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数字乡村发展案例集 (2023) 研究单位: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数字经济研究院 新疆疆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新疆西帕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红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人员:陈兵、王皓(执笔)、杨雪、赵丹 钱莺飞、左意祺、朱思睿、江岩、周皓刘敬文、阮航、谈继强、何芳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 目录 1.克拉玛依区:构建数字化时代治理新模式3 2.乌鲁木齐县:“数字化+场景”提升数字治理水平5 3.乌苏市:水务设施改造升级助推水利高效发展6 4.和田市:电子商务产业园推进特色产业智慧、高效发展8 5.霍尔果斯市: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引领农业数字化升级10 6.库尔勒市:数字化赋能香梨产业高质量发展10 7.温宿县:林果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12 8.巴楚县:数字技术助推智慧农业发展14 9.塔城市:“数字玉米”推进玉米产业提质升级15 1.克拉玛依区:构建数字化时代治理新模式 克拉玛依区开展信息化建设辅助基层业务管理探索工作起步早。2010年启动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基础人口业务的管理;2016年,基于5年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实现“新疆社区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并使用;2019年,实现“数字克拉玛依基础赋能平台”全面建设工作。2022年3月,克拉玛依市确定克拉玛依区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区。2022年7月,克拉玛依区结合小拐乡实际,聚焦“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三大领域,最终形成“183”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即着力构建1个乡村治理数字化底座,搭建基层减负“一张表”、做强数字农业等8个数字化场景应用,实现乡村治理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3个目标,确定了乡村治理试点区建设方向。 克拉玛依区将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与数字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大力推 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治”减负,用“算力”赋能,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一)构建乡村治理数字化统一底座 依托克拉玛依市智慧城市数字底座,搭建克拉玛依区数字乡村模块,充实全区共建共享共用的数据资源体系;持续推进城市乡村“同网同速”,优化提升乡村宽带网络质量,推进4G网络向5G网络大规模升级,在全疆率先实现乡村5G网络覆盖。 (二)搭建乡村治理数字化场景应用 优化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办法,运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将乡村治理的相关事项量化为积分指标;完善村民线上线下积分管理办法,引导村民参与村规民约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社会综治等大小事务,让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不断激发党员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认同感与责任感,以小积 分撬动大治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开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为农牧民提供健康服务新模式。启动建设基于电子健康卡的多码协同平台、统一支付结算平台,实现统一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全流程管理。 建立健全“7533”群众教育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群众教育工作,链接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各类涉农信息技术、农村电商、信息产品使用等专题培训,助力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持续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加快乡村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开展监管对象分级分类、差别化管理。结合信用信息评级,扩大个人信用积分应用场景,在公共设施、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交通出行等领域,大力开展“信用惠民”;全面推进“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旅游”,依托文化馆、图书馆、文博院(展览馆)等场馆,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发展。 持续深化电子地图档案,充分利用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农经通、产权交易、数字农保、农业气象等业务系统的功能优势,实现以耕地为抓手,让数据信息进村入户,摸清资源底数(一地一码,一合同一码)、承包关系、种植情况等,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实现耕地资源一张图,种植一张图,数据管理一张表,产业分析一屏观全局的目标,不断优化数字乡村产业结构。 (三)实现乡村治理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 搭建乡村治理数字化系统,整合与土地电子地图档案、畜牧溯源系统、服务群众等相关的管理资源,实现乡村综合治理全行业、全区域、全时段、全流程的“数据一屏展示、指标一屏分析、指挥一屏联动、治理一屏闭环、场景一屏透视”。延伸“城市大脑”功能,加快实现乡村治理数据要素的分析和研判,实现宏观决策的全域态势感知和全局运行监测,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管理效能;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力争乡村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就近办”、“全市办”、“跨省办”。 推动数据驱动流程再造,以乡村数据为基础精准施策、科学治理,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服务。以“城市大脑”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治理从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从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以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为支撑,接入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草、畜牧等部门业务数据,通过智能预警手段,结合无人机、高清摄像头等先进设备,针对乡村治理难点、堵点、痛点、盲点,实现从预警到处置的闭环管理。 2.乌鲁木齐县:“数字化+场景”提升数字治理水平 乌鲁木齐县,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首府乌鲁木齐市唯一的市辖县。2021年,乌鲁木齐县联合新疆电信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着重解决数字乡村相关数据的汇聚问题,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搭建“智慧大屏、新翼数乡、天翼云眼、乡村电视台、积分管理”等多个数字化平台,有效提升农村治理效率。 数字化平台对应一种或多种数字化场景,最终由“智慧大屏”平台通过数据汇聚集中展示总体概况。“智慧大屏”平台中间可以了解村干部数量、党员数量、房屋数量、常驻人口等实时更新信息,平台左侧通过平安乡村AI摄像头的布控实现告警信息、设备信息的实时查看,平台右侧是智慧党建、乡村政务、天翼云播的实时展示,村委可通过电视、电脑查看,便于开展村务管理。 乌鲁木齐县围绕乡村治理数字化、农民生活智慧化工作目标做好包联支撑工作。一是以数字乡村智慧大屏为载体,通过视频监控基础服务能力、便民惠民服务切入,帮助村民完善家庭安全防护能力部署,解决家庭用户对看家护院、看老护幼、看牛羊等实际安全防护需求;二是乡村电视台/智慧社区,以定制化服务界面,通过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政府,解决乡村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思想宣传等工作需求,与基层政府共同完成宣传、服务等多方面音视频内容 制作与发布,助力村政务工作开展。 乌鲁木齐县“智慧乡村”建设让村民、村干部都亲身体验到数字化应用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依托智慧平台开展政策宣传、线上党课、群众积分等活动,实现智慧党建引领和乡村数字化高效治理。 下一步乌鲁木齐县将通过数字技术推动当地产业发展,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一是以智能技术赋能智慧农业。乌鲁木齐县的果园及蔬菜大棚,以智能化应用实现降低成本,丰产增收。结合大棚内温度及天气情况,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日出日落、天气情况合理的安排大棚绵帘的卷起和铺开时间,配合风帘通风控制,将大棚温度调整在农作物有效的生长适应温度内,从而达到增产增收、提升管理效率的目的。 二是打造智慧文旅乡村。乌鲁木齐县通过智能大屏全方位展示本地旅游特色、住宿美食、自驾攻略、交通路线以及人文历史,让游客在出行前就能够在平台上获悉旅游点相关资讯,规划旅游行程,规划住宿,了解特色美食,提升游客旅游获得感与认同感,提高旅游知名度与经济发展。 3.乌苏市:水务设施改造升级助推水利高效发展 乌苏市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东与克拉玛依市、奎屯市、沙湾市毗连,南与尼勒克县相望,西与精河县为邻,北与托里县接壤,这片区域统称为“三地四方”。 2016年乌苏市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数据融合+开放共享等新技术,从全面提升感知能力、全面加强互联互通、提高基础设施能力、实现信息充分共享、智慧应用五个方面进行了水利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建成了以“1个中心+1个平台+1个门户”为重点的智慧水利综合监管体系。 (一)以“井电双控”为“切入点” 全市机电井安装“井电双控”计量设施,通过“井电双控”智能化计量管理系统平台实时监控到全市机电井的运行情况,对于超计划用水、非法取水、不缴纳水资源费等情况的机电井进行监测;摸底全市农业灌溉用水的土地性质、面积、灌溉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市机电井的基础信息库。 (二)以依托政务云构建水利云为“着力点” 乌苏市以水利感知网和水利信息网为基础,构建水利云大脑为核心,以智能应用为重点,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智慧水利总体框架,持续水利技术信息实时采集系统和终端平台建设。 (三)以大数据应用为“关键点” 将涉及水利业务全局的基础数据及其他业务中需要共享的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同时加强对各类数据的统计、对比、分析,及时公布全市、灌区、乡镇地下水、地表水取用水量、水资源费缴纳情况及同比、环比情况,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乌苏市水利综合管理应用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渐打造了由“人管”变为“智管”、由“人调”变为“智调”、由“人报”变为“智报”的“乌苏模式”。目前乌苏市已完成水厂、62个村队的智能水表的升级工作,建立了农村供水智能化水量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村头水表的运行情况;对全市19座水库、18个基层水管单位、5座水厂、2座污水处理厂、8座水电站实施水利视频监控系统,做到实时监控;水利云中心入驻6个系统,使用云服务器6台,日处理数据量超过17万条。 下一步乌苏市将加快智慧水利一体化应用门户的开发和应用,全面做好智慧水务的整合升级,不断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驱动和支撑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和田市:电子商务产业园推进特色产业智慧、高效发展 近年来,和田市抢抓国家“互联网+”战略发展机遇,大力推进电商产业发展。2021年底,和田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经数字化改造,升级为集服务、展销选品、对外合作、培训、孵化、创业等地区级综合电商产业园区。 和田市产业园由和田伍创农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服务,占地面积12.8亩,建筑面积达5300平方米,可满足200人办公及开展电商直播短视频运营工作。园区内设有文化历史展示区、电商发展长廊、展供销展厅、直播互动区、电商大数据展区、数字乡村运营中心、众创空间、直播孵化区、产品品控室等功能区。 在和田地区推动下,和田市电子商务产业园逐步形成“服务网商+区域品牌 +产业融合”电商助农服务模式。其建设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抓服务、惠网商 开发和田地区(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网站、和田地区(市)电商大数据系统,集电商政策、电商大数据、产品溯源、典型案例、素材展示等功能于一体,为和田电商产业线上开展公共服务打下良好基础;在全区打造30个示范直播间,实现了网红达人“拎包直播零困难”,示范直播间日订单量达到2600余单,打造了和田“本地达人+小视频+直播带货”的特色发展模式;对接和田邮政,结合新建的2000平米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场地,采购全自动快递分拣设备,创建“地区—县域”的“众包”配送模式和“县城—乡村”邮政末端派送模式;引导电商服务站长在平台订货下单,逐步走向“厂家—中心—站点”的订单式供货模式,截至目前平台已下单1380余单,订货金额达85万元,初步形成“小家电批量供应、食品本地帮扶产销”的模式。 (二)创品牌、优品质 策划打造了“和甜悦色”区域公共品牌,并于2022年7月在天津举办品牌发 布会,18家大型媒体先后进行相关报道80余次,打造了15款基础性好、唯一性强、极具特色、传播属性强的网红产品,系列产品销售额达5600万元;持续开展“和甜悦色”优秀短视频创作大赛,抖音等线上平台浏览量累计超过9300万次。2023年1月开始在CCTV-17农业频道持续投放“和甜悦色”区域公共品牌宣传视频,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结合“和甜悦色”品牌及和田市文化属性,设计并制作了“和甜悦色”礼盒、手提袋、快递物流箱等衍生产品22余万件,并免费向电商创业者发放使用;在中心设置品控检测室,采买4台检测设备,就74家企业224款品牌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并形成检测报告;搭建和田地区(市)溯源管理平台,对和田大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