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台政策标准加强新能源车安全管理带动第三方检测需求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国家加强对新能源车安全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规范管理。我们认为,首先车企作为安全第一责任人会加强在新车型研发、生产阶段测试要求和标准。第二,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国家正在制定《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加强对新能源在用车进行监控管理。第三,汽车智能网联化趋势明显,未来将有望出台更多相关政策标准,规范智能驾驶评级、安全规范等。相关政策标准的出台,有望刺激检测服务与检测设备需求增长。 汽车研发阶段测试受益于新车型数量增加与电动智能化发展 下游车企竞争约激烈,上游检测服务越受益,目前下游竞争逐步白热化。 第一传统燃油车企2023年逐步切入新能源,如大众入股小鹏等,第二,新入局的小米、华为等公司刚刚开始切入市场。第三,造车新势力、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车型数不断增加,逐步完成从低端到高端升级。当前汽车研发新车型推出周期较以往缩短,研发费用投入增长。2022年,我国汽车合计公告约5759个型号,其中新能源车2009个、燃油车3750个。我们测算得出22年研发阶段非强检市场规模约159亿元;强检市场规模约67亿。 汽车后市场年检市场有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检测政策发布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有望刺激汽车检测后市场服务需求,新能源政策出台后,三电检测要求加强,我们预测23-27年新能源汽车年检市场将分别为10/12/14/23/38亿元。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增加了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装置等部件,未来新能源车专用检测或将侧重三电安全检测,三电检测对于检测人员以及检测设备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政策或将刺激相关设备投资需求,假设按照目前安检线设备投资50万元价格,全国14880个检测站对应约70亿元市场空间。 人形机器人领域未来有望像汽车领域一样出台相关国家认证标准 人形机器人在电磁兼容、零部件可靠性、功能性测试等方面与汽车测试相似度较高,目前国家具有机器人CR认证标准,适用范围为可根据预制程序进行自主移动并提供服务的机器人电子产品。2023年11月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成立,工信部在11月3日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健全产业标准体系与提升检验检测试验能力,打造权威检测机构,支持企业联合高校设立人形机器人试验平台。我们认为,未来汽车产业链相关检测服务公司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 投资建议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高速成长,新车型迭代速度加快,下游车企研发投入增加,我们看好汽车研发检测企业,重点推荐信测标准、中国汽研、华依科技、苏试试验。新能源汽车检验在传统燃油车检测基础上新增对电池、电机以及电控系统等方面的检测,检测技术、内容、难度将迎来较大提升,车检行业加快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看好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检测业务的企业,重点推荐安车检测。建议关注华测检测、广电计量等。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公信力和品牌受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 1.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持续高速发展,相关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提升。2022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各地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示范发展进入实操阶段,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高速发展。 图表1:国家密集出台智能网联相关政策法规及公告 国家持续出台机动车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或将限制燃油车的数量,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电动汽车逐步取代燃油汽车。早在1983年我国就发布《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和《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排放标准》,为适应汽车技术和污染物检测技术的发展,2005年国家推出排放限值的测量方法,并在2019年更新其中要求,2020年建立维护制度保障相关政策的实施,2022年1月相继出台“十四五”节能减排方案和新能源绿色低碳的政策。 图表2:国家出台环保相关政策保障尾气排放标准的实施 国家高度重视汽车环保,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在近20年先后推出国一到国六的排放标准。目前我国正在使用国六b标准,各项指标要求更高。未来有望不断完善燃油车尾气排放的指标,一方面对标国际标准,另一方面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图表3: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逐渐严格 自2016年起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2016-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46万辆增长至722万辆,CARG为58.52%;新能源汽车销量从51万辆增长至689万辆,CARG为54.47%。 图表4:2016-2022年新能源车产量CAGR为58.52% 图表5:2016-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CAGR为54.47% 2.汽车研发测试受益于新车型数量增加 2.1车型迭代驱动汽车研发检测市场增长 汽车检测分为强制检测和非强制检测,按阶段又分为新车下线检测与在用车检测。新车下线领域:强制性检测是指在车型导入大批量生产线前,需要经由国家授权的检测机构对新上市车型执行的强制性定型试验,检验合格后才可批量生产及上市销售。非强制性检测主要是指除了满足政府监管部门要求的质量监督检验以外,汽车企业为了产品研发、改进、验证和供应商质量管理等要求而进行的测试评价。 在用车检测领域:机动车强制检测也称定期检测,是由法律强制规定必须定期参加的检测,目的是避免检测随意性造成的严重后果;非强制检测主要指机动车生产及服务类企业因业务开展需要而执行的机动车检测,如汽车制造厂、汽车维修厂和二手车交易评估机构等企业都有较强的机动车检测需求。 图表6:汽车检测分为强制性检测及非强制性检测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车型快速迭代。当前汽车研发新车型推出周期较以往大大缩短,新车型进入市场需要在工信部公告披露,我们统计了2018-2022年新能源汽车合计公告车辆型号数量,新能源汽车新公告型号数量每年维持在2000个左右,新能源汽车行业车型迭代竞争激烈。 图表7:新能源汽车车型迭代更新频繁 非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汽车公告车型数量*单车检测项目数量*平均项目检测价格。考虑到新车公告需通过项目检测,所以公告车型数量和市场规模呈正相关。 2022年,我国汽车合计公告5759个型号,其中新能源车2009个、燃油车3750个。 单车零部件检测包括动力总成试验、底盘试验、车身试验等5类,具体项目合计588项。燃油车平均项目检测价格约为4000元,考虑到汽车电子检测项目仅占总项目30%,故假设新能源车检测业务平均价格较燃油车上浮50%,估计新能源车平均项目检测价格约为6000元。计算得出非强检市场规模为159亿元,其中新能源车非强检市场规模为71亿元。 图表8:汽车零部件检测项目合计588项 图表9:非强检市场规模达百亿级,其中新能源车非强检市场规模占比约45% 我们假设汽车强制性检测市场空间=乘用车新车型公告数*乘用车检测单价+商用车新车型公告数*商用车检测单价,我们测算2022年国内汽车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约为67亿。根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汽车合计公告5759个型号,其中乘用车922个,商用车4837个,我们假设商用车的单车检测价值量约为100万,乘用车的单车检测价值量约为200万,计算可得2022年国内汽车强制性检测市场空间约为67亿。 图表10:2022年强制性检测市场空间约为67亿 2.2下游车企加速推出新车型 传统整车厂、新势力、跨界企业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车型加速迭代,下游研发费用投入带来汽车检测增量。无论是上汽、一汽、广汽等传统燃油车厂商,还是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产家,以及华为赛力斯等跨界企业纷纷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下游车企竞争激烈,车型加速迭代带来汽车研发费用投入增加,下游研发费用投入带来汽车检测增量。 图表11:2023年重点新能源新车型梳理 汽车研发检测市场空间大,在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高景气度下,越来越多企业纷纷布局汽车检测,其中强制性检测以中国汽研为主,非强制性检测以信测标准为主。 国家对能够进行强制性检验的机构实行较为严格的认证制度,国内拥有强制性检测业务的机构共有10家,上市公司中仅有中国汽研具有强制性检测资格。非强制性检测市场分散,多企业均逐步布局,但各家检测重点有所不同。 图表12:越来越多企业布局汽车检测领域 人形机器人领域未来有望像汽车领域一样出台相关国家认证标准。人形机器人在电磁兼容、零部件可靠性、功能性测试等方面与汽车测试相似度较高,目前国家在机器人具有机器人CR认证标准适用范围为可根据预制程序进行自主移动并提供服务的机器人电子产品。2023年11月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成立,工信部在11月3日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健全产业标准体系与提升检验检测中试验能力,打造权威检测机构,支持企业联合高校设立人形机器人试验平台。 我们认为,未来汽车产业链相关检测服务公司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 3.年检市场有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检测政策 3.1政策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检测要求 2022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国家标准计划,要求制定《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该项目周期12个月,因此项目有望于2023年12月之前落地。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已成为明显趋势,政策出台将提高对新能源车安全的检测要求。 图表13:《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有望于23年底发布 2023年6月30日,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联合多家业内企业起草形成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征求意见稿,重点提出对新能源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进行检测,其中动力蓄电池安全检测是必检项目。随着新能源车数量增长,三电系统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系统,其安全性愈加重要。 图表14:国家颁布动力电池安全相关政策,提高对新能源车检测的要求 3.2新能源车逐步进入检测年限 自2015年起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新能源车保有量提升明显,需要不断增强的机动车检测能力与之匹配,相应为机动车检测系统市场拓宽了空间。2015-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从91万辆增至1310万辆,CAGR为46.37%,同时中国保有车辆平均车龄已进入需强制检测年限且随着车辆进入存量市场其平均车龄还在持续增长,针对不同类型机动车,在用车车龄的不断增长,在用车对应车型的相关安全、环保和综合检测频次也增加,检测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促进了机动车检测系统供应市场的快速发展。 图表15:新能源车保有量2015-2022年CAGR为46.37% 目前新能源乘用汽车的年检政策与燃油车一样都为前六年免检,第6-10年需在第6年和第10年分别进行检测,10年后一年一检;新能源商用车与营运车辆年检要求一样为前5年一年一检,第6-7年半年一检,我们假设商用车在第8年退出市场。 我们预计23-27年新能源汽车检测频次为338/384/462/769/1272万,22-27年CAGR为38.0%,目前新能源汽车检测费用和燃油车差别不大,约100-200元/辆,新能源政策出台后,三电检测要求加强,我们预测新能源汽车年检费用将增加至200-400元/辆 , 若按300元/辆进行假设 , 则23-27年新能源汽车检测市场将分别为10/12/14/23/38亿元。 图表16:新能源车在检数量逐年提升 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持续旺盛态势,相对于燃油车,新能源车在政策、技术、价格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市场需求增加推动各车企均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线,新能源汽车产能快速增加,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检测需求将具有更大空间。 图表17:各车企新能源汽车产能快速增加 3.3新能源车检测政策驱动设备投资 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增加了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装置等部件,未来新能源车专用检测政策或将侧重三电安全检测。国家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安全性能测试项目包括:动力蓄电池安全检测、驱动电机检测、电控系统安全检测、电气检测等,对不同类型车辆采取必要或选择性进行项目检测。 图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