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行业分类 [3] 根据辛格-威廉姆斯分类法将抗心律不整药物分为四大类和其他制剂。 辛格-威廉姆斯分类法 主要为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因此主要影响心肌动作电位的第0期。第一类药物可降低细胞膜的活性,因此被视为是细胞膜稳定剂。可通过直接稳定细胞膜的方式,达到快速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它又分为1a、1b以及1c类药物,1a类有奎尼丁、普鲁卡因;1b类代表性的药物有利多卡因、美西律等;1c类的代表性药物有普罗帕酮 第Ⅰ类 即β受体阻断剂,透过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来降低儿茶酚胺的功能,进而降低心血管系统的交感活性,并减少心肌细胞内cAMP水平,进而减少钙离子流入。此类药物对于治疗室上性心搏过速特别有用,且会降低房室结的传导能力。 第II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行业市场空间广阔,随着集采政策的落实,企业利润空间下降,随着龙头企业针对前沿技术 的研发,将推动市场扩容。 市场空间广阔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心律失常患者数量上升推动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需求增长 老龄化趋势下,中国抗心律失常药物空间市场广阔。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2022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由1.6亿人增加至2.1亿人,占比由11.4%增加至14.9%。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国人心脏 性猝死的主因之一,普通人群心律失常发病率达5.3%。房颤是心律失常高发疾病之一,中国房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70岁以前,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7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中国房颤患者人数近 千万,由于知晓率低,首诊房颤仅有0.37%。 利润空间下降 集采带来高价格降幅压缩利润空间,企业降价压力提升 自2018年“4+7”试点城市带量采购以来,有3款β受体阻滞剂已被集采,包括富马酸比索洛尔片、酒石酸 美托洛尔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其中第二批有2家企业的比索洛尔产品纳入国家集采,中标价格约为0.36/25mg;第七批有6家企业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纳入国家集采,中标价格在0.43-0.66 元/47.5mg,且艾司洛尔已纳入第九批集采报量目录中;针对钙通道阻滞剂,第八批中7家企业的非洛地平和4家企业的左氨氯地平产品纳入国家集采,其中非洛地平缓释片中标价格在0.33-0.72元/10mg,苯磺 酸左氨氯地平片中标价格在1.84-2.34元/10mg。 积极研发,推动市场扩容 国外巨头企业引领抗心律失常药物前沿技术研发,中国在研品种相对落后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新药研发整体进展缓慢,鲜有新药上市。但近几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新分类和新靶 点不断涌现,促进其研发热度。2022年3月19日,赛诺菲中国宣布旗下抗心律失常药物盐酸决奈达隆片正式在中国上市,相比中国现有的节律控制药物,迈达龙长期安全性更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适用人 群广泛,而且拥有详实的安全性数据。 60年代时,因为利多卡因在急性心梗室性心律失常中被广泛应用,该药物得到重要的发展。80年代时,氟卡尼等药物的应用使得药物的发展到达了成熟期,后来由于猝死率和总病死率有明显增加,该药物进入震荡期 萌芽期 1900~1960 第一个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问世 第一个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问世,用于房颤治疗(AF)百余年 启动期 1960~1990 利多卡因在急性心梗室性心律失常中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因为室性心律失常造成的死亡: 80年代,普罗帕酮、氟卡尼等药物的应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发展达到顶峰,大规模临床试验(CAST-1)表示,此类药物对心梗后的室性心律失常虽然有效,但是使得猝死率和总病死率有明显 增加 抗心律失常药物得到了重要的发展,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发展达到顶峰 高速发展期 1990~2023 公布了CIBIS-I等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从而使β阻滞剂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发表的CCS-2使人们 对于β阻滞剂降低心梗病人致死率更加振奋从根本上改变了许多心血管病人的预后 [6]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 [7] 抗心律失常药物产业链分析 抗心律失常药物行业的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供应商,主要由基础化工设备制造、医用材料和原料药行业等组成。中游主要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研发生产商和经销商,以化学药、中成药为主要市场。抗心律失常药物行业的下 游为药物直接销售端和直接使用者,如医疗机构、线上线下药店、心律失常患者等。 从原材料供应角度,抗心律失常原料药种类繁多,供应链重组,其中β受体阻断剂获批生产原料药的本土厂 商中,美托洛尔有3家、比索洛尔有5家、拉贝洛尔有2家、卡维地洛有7家、艾司洛尔有9家;钙通道阻滞剂获批生产原料药的本土厂商中,硝苯地平有15家、氨氯地平有10家、左氨氯地平有10家、非洛地平有5家。从成品药 新药研发角度,2022年3月19日,赛诺菲中国宣布旗下抗心律失常药物盐酸决奈达隆片正式在中国上市,或将改 产业链上游 生产制造端 原材料供应商 上游厂商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美诺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全部 产业链上游说明 产业链上游为化学原料药、辅料、包装材料供应商。 (1)抗心律失常原料药种类丰富,供应量充足。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地之一,2015- 2017年,中国原料药市场稳步发展,总体产量和收入稳步上升;2018-2020年,受环保政策、产能国产、中国环境等因素影响,原料药行业产量有所下滑,目前已逐步恢复增长态势。根据中国化学制 药工业协会,2021年中国化学原料药行业营业收入总额达4,265亿元,化学药品原料药产量308.6万吨,同比增长12.9%,2022年化学原料药产品保持稳定。在医药行业政策趋严的背景下,未来原料药 项目审批趋严,行业进入壁垒将不断提高。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对应原料药也繁多。其中根据药监局公告,β受体阻断剂获批生产原料药的本土厂商中,美托洛尔有3家、比索洛尔有5家、拉贝洛 尔有2家、卡维地洛有7家、艾司洛尔有9家;钙通道阻滞剂获批生产原料药的本土厂商中,硝苯地平有15家、氨氯地平有10家、左氨氯地平有10家、非洛地平有5家。 (2)原材料价格稳定,呈下降趋势。β受体阻断剂原料药包括酒石酸美托洛尔、盐酸普萘洛尔、阿替 洛尔、富马酸比索洛尔等,其中酒石酸美托洛尔价格在18-25元/g、琥珀酸美托洛尔价格在20-25 元/g、盐酸普奈洛尔价格在4-6元/g、富马酸比索洛尔价格在80-160元/g;钙通道阻滞剂原料药中, 地平类原料药价格近年来呈稳步下降趋势,硝苯地平价格约为2-8元/g、非洛地平价格约为8-9元/g、氨氯地平价格约为4-20元/g、尼群地平价格约80-120元/g、尼卡地平价格约400-1,000元/g。其中 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和氨氯地平为常用钙通道阻滞剂,其原料药价格平均单价明显低于其他用药。 中 产业链中游 品牌端 抗心律失常药物制造商 中游厂商 产业链中游说明 产业链中游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制造商、生产商。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丰富,包括钠通道阻滞剂、β受 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主要药物包括普罗帕酮、胺碘酮、索他洛尔、普鲁卡因胺、丙吡胺及氟卡尼等。药物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但只能在一定程度内控制心率,需长期用药。 (1)外资、合资企业主导,具有领先优势,国产企业通过仿制药具有广阔替代空间。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普罗帕酮、胺碘酮、索他洛尔2021年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分别为727.3万美元、3,753.2万美 元和242.3万美元,2022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中氟卡尼尚未在中国市场上市。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以国外巨头药企为原研厂商,占据主要市场地位,国内药企随着仿制药的研发上市,逐渐实现国产 替代。其中普罗帕酮是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线药物,目前中国市场仅有盐酸普罗帕酮片即缓释 剂,由于盐酸普罗帕酮缓释胶囊运用表面积控制缓释技术且采用微片灌装胶囊生产工艺,技术壁垒较高,尚无缓释剂型获批,仅有宣泰医药与2019年以三类烟注册分类申报NMPA。 (2)新药研发有望改变用药格局。近半个世纪以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新药研发整体进展缓慢,鲜有新药上市。近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新分类和新靶点不断涌现,促进研发热度。2022年3月19 日,赛诺菲中国宣布旗下抗心律失常药物盐酸决奈达隆片正式在中国上市,其可使房颤患者心血管事件住院或全因死亡复合终点风险降低24%,且可维持窦性心律长达158天,同时使房颤患者的1年复 发风险降低25%。 下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及终端客户 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及患者 渠道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查看全部 产业链下游说明 产业链下游为销售渠道,包括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及患者。 (1)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心律失常患者人数上升推动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需求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2022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由1.6亿人增加至2.1亿人,占比由11.4%增加至14.9%。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国人心脏性猝死的主因之一,普通人群心律失常发病率达 5.3%。其中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上速的发生率最高,分别达到35%和28%,而房颤患者近千万,随 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新发患者人数仍在持续攀升,35岁以上居民房颤患病率达0.7%。 (2)受到处方外流的影响,零售端心脑血管药物体量较大,销售额稳定增长,抗心律失常药物涨势 喜人。2022年中国零售药店端心脑血管药品销售额为198.7亿元,同比增加4.3%,且2017-2022年的年复合增速达7.8%。从细分适应症来看,2017-2022年抗心律失常药零售端销售额从8.7亿元增加 至13.0亿元,年复合增速达8.4%。 [7]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 [8] 抗心律失常药物行业规模 中国抗心律失常药物行业规模波动增长,2017-2022年,市场规模由62.0亿元增加至68.9亿元,年复合增长 率达2.1%,预计未来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扩大至82.4亿元,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达4.3%。 2017-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变化的原因如下:(1)人口老龄化加剧,心律失常患者人数上升推动药物市场 需求增加。心律失常多与其他疾病伴发,除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外,多数情况下,基础心脏病、心功能或心肌缺血是决定预后的因素。2017-2022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由1.6亿人增加至2.1亿人,占比由11.4%增加至 14.9%。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国人心脏性猝死的主因之一,其中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上速的发 生率最高,年龄校正后房颤年发病率为男性0.78%,女性0.60%,且40岁以上者房颤患病终生风险分别为男性 26%和女性23%。(2)集采政策逐步落实,多款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价格降幅明显。自2018年“4+7” 试点城市带量采购以来,针对钙通道阻滞剂,第八批中7家企业的非洛地平和4家企业的左氨氯地平产品纳入国家集采,其中非洛地平缓释片中标价格在0.33-0.72元/10mg,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中标价格在1.84-2.34 元/10mg;针对β受体阻滞剂,有3款已被集采,包括富马酸比索洛尔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其中第二批有2家企业的比索洛尔产品纳入国家集采,中标价格约为0.36/25mg,降幅超过60%;第七 批有6家企业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纳入国家集采,中标价格在0.43-0.66元/47.5mg,降幅约50%;艾司洛尔 已纳入第九批集采报量目录中,未来药物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 未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原因如下:(1)患者用药成本大幅降低,刺激抗心律失常药物放量,预计未来终 端销售规模稳步增长。2017-2022年抗心律失常药零售端销售额从8.7亿元增加至13.0亿元,年复合增速达 8.4%。以β受体阻滞剂为例