年目标 2024年预计目标 (我们此前预计) 2023年完成 2023年目标 2022年完成 2022年目标 GDP 5%左右 5%左右 5.2% 5%左右 3% 5.5%左右 CPI 3%左右 3%左右 0.2% 3%左右 2% 3%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 1200万人以上 1200万人以上 1244万人 1200万人左右 1206万人 1100万人以上 城镇调差失业 率 5.5%左右 5.5%左右 平均5.2% 5.5%左右 平均5.6% 5.5%以内 财政赤字规模 4.06万亿元,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4万亿元(中央3.1万亿,地方9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不纳入赤字) 国债净融资41248.08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发行7006.66亿元 3.88万亿元中央3.16万亿元,地方7200亿元) 国债净融资(不包括特别国债)26786.08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发行7182.11亿元 3.37万亿元(中央2.65万亿元,地方7200亿元) 赤字率 3.0% 3.0%左右 - 3.0% - 2.8% 地方政府债务专项债 3.9万亿元 4万亿元 3.94万亿元 3.8万亿元 4.02万亿元 3.65万亿元 M2 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9.7%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11.8%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投资相关 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开展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速为8.24% 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速为11.52% 优先支持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等的重点项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对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现代农业等领域及区域重大战略的支持力度。 双碳目标 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预计2024年将延续前两年政策基调,不设能耗强度目标。 - 单位国内生产总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 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退税减税 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2023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2万亿元。 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2.46万亿元,新增减税超8000亿元,新增降费超2000亿元,办理缓税缓费超7500亿元) 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资料来源:各年政府工作报告,WIND资讯、华西证券研究所 宏观首席分析师:孙付宏观分析师:丁俊菘 邮箱:sunfu@hx168.com.cn邮箱:dingjs@hx168.com.cnSACNO:S1120520050004SACNO:S1120523070003 联系电话:021-50380388联系电话:021-50380388 分析师与研究助理简介 孙付,毕业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华西宏观首席分析师,专注于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与利率研究,完成“蜕变时期:杠杆风险与增长动能研究”和“逆风侵袭:冲击与周期叠加”两部宏观经济研究专著,诸多成果被“金融市场研究”、“新财富”等收录刊发。 丁俊菘,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2021年7月加入华西证券研究所,专注于就业、通胀以及流动性等方面的研究,在《金融研究》、《财经科学》、《GrowandChange》等一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分析师承诺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评级买入 分析师预测在此期间股价相对强于上证指数达到或超过15% 以报告发布日后的6个 增持 分析师预测在此期间股价相对强于上证指数在5%—15%之间 月内公司股价相对上证 中性 分析师预测在此期间股价相对上证指数在-5%—5%之间 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 减持 分析师预测在此期间股价相对弱于上证指数5%—15%之间 卖出 分析师预测在此期间股价相对弱于上证指数达到或超过15% 行业评级标准以报告发布日后的6个 推荐 分析师预测在此期间行业指数相对强于上证指数达到或超过10% 月内行业指数的涨跌幅 中性 分析师预测在此期间行业指数相对上证指数在-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