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3年10月28日,合盛硅业发布2023年三季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98.86亿元,同比上涨8.81%;归母净利润为21.85亿元,同比下跌52.03%;扣非净利润为19.36亿元,同比下跌57.38%。对应公司3Q23营业收入为79.49亿元,环比上涨28.02%;归母净利润为4.02亿元,环比下降48.40%。 硅基材料价格环比下降,公司3Q23业绩承压。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总体销售毛利率为21.84%,较去年同期下降18.35pcts。公司前三季度财务费用同比上涨79.44%;销售费用同比上涨32.94%;研发费用同比下降50.35%。 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出现下跌,净利率为10.87%,较去年同期减少14.02pcts。公司3Q23营收改善,主要系产品销售数量提升所致,Q3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系硅基产品销售价格下跌所致。 公司现金流变动幅度较大。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1.60亿元,同比下降123.17%,主要系采购原料支付的金额增加所致。投资性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173.35亿元,同比减少116.12%。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167.91亿元,同比增加128.68%。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20亿元,同比上涨21.79%。应收账款同比上涨94.62%,应收账款周转率上涨,由2022年同期的31.97次变为37.13次。存货同比上升5.11%,存货周转率下跌,由2022年同期的1.97次变为2.14次。 工业硅供给宽松,价格承压,有机硅供需关系短期错配。截至2023年9月底,公司拥有工业硅产能122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173万吨/年;公司预计2022年底其工业硅及有机硅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2023年上半年,有机硅下游行业需求清淡,但有机硅、铝合金行业的终端消费需求开始缓慢复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超过年初预期,多晶硅行业的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多晶硅行业对工业硅的需求相应加速上升。我们认为,公司依托“煤—电—硅”产业链协同发展带来的成本优势于行业景气底部逆势扩张,不断提升工业硅、有机硅产能及销量。然而,受到供需关系变化、政策导向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要产品工业硅、有机硅的价格Q3出现明显下滑,Q3公司工业硅/110生胶/107胶/混炼胶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为-12.48%/-11.16%/-8.70%/-22.16%, 同比分别为-28.79%/-34.09%/-32.39%/-40.93%,公司短期盈利承压。从长期来看,工业硅和有机硅市场总体需求仍在提升,供给端产能继续扩张,公司预计最终通过市场调节,工业硅及有机硅产业将回归供需平衡状态,我们认为在需求逐步复苏后,公司有机硅及工业硅业务仍有较大的向上弹性。 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光伏产业链一体化推动价值提升。公司着力推进公司重大对外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包括中部合盛“多晶硅-单晶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玻璃-光伏发电”一体化产业园区(包含中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中部合盛年产20GW光伏组件项目、中部合盛年产150万吨新能源装备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造项目等)以及鄯善东部合盛公司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等。公司纵向延伸下游多晶硅光伏全产业链,截至2023年10月,公司“多晶硅-单晶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玻璃-光伏发电”光伏一体化产业项目实现全线贯通,公司持续深化全产业链布局,助推产业链实现强链、延链、补链。中部合盛在新疆乌鲁木齐产业园区建设的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的主要生产装置已于近期试车。碳化硅方面,根据公司2023年半年报,该生产线已具备量产能力,产品良率处于国内企业领先水平,在关键技术指标方面已追赶上国际龙头企业水平。6英寸衬底和外延片已得到国内多家下游器件客户的验证,并顺利开发了日韩、欧美客户;8英寸衬底研发顺利,并实现了样品的产出公司在建项目众多,未来有望陆续为公司创收。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67.89/369.25/472.3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37/40.45/51.3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40/3.42/4.34,当前股价对应的PE倍数分别为29.7X、20.9X、16.4X。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1)随着工业硅及有机硅下游需求的逐步复苏,行业或将回归供需平衡状态,公司业务有较大的向上弹性;2)公司光伏一体化产业项目实现全线贯通,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光伏布局有望提供较大增量空间,我们看好工业硅及有机硅下游需求复苏以及公司光伏全产业链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建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